浅析主题出版研究的价值
2015-03-01赵亚强
赵亚强
(1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2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3)
浅析主题出版研究的价值
赵亚强1,2
(1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2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3)
主题出版是近几年才引起业界的重视并提上议事日程的一个新理念。目前学术界对主题出版的重视和相关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题出版研究的价值体现在:第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主题出版的研究是对主流文化传播途径的重要探索。第二,主题出版的研究为主题出版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为主题出版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的策略。第三,主题出版研究为主题出版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和深化,开阔了研究视角,延伸了研究内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
主题出版;理论研究;价值
主题出版是一个新兴概念,它最早出现于原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开始实施的主题出版工程。关于主题出版,业界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即主题出版是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
一、主题出版的研究现状
“主题出版”对当下出版业所形成的影响正在从外部所赋予的使命与高度向内部运营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转变。这种变化和趋势不仅给出版人带来了深思考,也给研究者带来了新课题。
首先,对主题出版进行思考的是相关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由于以往出版社往往将主题出版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因此主题出版的策划和传播并未引起出版人和学者的关注。近几年,随着图书市场的低迷,各大出版社逐渐意识到主题出版物成为畅销书的潜质,纷纷将目光投向主题出版,2014年出版界又掀起了主题出版的新一轮热潮。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李岩看来,重大选题图书的内容本身就是热点,很有吸引力,具有畅销的潜质,现在承担重大选题图书的出版社,市场意识明显增强。浙江人民出版社也一直很重视主题出版工作,不仅把它看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更看成是开拓市场的有效手段。江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也认识到,主题出版提高了出版社声誉,提升了市场影响力,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都会对出版社有新的关注度,可以说主题出版热,给出版社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将应景式的完成政治任务,转变为用畅销书的运营模式来打造主题出版,从而拉动其他板块的出版。
然而,这些思考多于出版实践相连,还未上升到较高的理论层次,散见于各报纸的相关报道,且案例分析较多。例如,王坤宁和李婧璇的《大数据时代推动出版发行业转型升级》、范燕莹和涂桂林的《主题出版:“接地气”赢市场》、王坤宁的《“中国梦”主题出版成体系创规模》、韩为卿的《弘扬焦裕禄精神出版物持续热销》等刊登于《中国新闻出版报》,刘志伟的《主题出版如何炼成畅销品种》刊登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白玉的《主题出版大有作为——学雷锋系列图书成功的启示》刊登于《新华读书》等。
其次,学术界最近两年才开始关注主题出版,对主题出版的学术价值较高的学理探讨较少。由于学术界对主题出版的关注较晚,所以,理论视野刚刚打开,相关的学术探讨较少,且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纵观近十年关于主题出版的研究性文章,我们发现,较早详细阐述主题出版的是周蔚华于2011年在《中国出版》上发表的《紧紧围绕大局做好主题出版》、缪立平于2011年在《出版参考》上发表的以人民出版社为例进行分析的《人民出版社:主题出版 合作共赢》、刘筱燕在《出版广角》上以“世博”相关出版为例分析了主题出版的经济运作策略。接着王兵梳理了“十一五”期间的主题出版,并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主题出版的经验和教训;罗小卫和别必亮以《忠诚与背叛》为例分析了主题出版的策划与营销策略;杨国祥分析了主题出版的特征与策划;李玉平在《出版发行研究》上发表了《浅析主题出版的特点与规律》,分析了近年来主题出版呈现的突出特点,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好主题出版的对策建议等。这些研究对主题出版进行了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但仍是各自为政,没有全面系统地对主题出版进行考察和研究。
综上所述,“主题出版”这一概念的出现最初源于2003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的主题出版工程,距今不过12年的时间。加之它出现伊始只是被认为政治任务,并未引起出版界和研究者的关注。主题出版作为热点只是近两年才出现的现象,关于主题出版的讨论也才刚刚起步,所以对它的研究和探讨成果较少,且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二、主题出版研究的价值
近十几年来,围绕着主题出版,国家和地方各出版社纷纷进行主题的深入挖掘,先后推出了一批有规模、有分量的主题出版物。尤其是近几年,主题出版从数量、规模到质量、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主题出版进行系统的理论梳理和进一步的深层探讨就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从理论的学术视野研究主题出版也就具有了巨大的价值。
首先,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主题出版的研究是对主流文化传播途径的重要探索。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定义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并且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出版产业将面临运营环境、传播载体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改变和转型。“对于出版企业从大的产业运营环境而言,总体来讲,只有做到更好地利用时代主题大数据,才可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1]例如,网络作为主要的阅读媒介和文化传播载体,正迅速改变着传统的出版和发行,对传统出版行业以及主流文化的传播带来极大的冲击和震撼。一方面,传统出版行业如何在数据信息爆炸的环境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在文化传播中真正掌握话语权,发挥主力军、生力军的作用,成为困扰出版社发展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网络等新形式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在给主流文化的传播带来便捷途径的同时,也极大地消减主流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困境与主流文化的传播需求,使得主题出版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相应地,对主题出版的策划和传播进行理论研究就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次,主题出版的研究为主题出版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为主题出版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的策略。近十几年来,原新闻出版总署每年都会确定当年的重大出版主题。例如,2003年的出版主题是“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2004年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定为出版主题;2005年主要宣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2006年着力“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2007年的重点是“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2008年的关键词是“抗震救灾”和“奥运会”;2009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0年的是关于“世博会”的主题;2011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2012年“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13年“宣传十八大精神”和“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的主题围绕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建国65周年等展开;2015年的主题是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新主题,而且主题出版领域越来越深化、越来越专业化。很多出版社都积极变被动工作为主动策划,积累了很多主题出版的实战经验。“出版社在推出主题图书方面除了在选题上慎之又慎外,更加注重多角度的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视角的选择,以及可读性的加强。”[2]
然而,目前的主题出版领域存在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实际情况。主题出版领域的大量宝贵经验亟须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主题出版物策划和传播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需要妥善的解决方案。因此,主题出版的策划与传播研究不仅是主题出版经验的理论升华,还是主题出版实践的理论指导。
最后,主题出版研究为主题出版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和深化,开阔了研究视角,延伸了研究内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
主题出版承载着独特的功能,它不仅受到宣传部门、出版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深受普通读者的喜爱。主题出版物从无到有,逐渐受到出版社的重视,其策划和传播也确确实实“唱响了主旋律”。这样一种对主流文化的新的传播形式,从它被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地推出,到收到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目前,有一些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主题出版这一现象的巨大影响力,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文章出现,但并不系统和完善,更没有完整地将主题出版的策划和传播作有理有据的剖析和探索的研究。
总之,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伴随着出版社理念的更新,主题出版首先在出版行业迎来了热潮。在学术界,主题出版的研究也进入相关学者的视野。主题出版这样一种既受国家政策支持、又受出版社重视,既有社会收益、又有经济收益的出版业新现象,必然为学术研究带来新的思考和课题。
[1] 逮卫光.以开阔的出版产业思维创新主题出版模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8):24.
[2] 薛辰.主题出版,兼顾学术与普及市场[N].新华书目报,2014-12-25(A01).
G230
A
1674-8883(2015)18-0158-02
赵亚强(1980—),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中级,就职于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