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2015-03-0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班级班主任

徐 杰

(黑水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洮南 137101)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徐 杰

(黑水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洮南 137101)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发展健康个性、树立学习自信心的重要基础。本文在阐述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内涵的基础上,就和谐关系对学生发展和班主任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策略,期望对提高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成效有所帮助。

小学 班主任 学生 和谐关系

一、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内涵

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的完美配合、协调统一。从教育领域来看,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指通过师生互动沟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而形成的协调、民主、信任、融洽的关系,其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1]

1.相互尊重、相互配合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各自的尊严与人格,需要彼此之间的尊重与信任。班主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尊重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接受班主任的教导与管束,才能获取班主任的信任,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2.全面交往、了解彼此

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起教育责任,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段特点以及个性差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彼此在交往中均受益,为发挥师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创建良好的氛围。[2]

3.心理接纳,真挚付出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要在心理层面上真诚地接纳彼此,构建起真挚的情感关系,让班主任如同看待自己子女一般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而学生则如同看待父母一般尊重班主任,给予班主任爱戴和感恩,从而形成稳固、和谐的师生关系。[3]

二、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重要意义

1.和谐关系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良好学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在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学生处于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中,才能够调动起学生主动接受班主任管理要求的积极性。在班主任的悉心指导与教育下,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不断取得学习进步。

(2)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小学生期望得到班主任更多的关注、认可和鼓励,可见他们十分在意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冷漠,则会让学生长期处于挫败感之中,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甚至会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释放心理压力,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3)有利于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品德发展,在学生与班主任的交往中,学生可以积攒与成人交往的经验,正确掌握人际关系准则,学会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尤其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加强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避免学生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歪曲道德观念

(4)有利于塑造优秀品质。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被尊重、被爱护的基本心理需要,使学生以诚待人,形成友善、宽容、善良的性格品质。同时,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能够营造充满爱的交往氛围,使学生从主动爱他人、爱集体,进而升华到爱生活、爱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2.和谐关系对班主任发展的意义

部分小学班主任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他们疏于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只会用刚性的管理方法对待学生,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而建立起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能够缓解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使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情绪和心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增强职业成就感。同时,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还能够保障班级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

三、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虽然是教育者与受教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但是从人际关系角度来看,班主任与学生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为此,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民主管理模式,调动起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要从心理层面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并运用柔性管理策略引导学生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班主任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主动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自身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摒弃权威性、强制性的言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多层面的师生关系,如朋友关系、长辈与晚辈关系等。此外,班主任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认真听取学生的合理建议,共同制定出学生认同的班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作用。[4]

2.加强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是增进班主任与学生情感,构建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有效手段。首先,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个人爱好、个性特点、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信息,从心理、道德、情感、认知、审美等层面出发,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进行分析,进而找寻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其次,班主任要宽容看待学生的过失,通过沟通交流找到学生产生过失行为的根源,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纠正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并加以改正。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重视学生个性保护,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再次,班主任要注意沟通方式的运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所以班主任要运用温和的言语和态度对待学生,摒弃以往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与班主任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心声,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3.塑造班主任良好的榜样形象

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助推力,既能够促使班级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又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规范的言语和优良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乐于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为人师表,在语言、仪表、行为等外在形象上作出表率,并向学生展示班主任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内在修养,树立起自信、自爱、自尊、自强的良好形象。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穿着得体,善于运用优雅、风趣的言语教育学生,使学生产生尊崇心态;在课下闲暇时间,班主任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拓展视野,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教育与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让学生了解权利与义务,用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用优秀的人格品质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向班主任效仿学习,端正做人做事的态度。

4.采取刚柔并济的教育管理方法

小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时期,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以及思维习惯,采取刚柔并济的管理方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刚性管理方面,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规范要求,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柔性管理方面,班主任要主动爱护学生,实施爱的教育,给予学生体贴关怀,用爱来感化和教育学生。班主任要善于从综合的角度评价学生,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班主任还要更加关注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避免这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即便是学生在犯错的情况下,教师也要以实施关爱式教育,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严厉指责,而是应在调查事件原委的基础上,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使学生心悦诚服,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5]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在提高教育管理成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班主任要重视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转变传统的师生观,主动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合理采取刚柔并济的教育管理方法,增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使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管理氛围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习自信心,不断取得学习进步。[6]

[1]姜晓英.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92-93.

[2]周燕.增强岗位意识 关注细微变化——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构建[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6):121-122.

[3]卢海虹.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5(4):82-83.

[4]孙志容.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新课程(上),2014(11):47-49.

[5]李秀艳.小学班主任构建与学生和谐关系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102-103.

[6]潘丽芳.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方法的研究探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5):76-77.

姓名,徐杰;性别,女;籍贯,吉林省洮南市;1964年3月4日;单位,吉林省洮南市黑水镇中心小学校;职称,一级;研究方向,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