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如何“说”好民生新闻探讨

2015-03-01王志文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普通百姓平民化民生

王志文

(花都区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0800)

主持人如何“说”好民生新闻探讨

王志文

(花都区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0800)

文章首先分析了民生新闻的基本概念,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特殊的新闻表现形式,民生新闻来源于普通百信的日常生活,所播报的事件与人民生计密切相关,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且关注的事件。进而围绕主持人应当如何“说”好民生新闻这一问题展开了详细探讨,论述了包括树立“平民化”价值取向、丰富知识储备以及形成“民生化”语言风格在内的三项措施。最后简要分析了主持民生新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值得关注。

民生新闻;主持人;播报

在新闻同质化越演越烈的背景下,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主持中关注点也逐步自“说什么”转变为“怎么说”,即节目主持人应当如何通过“说”好新闻内容的方式,让受众自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摄取信息。在普通百姓获取民生新闻的过程当中,节目主持人所发挥的是“中间者”的角色,他们需要通过有特色的节目主持风格来引导百姓了解民生新闻事件的发生情况,促进民生新闻事件影响与传播效果的扩大。故而,研究主持人如何“说”好民生新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即围绕该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

一、民生新闻基本概念分析

民生新闻着眼于民本思想,从平民视角出发,应用人文叙事的手法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作为关注的重点,包括涉及普通百姓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的内容。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表现形式,民生新闻来源于普通百信的日常生活,所播报的事件与人民生计密切相关,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且关注的事件。

从宏观角度上来说,民生新闻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但在新闻播报内容方面强调是与普通百姓生存空间以及生存状态关联密切的事件,新闻报道的主要题材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麻烦事”、“关心事”、“新鲜事”、“稀奇事”。同时,在民生新闻报道的生成中,需要记者进行现场调查,并通过对事件的跟踪报道或嵌入式体验来采编并制作新闻,应用先进、信息化的传播手段,突出民生新闻在时效性与互动性方面的优势。

二、主持人“说”好民生新闻的策略

结合前文分析,民生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的时效性特点外,还具有互动性以及平民性的特点。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小,新闻素材与报道多具有实用性、情感性以及娱乐性的价值,以平民为切入视角,以民生为时间内容,以民本为价值取向。为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巩固民生新闻的上述特点与优势,就要求主持人通过树立“平民化”价值取向、丰富知识储备以及形成“民生化”语言风格的措施,做到“说”好民生新闻。具体分析如下:

(一)树立“平民化”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作为价值哲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其所强调的是主体基于自身价值在处理各种关系,面对各种矛盾,应对各种冲突的情况下所保持的价值立场,以及在事件处理中态度方面所呈现出的倾向。从哲学范畴上来说,价值取向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品格,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影响并对主体在价值层面的选择起到支配作用。具体到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角度上来说,其拥有怎样的价值取向是关系到民生新闻节目主持好坏的重要内容。前文中分析认为,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形式、题材独特的新闻节目,具有视角平民化、内容民生化以及取向民本化的特点。这决定了若民生节目的主持人没有“平民化”价值取向,则在节目主持的过程当中其出发点就会与节目的基本轨迹相偏离,导致主持人在播报民生新闻时抱有“高高在上”的形态,以俯视的角度来看待民生问题,而非平等的角度。这使得主持人无法真正意义上了解民众的心声,无法在相互平等的状态下实现与民众的沟通及交流。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主持人要想“说”好民生新闻,就需要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入手,树立“平民化”价值取向,在思想境界上应当具有平民情怀,能够将自己摆在与普通民众向平等的视角上来看待并思考民生问题,缩短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而在“平民化”价值取向影响下,主持人在主持民生新闻中的语言风格才会逐渐平民化,与普通百信的生活贴近,从而赢得普通百姓的支持与喜爱。

(二)丰富知识储备

民生新闻涉及非常广的知识面,对节目主持人知识储备的要求是非常严格且具体的。若民生节目主持人对各类知识的储备不完善与健全,则很难从整体上对节目走向起到掌控价值。换言之,主持人为了“说”好民生节目,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高度重视对知识的储备与积累,以便能够在新闻播报中的成为“行家里手”,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从而透彻地“说”清楚新闻。

