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弯弯的月亮》翻唱版本的风格改编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2015-03-01曲成
曲 成
(武汉市恒大嘉园学校 湖北武汉 430000)
歌曲《弯弯的月亮》翻唱版本的风格改编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曲 成
(武汉市恒大嘉园学校 湖北武汉 430000)
将流行歌曲进行改编的原因有:1、迎合人们的需求,更好地传播。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同一类型的歌曲,而有些流行歌曲的旋律却深得人心,所以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更好的传播,将流行歌曲改编成不同的风格。2、文化的相互渗透。3、避免经典作品的沉积和埋没,让经典更好地传承,所以出现了经典作品的改编热潮。对歌曲进行风格上的改编是改编技法中一种很常见的手法,而改变伴奏是在风格改编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法。
弯弯的月亮 翻唱 风格改编
一、翻唱原创歌曲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
如在选秀节目里,参赛歌手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但又想通过歌曲来进一步展现自己,所以更多情况下会对所选择的歌曲进行改编,这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同样的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几个版本,小改包括前奏和间奏的改编,而大改则包含了歌词、节奏、旋律、乐队编制上的改编。[1]
《弯弯的月亮》是李海鹰作词作曲的一首融合了古典和民族元素的通俗歌曲,歌曲中真假声转换以及可供歌手自由发挥的华彩部分,[2]成为了中国歌手选择翻唱的原因,如毛宁、费玉清和龚玥等,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刘欢、袁娅维和梁博三个人都曾分别演绎过这首歌曲,每个人演唱的感觉不一样,所表现的意境也是不一样的。[3]
刘欢属于原唱,这一版本给人一种恬静安逸的感觉,犹如一幅画卷,伴奏里的流水声和鸟叫声让观众感受到了弯弯的月亮下面小桥流水人家,笛子声让人想起了故乡的的原风景,“wu wu wu wu”流露出了在这样风景里的沉醉与享受,[4]儿童的合唱伴奏加深了对童年和故乡的眷恋。刘欢版本虽然也使用了爵士鼓、吉他以及贝斯等乐器,但水声、鸟声、笛声、铃声更让人联想到故乡的淳朴以及对美好记忆的思念。[5]
袁娅维曾被刘欢形容是在他的队伍里音乐演唱能力最强的一位,她是“Tha KnutZ”乐队的女主唱,[6]这个乐队是我国唯一一支建立在爵士基础上,融合了SOUL、R&B、Hip-hop和Funk音乐风格上的乐队。袁娅维版本的《弯弯的月亮》,前奏以电钢琴的柱式和弦开始,袁娅维将自己唱成了歌曲中的“阿娇”,归来的“阿娇”充满了惆怅,对家乡产生的巨大改变那种带着陌生感觉的似曾相识,伴奏没有很复杂,但是却与原版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将经典的歌曲增加了新的韵味,中西结合,融入了爵士、灵魂音乐和布鲁斯的风格元素。除了伴奏部分和节奏部分的改编,旋律和和声也进行了改动,如最后一句“飘进我的心上”,刘欢版本的最后落在属音“5”上,[7]而袁娅维版本却回归到了注音“1”上,和声上也从III级和弦变为VI级和弦,使得歌曲的旋律感和节奏感特别强烈,[13]加上袁娅维的咬字和其他歌手不一样,使整个改编的版本与经典版本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8]刘欢也曾表示过袁娅维改编的《弯弯的月亮》是迄今听到的最有意思的一个版本。[14]
梁博是第一届《中国好声音》的冠军,此版本演绎了另一种民谣风格,歌曲以钢琴的柱式和弦“4 4 57”引出,紧接着钢琴的分解和弦,[9]让人感觉简单干净,人声合唱的伴奏飘渺虚幻,时有时无,象征了在外的游子那种漂泊不定的惆怅,歌曲的伴奏只采用了钢琴和人声,那时而嘶哑的嗓音体现了忧伤和思念的情绪。在歌词方面也进行了细微的修改,如 “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改为“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你”,感情的抒发更为直接。这个版本最大的不同是旋律改编的地方较多,如第一句“53232”改为“33612”,主歌部分的旋律改动较大,副歌较少,甚至有些地方的旋律跟原版出入很大,但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弯弯的”三个字的旋律却并基本没有进行改编。[10]
三个版本风格不同,刘欢版本具有完整且丰富的伴奏,深情的演唱体现无尽的思念;袁娅维的版本注入了[11]很多现代元素,重在演唱方式和伴奏风格的改编;[12]而梁博则在旋律上进行了大改,虽然伴奏只有人声合唱,[15]但正是这种简单纯净和带有淡淡忧伤的嗓音,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童年阿娇”的单纯思念。[16]
[1]高鸿翔. 配器法基础教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
[2]唐军. 流行音乐和声教程. 大众文艺出版社
[3]尤静波. 中国流行音乐通论. 大众文艺出版社
[4].徐元勇. 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 东南大学出版社
[5].任达敏. 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6].康澎. 流行音乐编配十八讲. 人民音乐出版社
[7]霍敬. 流行歌曲中的翻唱现象观察[J]. 音乐传播,2013,02:109-116.
[8]丰欣欣. 由《我是歌手》看音乐选秀的审美新趋势[J]. 当代电视,2013,10:78-79.
[9]赵丽凤. 大众文化语境下流行音乐的演变[J]. 百家评论,2013,06:94-108.
[10]黄晓霞,李雅琳.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及影响[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0:46-47.
[11]黄晴葵. 中国流行歌曲复苏时期的伴奏配器形态特征[J]. 艺术百家,2010,05:231-232.
[12]娄云青. 流行音乐的弦乐组构建[D].西安音乐学院,2013.
[13]王和. 中国流行歌曲中的爵士乐技法运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4]刘雯. 中国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15]赵珥希. 论中国近代流行音乐的产生[D].吉林大学,2007.
[16]张燚.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风格发展脉络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