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好声音》角度浅谈对当前声乐教育的启示

2015-03-01章佩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流行音乐声乐

章佩君

(浙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台州 318020)

从《中国好声音》角度浅谈对当前声乐教育的启示

章佩君

(浙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台州 318020)

“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备受瞩目,同时也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好声音栏目的影响下,我国当代声乐教育面临崭新的机遇。声乐教师,要对传统声乐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推动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对“中国好声音”的栏目特征进行评价,进而阐述“中国好声音”对当前声乐教学的几点启示,以提升声乐教育水平。

《中国好声音》 当前声乐教育 启示

自2012年首播以来,“中国好声音”成为备受关注的娱乐节目,属于一档以音乐选秀为主的音乐节目,在开播阶段,就受到各行业的关注。尤其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对于这方面的音乐节目,非常喜爱,能够达成共鸣。“中国好声音”可有效的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和热情,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内涵,从而为我国声乐教学提供重要借鉴。[1]

一、“中国好声音”的栏目特征

“中国好声音”这一栏目对音乐意义和形式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夺,歌唱者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身对音乐、对生活的寄托和希冀。与此同时,“中国好声音”的诞生和传播也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流行音乐掀起了新的社会风潮,一度成为流行音乐的风向标。“中国好声音”的栏目之所以能够带动流行音乐的发展,是因为该栏目的参赛学员具有包容性、栏目的核心思想具有流行性、栏目所倡导的理念具有创新性。

首先,“中国好声音”具有包容性。该栏目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多样化的音乐形式上,更体现在容纳了各行各业的参赛学员,这就获得了社会各阶层、各工作岗位人员的肯定和喜爱。例如,“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学员黄鹤、吴莫愁,在参赛时是一名学生,吉克隽逸属彝族。在参赛学员的选择上,节目组将招募的方向定在所有有意向的、热爱音乐的人群中,真正体现了“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的包容性和大众性。[2]

其次,“中国好声音”具有流行性。该栏目的流行性主要体现在其核心思想上,“中国好声音”更加倡导音乐要具有时尚性,不仅要有传统音乐的美感和力量,同时也要有流行音乐的流行性元素涵盖其中。“中国好声音”从2012年开播到现在,已成功举办四季,从这四季历经的发展和变化来看,无论是从参赛学员的造型上,还是对音乐水平的把握上,均呈现出较为突出的时代性和流行性特征,体现了流行音乐的时代性,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最后,“中国好声音”具有创新性。“中国好声音”不仅是一档优秀的选秀类节目,更是一档大型励志类的音乐节目。该栏目一直秉承着发展和创新的发展理念,不仅提升了节目收视率,同时,也为中国乃至世界流行音乐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好声音”对当前声乐教学的启示

对于当前的声乐教育而言,将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并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声乐教育创新性的主要体现。同时,引入流行音乐元素,也可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其朝积极、乐观、向上的方向不断发展,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中国好声音”对当前声乐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实现了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二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强化了学生的情感表现和情感教育,四是提升了学生整体的音乐鉴赏能力。

1.实现了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声乐是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而流行音乐的诞生和发展为传统声乐增添了更多的时代感。在以“中国好声音”栏目为教学背景下,当前声乐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上实现了不断创新,同时也为声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传统声乐教学过分注重课堂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中国好声音”栏目中的流行音乐元素作为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的重要形式,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学生在声乐学习上的发展拓宽了道路。此外,声乐教育本身存在一部分自由性,再加上“中国好声音”中的流行音乐元素产生的积极影响,学生重新定义了声乐学习,保障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2.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观看“中国好声音”,学生对音乐形成了全新的定义,深受声乐学生的喜爱。对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中国好声音”中传递出的音乐文化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学生在观看后,也开始尝试在音乐的曲风、曲调上实现大胆的创新和改变,积极开辟新的音乐环境和音乐风格,创新声乐学习方法。在“中国好声音”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大大提升,也实现了声乐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推动了声乐教学的长期发展。此外,“中国好声音”中还有一些经典和励志曲目,学生在受到特殊环境影响和音乐的感染下,其价值观、人生观也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仅为声乐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激发了学生的音乐热情,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

3.强化了学生的情感表现和情感教育

声乐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的学习、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而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音乐是世间最动情的产物,音乐最迷人之处就是表露情感。在“中国好声音”的栏目中,只有真实的情感表达和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才能打动评委老师及现场观众,这一点也正是声乐教学中需要引入和借鉴的。

4.提升了学生整体的音乐鉴赏能力

中国民间有句古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也就是说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对于音乐而言,只有真正具备音乐鉴赏力,才能领略音乐独具一格的美感。在“中国好声音”中,四位评委老师不仅有音乐经验,还具有高超的音乐鉴赏能力,独具慧眼方能识英雄。在“中国好声音”的影响下,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新的见解和看法,也切实感受到了音乐独有的魅力。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好声音”不仅是一档优秀的综艺节目,更是一场具有教学意义的节目。在“中国好声音”的影响下,当前声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得到创新和发展,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同时也实现了传统声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在声乐教学中,应积极吸收“中国好声音”的积极影响,并将其应用于声乐教学的创新和实践张,以确保声乐教学的顺利展开。

[1]李艳.从《中国好声音》看个性化发声技巧应用与培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20-121.

[2]詹杏芳,黄碧静.试论《中国好声音》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创新与启示[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0(01):78-80.

[3]郭建民,刘靖华.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中国电视声乐选秀个案剖析[J].音乐传播,2013(01):37-44.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流行音乐声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