以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主持人为例,在主持人播报民生新闻,必须谙熟当地的方言、俗语、民俗等,对普通百姓居住的地域最好要有实地勘察的经验,特别是所谓的城市贫民区、外来人口聚居地等重点区域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察。这样,播报涉及该区域的新闻时不至于照本宣科,闹出笑话。同时也能够使所播报的新闻更容易为普通百姓所接受,产生熟悉感与亲切感。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主持人要想“说”好民生新闻,就需要从知识储备的丰富上入手,扩展知识获取的渠道。可采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第一,需要利用闲暇时间,积极阅读各类书籍杂志,特别是涉猎与本地区风俗文化,人文历史相关的书籍刊物,如本地区年鉴、厂志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很好地丰富主持人的知识储备与知识构成面,对本地区的了解也将更加的丰富。第二,主持人需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多交朋友,以扩大信息获取的范围与渠道,了解各种与本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一旦遇到有疑惑或不懂的问题,还能够及时请教这些朋友,快速解决问题。

(三)形成“民生化”语言风格

民生新闻无论是在新闻内容、新闻视角还是新闻题材上均与传统新闻存在差异,故而对民生新闻的播报与主持也应当与传统新闻有一定的区别。在主持人“说”民生新闻时,除了需要向受众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外,还应当突出新闻内容的生动性与有趣性。民生新闻的这一播报要求看似非常简单,实质上践行中存在很多困难。为了清楚且生动地播报新闻,就需要民生新闻主持人具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在新闻内容的表述上具有生动且形象的特点,发挥播报形式以及语言风格对受众的吸引力,让受众快速融入新闻事件当中。但这种主持风格上的表演也应当充分基于新闻事实,绝不能够天马行空的任意发挥。

有研究中指出,民生新闻的主持与播报,其生命力在于主持人明确的新闻观点以及价值取向。在播报民生新闻事件时,主持人应当始终坚持鲜明的观点,有分明的爱憎喜恶,能够站在与普通百姓相同的视角上表达心声与观点,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受众能够更好地接收。除此以外,在民生新闻的播报与主持中,主持人还应当突出打造麻辣诙谐的豫园风格,在新闻播报中使用一些诙谐且幽默的语句,通过这种方式,使主持人在“说”民生新闻的过程当中能够蕴含深厚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三、主持人“说”好民生新闻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主持民生新闻时,需要避免节目主持的风格以及表现形式流于庸俗。主持人需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及主持模式,不能够一味地学习与照搬成功的新闻主持经验,避免给受众带来庸俗的节目印象。

第二,在主持民生新闻时,需要最大限度地确保新闻播报内容的真实性。真实性作为民生新闻的根基所在,除了所撰写的新闻稿件完全符合事件发展过程以外,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过程当中也应当重视真实性,表达鲜明的情感态度。

第三,在主持民生新闻时,应当避免将语言风格的诙谐幽默演变为主持方式的“戏说”。当前有一些地区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一味地追求语言风格上的幽默与生动,同时为了增加民生新闻内容对普通百姓的吸引力,提高节目可看性,而在主持过程当中变着花样地追求新闻的传奇性、悬疑性、情节的跌宕性,有的甚至歪曲事实地胡说、戏说。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表现,有违职业道德。作为一个地方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应该把握好节目吸引力、语言幽默性与“戏说”之间的度。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当面向受众所提供的是真实且全面的信息,不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受众,且也不能够让新、奇成为新闻节目的主导。

四、结束语

民生新闻具有区别于传统新闻的内容、形式与题材,因而对主持人的新闻主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能够突出民生新闻关注民生事件的特点,提高对受众的吸引力,就需要主持人做好对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工作。而为了使主持人“说”好民生新闻,需要树立“平民化”价值取向、丰富知识储备以及形成“民生化”语言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够播报并主持出好的、符合实际、具有吸引力的民生新闻。

[1] 贾艳艳.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播报风格及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知识,2013(6):65-67.

[2] 胡立红.民生新闻主持的特色与拓展研究[J].科技传播,2015(1):33-34.

[3] 刘亮.对民生新闻节目主持语言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4):82-83.

[4] 乔秀华.民生新闻主持人怎样找准定位扮好角色[J].活力,2014(6):125.

G222.2

A

1674-8883(2015)18-0124-02

猜你喜欢

普通百姓平民化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数据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PPP融资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谁说贪官不知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