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应用教学的现实问题和条件

2015-03-01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育

李 丹

(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2.长春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

教学新论

翻转课堂应用教学的现实问题和条件

李 丹1,2

(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2.长春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技术主义的观点”,需要教师对翻转课堂有理性的认识。从翻转课堂应用教学的现实问题、应用于教学的条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力图使一线教师了解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引发教育实践工作者对翻转课堂实施的深度思考,以期对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领域的理性实施有所帮助。

翻转课堂;学校教育;技术主义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inverted classroom),指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从国内外学者对翻转课堂的解读发现,其内涵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宏观角度界定了翻转课堂的理论内涵:翻转课堂是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翻转;微观角度界定了翻转课堂的过程内涵:翻转课堂是学生课前学习教师制作的视频,课堂上教师答疑,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新趋向,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焦点。在2014年实施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主题中的内容,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普及”教育,这预示着翻转课堂将成为我国一线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实践内容。然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外域理论有其生长的土壤,有其实施的条件。我国现有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过多地注重微观与应用,更多地关注如何使用翻转课堂以及翻转课堂应用教学的过程。这样的视角势必使一线教师造成“技术主义的观点”,即强调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出现,不自觉地被各种制作微视频的技术“牵着鼻子跑”,背离翻转课堂的理念。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如何理性地看待翻转课堂的价值,正确理解翻转课堂应用于教学的条件,避免翻转课堂成为技术捆绑教学的牺牲品,是一线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翻转课堂应用教学的现实问题

翻转课堂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翻转课堂理念的深刻认识和翻转课堂与学校教育教学关系的思考,导致只关注翻转课堂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产生了一系列其应用教学的现实问题。

1.重视视频制作,忽视面对面的课堂学习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课前提供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教学视频制作的技术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极大挑战,从最初的拍摄录制到后期的修改剪辑,都需要技术知识的支持。因此,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时更关注微视频的制作,忽视课堂面对面交流学习的设计,即知识内化过程的设计。然而,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是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这些不能靠技术来完成,需要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教师的引导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潜能的开发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察和引导。

Graham Brent Johnson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发现问题但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以及观看视频有时会觉得很枯燥等问题。[2]Zaid Ali Msagoff认为,翻转课堂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如何制作视频,也不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在线”交流,而是如何开展面对面的课堂学习。[3]Simon Lancaster,David Read指出,翻转课堂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中。[4]与其说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一种颠覆,不如说是对讲授式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发展。[5]由此可知,翻转课堂教师更要重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翻转课堂的课前知识传授和课堂知识内化两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不能重“课前”而轻“课堂”。

2.学习资源强调载体改变,忽视内容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多数教师将事先录制好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相关讲课视频作为课前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然而,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特征的实现,并非取决于学习资源载体的改变,而是其性质的改变。如果学习资源是讲课视频,这种“先学”就不是新课程改革意义上的先自主学习,而仍然是先听课,学生不用自己探究,教师把重点和难点都进行了分解,甚至对课文的分析或对例题的解题步骤都讲得很具体,学生只用做练习题就可以了。[6]这样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只是“复制”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是用计算机代替了教师,学生只能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讲授路线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课前的学习资源不仅是知识学习的资料,更应该是学生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内化的桥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产生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如果学习资源单一,就无法实现以学定教。在实施过程中“以学定教”的实现依赖于两个方面:第一,课前学习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学习资源应该是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开发的不同学习材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第二,教师对学习资源的设计能力。教师要充分把握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有针对性、分层次的学习资源。翻转课堂如果只是改变课前学习资源的载体,缺乏对学习资源内容的设计,就不能改变接受性学习的本质。

3.模式泛化,忽视学科、课型的具体特征

当下,翻转课堂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学校开始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各个学科都在尝试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适合所有学科、所有教学内容的,不同类型知识的习得规律、习得条件不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选择适合其特点的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微课模式,对于知识点清晰、结构性较强且适合讲授法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微课讲授模式;对于需要学生探究和操作的重难点教学内容,微视频承载教学重难点知识学习的预备和教师对学生自主思考的引导,采用微课预备模式。[7]确保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Kelly E.Snowden发现只有数学和科学教师认为翻转课堂有优势,而英语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学科教师认为翻转课堂不利于他们的教学,这说明翻转课堂未必适用于所有学科。[8]

4.为评而教,教师被动应付

目前,我国为推行和应用翻转课堂开展的V课大赛,在精品课评估、教学评估和教师讲课比赛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受到推崇,评选时具有优势和亮点,使教师在应用时忽略教育的本质和课程的目标,从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师“为用而用,为评而用”的偏向。这种偏向造成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会给教育带来根本的变化,也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事实上,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教学应用中,教学模式的优劣并非取决于其本身,而是取决于用何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即要以教育为本。

