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鼓浪屿足球传统溯源
2015-03-01应莉雅
应莉雅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鼓浪屿足球传统溯源
应莉雅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足球文化自鸦片战争后从英国传播至鼓浪屿,逐渐适应了近代鼓浪屿的文化生态,并演化为厦门本地的足球文化传统.在这一过程中,厦门开埠和公共租界的确立奠定了外来文化传播的基础,港口经济和对外贸易构建了主要经济制度,军舰和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支持,洋行、教会和英式书院则扮演了重要的社会组织角色,在厦外国人改变了鼓浪屿的人口结构,促使外国领事官员、商人、传教士和英国士兵以各自的方式传播了足球文化,尤其是西式学堂的中国孩子成为鼓浪屿足球运动的先驱,为鼓浪屿足球运动的普及做出了独到的贡献,鼓浪屿足球传统正是在这些多重因素共同构成的文化生态中发轫和成长起来的。
鼓浪屿;足球传统;文化生态;近代
文化生态学最早由美国学者朱利安·斯图尔特(Julian H Steward)提出,他认为文化生态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多元文化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文化并非经济活动的直接产物,自然和社会条件都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场景,要从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变量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1],文化生态学为解读特定区域的文化遗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当前,鼓浪屿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统梳理和研究鼓浪屿文化遗产的构成元素显得尤为迫切。与此同时,随着地方文化史研究的复兴,鼓浪屿文化遗产研究也吸引了更多学者关注,有关鼓浪屿的建筑、音乐、教育、宗教等文化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足球堪称鼓浪屿独特的文化符号,是鼓浪屿文化遗产的构成元素之一,本文通过追溯英国足球文化适应近代鼓浪屿文化生态的过程,探索促使英国足球文化进化为鼓浪屿的足球传统的多重因素,力求在客观呈现近代鼓浪屿文化生态样貌的基础上解读其与外来足球文化的互动关系,梳理鼓浪屿足球传统发轫的轨迹,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全面认识鼓浪屿的文化遗产和精华,为研究和保护鼓浪屿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迁徙: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因素
根据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有必要从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两个方面来考察近代鼓浪屿文化生态的基本样貌。鼓浪屿位于北纬24°27′东经118°3′45″,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交接处,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降雨量1 200毫米,平均气温21 ℃,夏秋季节偶有台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即使是夏天午后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8 ℃,其他季节温暖宜人,理论上适合发展足球运动;但鼓浪屿呈现山地地貌,其地质构造与厦门岛东南原本属同一岩体,地质运动导致岩体断层,形成厦鼓之间约500米宽的水道——鹭江,鼓浪屿被分割出来,形成一个面积约1.78平方公里的小岛,地形崎岖不平,实际上不适合开展足球运动。
鼓浪屿至少在南宋时期就已有人居住,尽管居民不多,但他们有自己信仰、风俗和休闲方式,过着平静、恬淡而多彩的生活。但在英国人到来之前,鼓浪屿居民并没有踢足球的休闲活动。
