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出路

2015-03-01任哨巍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上党民生栏目

任哨巍

(长治广播电视台,山西 长治 046011)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出路

任哨巍

(长治广播电视台,山西 长治 046011)

民生类新闻栏目大多是地方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广告吸纳能力都在众多的自办栏目中名列前茅。但是受地市级电视台的种种局限,民生类新闻在火过创办之初的几年之后,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本文分析了笔者所在栏目的具体困难,并就如何立足现有条件进行创新突围进行了阐述。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困境

从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始,地市台的电视新闻找到了“民生新闻”这一突破口,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按照新闻规律关注新闻价值,放开手脚去充分发挥电视语言的特长,让看惯了领导调研开会,念文件,讲套话那种时政新闻的观众倍感亲切。现在各地方台竞相推出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在当地有着不俗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长治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上党夜线》也是一档创办于2005年的民生类新闻,节目开办以来一直是当地收视率最高的新闻栏目,很多老百姓都养成了有事先找《上党夜线》的习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目的发展也进入瓶颈期,虽然这档民生新闻依旧受到百姓的欢迎,但作为身在其中的从业者,我们还是感到了栏目遇到的困境。

一、机制不顺,发展乏力

地方电视台重视行政命令甚于新闻价值,领导强调经济效益甚于新闻规律,管理机制不顺,对节目投入不足,难以留住高素质的人才,整体自办节目质量提升缓慢,无论是运行理念还是包装运作都远远滞后于中央台、卫电视台。

二、媒体定位狭窄,小新闻软新闻多,有力度有硬度的新闻少

《上党夜线》开办之初的定位是“百姓身边的小事,就是《上党夜线》的大事”,节目关注最多的都是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如邻里纠纷,物业与业主矛盾,水管破裂,井盖丢失,市民不文明行为,警方破获案件,逢年过节关注慰问弱势群体等等,偶尔也有一些奇闻逸事。这些贴近观众的内容的确赢得过观众的喜欢,但时间久了,类似的问题总在发生,新闻价值较低的报道总在重复,报道内容没有了新鲜感,真成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此外,小城市重人情、限制多等因素也让本来是以舆论监督为强项的节目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深究,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三、报道方式缺乏突破与创新

最早的时候,电视新闻就是同期采访加解说,后来开始加大记者现场报道的比重,让记者体验式采访,也曾经让观众耳目一新。但从事采编的大都是年轻记者,专业素质和知识面有限,现场报道逐渐程式化,缺少个性与深刻准确的分析点评,久而久之也容易让观众出现审美疲劳。

对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来说,现在可谓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信息的权威全面、制作水平比不过中央台、卫视台,传播速度也不如新兴的自媒体微博和微信,如果再不拓宽思路,冲破狭隘的模式只能是死路一条。但观众都需要获取本地信息,而这一需要是中央台和卫视台所不能满足的。网络新媒体方兴未艾,但缺少专业采编队伍,信息来源不可靠,信息量小,公信力差,本地民生新闻如果坚守责任,追求特色还是有着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那么作为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应当如何提高质量和水平?在竞争激烈的媒体中立于不败之地呢?笔者认为:

首先,还是要练好基本功,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一是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很多看似琐碎的民生问题可以做出相当的深度,普遍发生的问题背后蕴涵着必然性性。要通过背景材料和深入采访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新闻。二是加强评论。新闻评论既要引导观众通过事实进行自己理解评判,又要画龙点睛、一针见血地说清事件的本质问题,表达出明确的观点。在报道方式上,要转变文风,摒弃模式化采访,增强新闻的故事化,在追求新闻真实性的同时,让报道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其次,要扩大视野,增加信息量。媒体要站在时代高度,不但关心就业、医疗、上学、住房等问题,更要学会从“国计”角度看“民生”,从“民生”角度理解“国计”。还要拓展新闻报道的领域,加强时政、经济新闻报道。很多会议类新闻中包含着与民众生活相关的信息,如以生动的电视语予以解读,加以延伸采访,观众也很喜欢。为了拓宽视野,《上党夜线》在本地民生新闻之外增加了一个《看世界》板块,搜集当天国内外大事、趣事的图片新闻呈现给本地观众,一方面弥补中老年观众上网少,获取信息渠道单一的不足;另一方面还能调整节目的整体节奏。选用图片新闻全来自新华网和中新网,确保信息权威准确。

第三,广开渠道,吸引观众参与。民生新闻离不开民众的参与和评价,《上党夜线》新闻的70%以上的线索就是来自热线电话。近年来智能手机普及,又为新闻来源注入新的活力。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市民的拍摄弥补了专业记者不在现场的不足。《上党夜线》专门开辟了一个《百姓拍客》版块,内容都是市民拍下的身边发生的新闻。虽然画面构图不够完美,拍摄角度也有欠缺,但内容丰富,现场感强,很受观众喜欢。栏目每年还要搞一次“拍客训练营”,指导业余作者提高拍摄水平,掌握新闻采编规律,并逐渐形成一支较为固定的业余记者队伍。

第四,紧跟时代发展,与新媒体融合互补。一是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以官方微博、开辟《上党夜线》广播版,增加节目的传播渠道,扩大节目在年轻观众中的影响。二是针对一些大的选题,联合其他媒体,包括当地的网站、电台、纸媒搞组团作战,如关爱弱势群体的援助行动、向不文明行为宣战等等,都是发挥多种媒体的互动互补,彼此借力。

第五,栏目还应联合赞助企业策划一些公益活动和赛事,如电视摄影大赛、社区广场舞大赛、同城自行车定向赛等活动,扩大节目影响力。

第六,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同时,抓住新媒体传播的弊端,粉碎各种网络谣言,增强栏目的公信力。随着人们从网络获取信息比重的增加,尤其是微信的广泛应用之后,各种谣言也得以大量传播,如各种寻找丢失孩子的谣言、全市停水的谣言、某医生开错药吃死小孩子的谣言以及一些缺乏科学常识的养生知识等等。《上党夜线》记者针对这些微信谣言,逐一进行采访核实,还原事实真相,强化电视媒体的公信力。

[1] 袁凤忠.民生新闻栏目提高之道:建立“大民生”视野[J].

[2] 周迪,朱尉.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发展误区探究[J].

G229.24

A

1674-8883(2015)18-0140-01

猜你喜欢

上党民生栏目
上党地区战略地位嬗变之考述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
上党棒子款款来 烟霭楼台舞翠鬟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