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传媒一体化困境与突围研究
2015-03-01张世超
张世超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京津冀传媒一体化困境与突围研究
张世超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北方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传媒产业一体化的进程还有待提高,传媒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京津冀传媒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京津冀;传媒一体化;困境;对策
一、京津冀传媒一体化提出的背景
城市群传媒产业蓬勃向上发展,由于地域限制等多方面的因素,京津冀地区传媒产业的发展落后于长三角以及珠三角传媒产业。“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出现已有20多年时间。
京津冀传媒一体化发展是指依循京津冀传媒经济内在联系、传媒资源配置、传媒产品流向与信息传播规律需要而形成的区域传媒协同发展格局。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京津冀传媒的职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须加强民众对京津冀一体化的认同感和融入感,提供更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增强京津冀一体化的向心力和内聚力,而且要有提升区域产业集群影响力,重新建构区域政治和经济品牌号召力的能力。京津冀传媒一体化发展的主题,充分反映出京津冀的各市(省)对传媒产业协同发展的共同期待,也符合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国际走向。
二、京津冀传媒一体化的现状
在对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报纸出版等9个新闻出版产业类别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中,北京和河北分别居于第二和第七位。[1]河北省委宣传部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的协议,双方将在文化产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2]2014年8月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
京津冀三省市的传媒产业各有优势,可以互相补充、共同发展,但目前自成体系,未能实现区域合作共赢。京津冀区域内还缺少在资本、人才、管理、运作、品牌等方面联系密切的连锁传媒企业和传媒企业集团;传媒企业之间的合作多为一次性或短期的,缺乏长期、规范、稳定、深入的联系,巨大的合作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京津冀传媒一体化的困境
(1)北京“一城独大”,传媒区域均衡发展任重道远。京津冀传媒区域发展整体不均衡,北京遥遥领先,天津辅助延伸,而河北差距较大。长期以来北京传媒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北京的传媒产业的聚集度在不断下降,北京的传媒产业开始向周边辐射,扩散作用增强。天津传媒产业聚集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它作为北京传媒产业链的延伸地区,承接了北京较多的传媒产业转移。而河北省整体传媒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但在北京、天津等地的辐射下,传媒发展取得较大进步。
(2)各地缺乏合作协调,同质化竞争严重。长期的条块分割也使得传媒产业之间的沟通、融合较少,各种传媒生产要素无法在市场中合理高效地流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很难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导致三个区域的传媒产业在组织架构、生产模式上趋于一致,而且在传媒产品内容上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找到差异和特点,并形成品牌认知。
(3)政策难突破,缺乏长远规划。京津冀各个区域政策不一,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政事不分、企事不分、管办不分,有序合理竞争的市场秩序还没有很好的形成。对产业集聚和战略联盟的相关政策明细较少,特别是针对民营传媒行业的政策。在整体上对京津冀三个区域的具体分工合作和职能分管还缺乏宏观长远的规划。
(4)传统思维定式局限,传媒创新力量薄弱。在政策主导,以市场和受众为需求的大背景下,传媒产业的传统思维阻碍了整体区域向前发展的脚步,新旧媒体竞争激烈,传统媒体转型举步维艰,创新型人才短缺,人才的自由流动和自主创业发展还受到种种制约。核心的创意设计技术掌控力不强,知名传媒大品牌较少,区域整体创新能力较低。
四、京津冀传媒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传媒一体化协调机制。首先,应建立京津冀传媒产业一体化协调机构,负责实施合作过程中重大事宜的决策和协调。其次,建立京津冀传媒产业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就合作中的重大问题、政策、项目进行协商,以“论坛”和“峰会”等形式建立跨行政区的传媒产业合作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制订传媒产业合作项目、资源共享、合作资金等管理办法。
(2)建立跨行政区的传媒产业联盟,推动大型传媒集团的发展。通常京津冀传媒一体化发展可以采取广告联盟、联合办台、资源输出、购买联盟、播出联盟等形式实现,在资本、管理、人才以及技术的合作和联盟中,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力量的阻碍,借助各种力量实现共赢,使得传媒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大型传媒集团创新能力较强,管理先进、资本雄厚、人才聚集,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3)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制定整体长远规划。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为传媒一体化的进程提供相应的标准和条例,大力促进京津冀传媒一体化。京津冀地区整体规划要与国家规划衔接,还要尽量与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规划减少冲突,要服务于三地整体区域传媒产业的发展,在必要的时候有些地方要做出牺牲,结合各自特色和优势,找准定位,错位发展。
(4)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增强创新能力。京津冀要共同建设传媒产业研究教育培训基地,开展传媒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重点培养传媒产业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和各方面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还要建立京津冀传媒人才数据库,为传媒人才的区域有序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建立制度化的京津冀传媒人才交流机制,以传媒产业分工和合理布局为导向,共同打造人才交流平台。
五、结语
京津冀传媒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区域差距、同质化竞争和人才缺乏等诸多困境,本文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希望能对京津冀传媒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1]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J].青年记者,2014(21).
[2] 李玉红.京津冀地区传媒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A]. 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
[3] 陆高峰.区域一体化战略下的长三角媒介产业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09(2).
[4] 武志勇.区域一体化战略下的长三角媒介产业发展[J].中国报业,2012(3).
[5] 陈兵.长三角传媒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J].新闻实践,2007(6).
G206.2
A
1674-8883(2015)18-0033-01
本论文为河北社科基金项目《京津冀传媒一体化发展研究》(HB14XW012)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