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将足球带到了鼓浪屿。1841年8月25日,一支由38艘舰艇、3 500名士兵构成英军舰队突袭厦门,经过激战之后鼓浪屿被英军占领。9月5日,英军留下500名士兵和3艘舰艇盘踞鼓浪屿[2]2。足球在很早以前就是英国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一种叫做“上上下下”的球类运动在公元217年就开始流行于英国下层社会,士兵、煤矿工人、零售商、手工艺人等时常在街道、港口、田野进行激烈的比赛,圣诞节期间举行足球比赛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19世纪初,英国上层社会也开始盛行足球运动,以培养贵族子弟著称的英国公学男生都喜欢在课余时间踢足球,19世纪中期,部分公学校长立志革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运动,足球运动被认为有助于培养和灌输秩序与纪律而得到推广。各公学组建的球队经常举行激烈的比赛,由此形成俱乐部制,公学男生还摒弃了早期足球运动的野蛮和粗暴,完善了比赛规则。1862年,伊顿公学学生查尔斯·思林出版了第一本有关足球规则的著作《最简单的游戏》[3]24,规则体系促进了足球场上的秩序和文明,也使足球运动更加普及。足球对英国人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更体现于精神层面。早在1593年,莎士比亚创作的《错误的喜剧》中就有为足球而写的诗句,1867年出版的查尔斯·阿尔科克的著作《我们的冬天游戏》是第一本关于足球的书[3]89-90。1888年,正规的足球联赛制度建立起来,普通百姓对足球赛的狂热,促使与足球相关各类书刊、报纸文学、艺术等各种出版物大受追捧。对于最早来到鼓浪屿的英国士兵而言,来自故乡的足球寄托着他们的乡思之情,因此,想方设法在这个小岛开展他们热爱的足球运动就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
但是,经历鸦片战争炮火的鼓浪屿对当时的英国人并无魅力可言,因为岛上的环境极不卫生。1865年,因实行进口免税,大约有2.8万担鸟粪被运进鼓浪屿,次年又有2万担鸟粪进口[4]13,一座大型的铁质仓库被专门用来堆放鸟粪,臭气弥漫鼓浪屿。外国史料记载:“有一个时期,我们在这里驻扎的部队的死亡率是很可怕的,几乎没有一个军官没生过病。”[5]威胁健康的陌生环境让初来乍到的英国人不知所措。足球运动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在鼓浪屿获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适应这里的环境。1872年,美国领事李仙得在通往田尾、港仔后和日光岩的三岔口地带修建了专供外国人活动的板球场[6]168,这里后来被称为番仔球埔,为日后开展足球运动提供了必要条件,堪称外来足球文化为适应鼓浪屿文化生态迈出的第一步。
二、适应:社会空间构成和国际社区形成
政治基础、经济制度和人口状况构成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空间,也是特定区域影响文化生态的重要因素。鸦片战争奠定了近代鼓浪屿文化生态的政治基础,以英国为代表的各列国强纷纷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从而对近代鼓浪屿文化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43年11月2日,英国派舰长纪里布担任驻厦首任领事,自此开启了外国人在鼓浪屿设领事馆的先例。1844年11月7日,第二任英国领事阿里国在鼓浪屿南部一个悬崖上修建领事居住的楼房,此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也纷纷在鼓浪屿上建立领事馆。各国依山势地形而建的领事馆不但永远改变了鼓浪屿的自然面貌,而且也改变了鼓浪屿的人文景观,西式文化为近代鼓浪屿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济制度是鼓浪屿文化生态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凭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厦外国人不仅具有稳固的政治地位,还垄断了厦门对外贸易,英国更是独占先机。厦门开埠伊始,英国人的洋行业就控制了厦门进出口命脉。据1878年《海关贸易统计报告》,英国掌握了厦门全部贸易的一半以上[4]183,当时厦门仅有为数不多的8家外国洋行,其中一半为英国洋行,美国和德国洋行分别有2家[5]8。由此可见,近代厦门的对外贸易实际是由洋行,特别是英国洋行掌控的。
政治基础和经济制度相互结合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鼓浪屿人口状况的变化,鼓浪屿公租界的确立和厦门外向型的经济特征使得鼓浪屿迅速成为外国领事官员、商人和传教士的聚居地。自1841年以后,鼓浪屿的人口状况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方面,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据1885年来厦门传教的美国归正教会传教士毕腓力记述,当时鼓浪屿有3个中国人的村庄,人口有四五千人,而1878年为两千多人[4]280。从20世纪初开始,鼓浪屿人口增长达到惊人的速度,1909年有七八千人[6]168, 1938年超过6万[4]292。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也变了,仅以1878年为例,鼓浪屿本地居民有2 835人,分为10个甲629户,外国居民有193人,其中133人为英国人[4]184-194。他们大多白天渡海到厦门工作,晚上回到鼓浪屿,鼓浪屿成为国际社区。国际社区的形成是鼓浪屿足球传统产生的社会基础。