总之,翻转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要素的翻转,而是教学理念、教学目的的翻转。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然而,翻转课堂是否应用并不代表教育是否改革。我们在选择应用翻转课堂时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才能在审慎中逐步推进翻转课堂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二、翻转课堂应用教学的条件

翻转课堂应用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它的意义在于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如何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和本质,重新认识学校教育教学。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的应用无法回避,我们需要明确它在教学中实施需要的条件。翻转课堂能否在教学中实施取决于多方面条件,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教育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

1.教育条件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并不意味着教育信息化的成功,教师是实现翻转课堂潜能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实施的主体。

翻转课堂的实施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信息技术素养、课堂驾驭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教育观念方面,我国中小学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有待加强,在困惑中进行实践应用会扭曲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我们要对微视频制作技术进行有效的引导,不要让技术淹没教育的本质。教师要把握翻转课堂理论的内容、实践条件及完善发展的可能性,这样在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中才能关注其能否服务于教学目标、能否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是否遵循教育规律以及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具备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不仅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视频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教育理念。在深刻理解翻转课堂本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和认知规律等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制作出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料,这是翻转课堂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出的新要求。第二,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换,使课堂教学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向知识内化的转变,知识内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机智,合理地引导课堂及有效地管理课堂的能力。第三,课程开发能力。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一方面课前教师要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从学科整体把握学习内容,建构适合学生进行整体化学习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预设学生自主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实施有针对性地教学,实现以学定教,此外要有效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对课堂教学内容创生,实现从教育工作者向课程工作者转变。

翻转课堂实施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还是在课堂上探究、质疑、辩论、展示和互动,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这种自主管理不仅涉及自主学习能力,还涉及习惯养成、思维创新、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是“知、行、意、情”的高度融合。然而,我国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习惯于教师的讲授、教师的监督、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更不善于自主探究和课堂讨论。因此,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 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倡导“自主化”管理,以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2.技术条件

翻转课堂的开展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在农村一些学生的家里没有计算机,无法完成观看教学视频的学习任务,一些学校也不具备高速网络的条件,在设备上仍需国家进一步地投入。此外,翻转课堂的开展需要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撑,开展在线教学对网络学习平台有四个基本的要求:第一,能够灵活地发布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的学习模式以视频为主,但也需要其他资源形式辅助学生学习,整合方式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第二,提供相关的学习监控工具。倪闽景教授指出,如果只有微视频资源而没有数据留痕和数据分析,那么肯定不是翻转课堂。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能查看和跟踪学生学习过程所产生的学习行为基础数据,如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度等。第三,支持协作学习,提供讨论交流工具。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遇到问题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平台要满足学生讨论交流的需求。第四,提供评价工具。翻转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在平台上完成的作业、参与的讨论应支持师评、自评和互评。

3.社会条件

首先,班级结构的调整。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大班化教学以及常规班教学,班级结构并不适合翻转课堂的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是实现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解答每个学生的疑难问题。因此班级人数不能过多,要进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回答所有学生的问题,能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的知识内化。

其次,家校共育。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家长可以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和适当的督促,逐渐使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家校共育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家长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在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在课外知识学习的状态、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最后,评价机制的改变。在我国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成效并不明显,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人才选拔方式仍然是一考定终身,以纸笔测验为主。信息时代的学习趋于多元化、个性化、碎片化。翻转课堂是“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9]。这种教学模式成绩不会明显提高。如果我国仍然延续以往的考试机制,以分数为唯一的标准,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会导致翻转课堂在我国实施遭遇尴尬的境遇。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改变我国现有人才评价和选拔的标准,采取多元、开放的评价机制与评估方法。

翻转课堂符合我国近年来国家课改和教育理念调整的方向,它与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在教学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为追求高效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不同的教学模式或学习形式。我们乐观地认为它能解决我国教育改革的问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外域理论有其生长的土壤,只有在具备实施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翻转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

[1]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2] GRAHAM BRENT JOHNSON.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D].Vancouver:The University of Brithsh Columbia,2013.

[3] ZAID ALI ALSAGOFT.From flipped to gamified classroom.[EB/OL].[2015-01-18].http://zaidlearn.blogspot.com/2012/09/from-flipped-to-gamified-classroom.html.2012-09-04.

[4] SIMON LANCASTER,DAVID READ.Flipping lectures and inverting classrooms[J].Education in Chemistry,2013(9).

[5] 翻转课堂成功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视频讲授资源[EB/OL].[2015-05-2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 4c09010144rm.html.

[6] 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7] 李利.翻转课堂:如何革新传统教学:兼谈翻转教学的整体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49-52.

[8] KELLY E SNOWDEN.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Using video lectures online to replace traditional in-Class lectures.[D].Denton: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2012.

[9] 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28.

[责任编辑:黄晓娜]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2.008

2015-06-07

李丹(1981-),女,河北唐山人,博士研究生,讲师。

G622.4

A

1002-1477(2015)12-0031-04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