三、演化:技术支持和社会组织
在英国足球文化迁徙过程中,军舰和远洋航行为足球文化传播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持。19世纪,大英帝国凭借远洋航行技术称霸全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战舰时常到访鼓浪屿。1881年12月,英国海军上将格兰·威廉伯爵率领的由4艘军舰组成的分遣舰队抵厦访问(英国王子爱德华殿下当时也在其中一艘军舰上服役),舰队抵达第二天,在厦英国人放假一天以示热烈欢迎[7]。英国舰队都有自己的足球队,每当有英国战舰停靠厦门时,在厦英国人就会邀请战舰上的士兵进行足球比赛,交流和切磋球技。20世纪初,几乎每两周就有一场来自舰队球员参加的足球赛。舰队来访是考验厦门球手们水平的难得机会,能够参赛的年轻人有权当天不工作。当日头西沉时,球埔的亭子里挤满了观众,显示了人们对这项英国传统运动的极大热忱。对客居鼓浪屿的英国人来说,足球也是他们表达对自己民族和国家归属感的最好方式。这种热情与其说来源这项运动本身,不如说是来自于每个人心中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人们非常珍惜任何能使他们想起故乡生活的事物,这将他们和相隔万里的亲朋好友联系在一起。因此,足球不仅仅是在厦英国人的休闲活动,更是一种对故乡与祖国的思念。
足球传统在鼓浪屿发轫的过程中,西方教会和传教士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1842年2月,美国归正教会牧师雅裨理乘坐英舰从香港到鼓浪屿传教,与他一起到来的还有美国圣公会的牧师文惠廉。英国伦敦差会牧师施约翰、大英长老会牧师山雅谷也于1844年和1850年先后来到鼓浪屿[2]3。同期来到鼓浪屿的传教士络绎不绝,仅以美国归正教会为例,1890年前就有10位牧师在鼓浪屿传教[6]149-150。教会创办的西式学堂延续了英式学校教育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只招男生的西式书院积极倡导足球运动,使足球运动在鼓浪屿的男孩子中得到普及,寻源书院和英华书院就是两个典范。
1881年1月,大英长老会和美国归正教会在田尾创办了鼓浪屿最早的男童中学,取名“寻源斋”,即著名的寻源书院,是三年制高中,美国归正教传教士毕腓力自1887年开始任寻源书院主理达25年之久。寻源书院非常重视体育运动,1890年将体格与画图、音乐一起定为必修课程,1925年迁到漳州芝山,在山坡下建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跑道、跳高跳远沙坑等,还聘请上海体专毕业的体育教师执教,这在当时条件下堪称国内领先。1928年秋,龙溪县举办运动会,寻源学生球员甚至放弃礼拜参加了足球比赛*见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编委会编的《鼓浪屿文史资料(下册)》第137页。。寻源书院从鼓浪屿辗转于漳州多地,钟爱足球的传统却固守如初。
英华书院为鼓浪屿足球运动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是另一所专收男生的西式学堂,由基督教伦敦公会牧师山雅谷创办于1898年2月,校址最初选在鼓浪屿荔枝宅附近(今安海路6号),设备和师资都堪称一流。作为一所教会学校,英华书院继承了英式男童学校重视体育的传统,体育和音乐都是必修课程,尤其鼓励学生参加足球运动,因而具有悠久的足球运动历史。1900年,大英长老会派毕业于莫利·豪斯学院和爱丁堡大学并获得科学奖章及教育学和工程学荣誉奖章的金禧甫任主理[4]152,他完全将英式教育中重视运动、喜爱足球的传统融入到自己在鼓浪屿的职业生涯中,堪称英式教育的典范。此外,英华书院副主理洪显礼以及一位英国主理志愿者,他们都重视和爱好足球运动,并创建了英华书院足球队,制定开展足球运动的具体措施,亲自培养和训练足球运动员。每学期将运动员分为“虎”“豹”“狮”“象”四队,每周三、六下午进行防御、传递、掩护、冲刺等足球基本技术训练。1910年,洪显理带领的英华足球队,身着蓝白相间队服,先后赴泉州、汕头、福州等地进行友谊赛,均载誉而归,英华足球队因此名声显赫*见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编委会编著的《鼓浪屿文史资料(上册)》第362、345、225页。。
四、普及:足球赛和区域影响
英国足球文化对鼓浪屿孩子产生的影响非同小可,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外国人的足球运动和娱乐方式,足球文化已经潜移默化于心中。1885年来华的美国归正教会传教士毕腓力有这样的记载:“在东方,有外国人聚居的社区,肯定有娱乐场所。鼓浪屿海滨有一座最好的娱乐场所,在那里,外国人打网球、板球和曲棍球,纵情娱乐和保健,这些被视作与吃饭一样重要。”[6]168而在这片公共活动区域,冬天的几个月里举行板球比赛、草地网球赛、曲棍球比赛、足球赛等各类赛事,这与现代意义的赛季有相同之处。
每年冬天的足球赛季都会吸引岛上居民聚集观赛,特别是当英国舰队与英华书院的学生进行友谊赛时,番仔球埔四周人山人海。由于英华足球队经常与到访厦门的英国舰艇水兵进行比赛,英国舰艇水兵教会了英华学生更多的足球战法和技巧,队员的技术进步飞快。1987年,旅菲英华校友胡国藩先生在回忆当年的足球成就时写道:“当时英国乃欧洲先进王国,其球技广泛普及,经常有巡回舰队前来鼓浪屿,每一舰队中均有足球队,时常登陆与吾校学生作友谊比赛;说诚实言,英华足球之进展,成长快速,皆因大量吸取英人宝贵经验,加以运用,学生从水手学习甚多踢球之基本功夫,诸如攻守战略之运用,整体严密之配合,及人盯人,控球步法,头球突击,盘球劲射,长抽短拐,随机应变,举足轻重等个人技术,胜似聘请外国教练,临场示训,无怪英华足球雄狮,一向驰骋福建全省,所向无敌”①。直至抗战前夕,英华足球队仍保持着庞大阵容,有20名队员,足球运动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鼓浪屿的赛事活动对外国人和本地人有相同的吸引力。对于鼓浪屿本地居民而言,他们的孩提时代都伴有这样的记忆:冬天在球埔踢球,夏天在海里游泳,傍晚在沙滩嬉戏。美国学者德·杨格的英文原著《归正教在中国(1842—1951)》一书中写道“19世纪90年代后期,(厦门)当地的英国领事和绅士们提出在鼓浪屿的中学和蒙童学校设立板球和足球运动以促进体育的发展”[8]204,书中还有对当时现场状况的生动描写:“我不好说那些孩子们都是一流的板球手或踢足球者,但我相信他们从这些运动中都得到了极大的乐趣——尤其是足球,同时也给旁观者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项目。那讨厌的球用力一踢,有时踢球者的鞋会飞到半空中,比球还高,你应该知道,中国人的鞋子不像我们绑着鞋带。”[4]189在英式教育模式下,鼓浪屿的男孩子都很擅长踢足球,对足球的热爱伴随他们的一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足球运动已经在青少年中得到普及,鼓浪屿足球传统业已形成,并对厦门及周边地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32年,厦门基督教青年会举办市首届足球赛,不仅有厦大、集美、英华足球队报名,还有足球爱好者组成的球队参加,如建群、鹭光、老练等,他们的个人技术绝佳。开赛日期从10月10至10月29日,比赛期间球场四周挤满观众。1937年夏,香港圣士提反书院师生访问英华书院,与英华书院学生进行篮球、足球、网球友谊赛,英华书院篮球败北,网球打平,足球获胜。1943年,漳州举办“日兴杯”足球赛,参赛的球队有泉州培元中学、漳州龙溪中学、寻源中学,而球员大多是来自英华中学的学生。抗战胜利后,由英华校友创办的厦门白马足球队和上海厦声足球队进行表演赛,由于队员大多为英华校友,两队实力相当,比赛异常激烈,最终以4比1收局①。足球运动的普及也对鼓浪屿人的日常用语产生了影响,一些球场用语如“outside”(出界)、“偷抓鸡”(越位)也会被用于日常生活[10]200,显现出足球传统的文化魅力。
五、结论
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因素造就了近代鼓浪屿文化生态独特的时空场景,尽管鼓浪屿的原生态文化和自然环境中并没有衍生出足球文化,但当足球运动被英国人带到鼓浪屿之后,中国人逐渐接受并喜爱这项运动。一种外来文化,通过长途迁徙,从英国来到鼓浪屿,并逐渐适应了鼓浪屿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英国足球文化演化为鼓浪屿本地的足球传统。在英国足球文化演变过程中,厦门开埠和鼓浪屿公共租界的确立奠定了鼓浪屿文化生态的政治基础,英国军舰和远洋航行对足球文化的迁徙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持,在足球文化适应的漫长时期,士兵、领事官员、商人、传教士、洋行职员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会创办的西式书院发挥了重要的社会组织功能,当传教士在西式书院中推广足球运动时,在书院学习的青少年开始热爱这项运动,并将这种对足球的热爱传播开来、传承下去,鼓浪屿足球传统得以形成。
经过一百多年的积淀,足球传统已成为鼓浪屿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追溯鼓浪屿足球传统的渊源,目的在于探寻这一传统所代表的普遍价值和特殊意义。鼓浪屿足球传统的普遍价值是它所蕴含的审美意境,足球展现的敏捷、力量、技巧、攻防合作的战略战术总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审美体验,进而在精神层面上影响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鼓浪屿足球传统所代表的特殊意义是它诠释了鼓浪屿的文化特质,在足球传统演变的过程中,中西文化碰撞、交融,形成鼓浪屿文化兼容并蓄、中西合璧的特质。当今,足球如同钢琴一样成为鼓浪屿的文化符号,人们从中可以管窥鼓浪屿文化生态的变迁。
[1]斯图尔特.文化生态学[J].潘艳,陈洪波,译.南方文物,2007,66(2):107-112.
[2]厦门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厦门的租界:厦门文史资料:第十六辑[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
[3]戴维斯.足球史[M].李军花译.广州:希望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2005.
[4]何丙仲.近代西方人眼中的鼓浪屿[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5]何丙仲.鼓浪屿的公共租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6]毕腓力.厦门纵横:一个中国首批开埠城市的史事[M].何丙仲,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7]上海历史博物馆,哲夫,翁如泉,等.厦门旧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许十方.鼓浪屿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马 诚)
Football Popularity in Gulangy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
YING Li-ya
(School of Cultural Industries,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24,China)
Football first came from Britain to Gulangyu after the Opium War and it adapted to the culture of modern Gulangyu so well to become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the local tradition of football culture.During this process,the opening of Xiamen Port and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Xiamen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foreign cultural spread in Xiamen,port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ook shape to form the main economic components for Xiamen,warships and ocean voyages paved ways for Xiamen’s outward growth,foreign firms,British Academy and the chur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activities in Xiamen,the foreigners in Gulangyu-foreign consular officials,businessmen,missionaries and British soldiers spread football culture in their own way,and Chinese children to Western school became pioneers in football’s growth in Gulangy.Many cultural,economic and ecological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popularity of football in Gulangyu today.
s:Gulangyu;football tradition;cultural ecology;modern times
2015-09-14
2015-12-28
应莉雅(1964-),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近代社会经济史。E-mail:lyying@xmut.edu.cn
G127.57
A
1673-4432(2015)06-0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