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跟进,让课堂更高效

2015-03-01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226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9期
关键词:菊花错误诗人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226000) 张 炜

课堂跟进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势的变化、发展而进行的恰当而巧妙的点拨、引导,从而使课堂更好地向纵深发展。叶澜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过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语文课是充满了思维碰撞和情感迸涌的课堂,教师只有时刻关注课堂的动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找准生成点,实现有效的跟进,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一、在闪光点跟进,让参与走向深层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语文课上,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观点独特,常常会有一些教师意料不到的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富有个性、富有特征的亮点能有效激活同伴的思维,提升全班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如能适时介入,巧妙跟进,引导其他学生共享、交流,则能使课堂参与走向深层。

例如,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时,在理解诗意、感悟诗境的基础上,我回归课题引领学生总结:题目中的“醉”,仅仅是诗人喝了点小酒有点微醉吗?

连续几个学生都说诗人醉在了这骤雨滂沱、初晴的美妙境界中。看来学生对诗人醉于美景的理解已经水到渠成。我正准备小结收尾,又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回答:“我觉得诗人还明白了人生也像天气一样,有风雨,有磨难,有挫折,但是风雨过后有彩虹。他醉于美景的同时心也醉了。因为我课前查过诗人的生平,知道这个时候的苏轼遭受了人生的打击,被贬到了杭州,做了一个小小的通判。这首诗就是他被贬第二年写下的。我想,善于思考的苏轼肯定会从中受到启发。”

我率先鼓掌:“真了不起。确实,真正走进古诗,还需要走进诗人的心路旅程。当你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去感悟时,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希望我们全体同学今后都能这样学习语文。”

很多时候,学生的潜力就像海面下的冰山,巨大而无穷,就看我们如何去发掘,去利用。教师善于剖析亮点,让其成为学生思维新的生长点,就能把思维引向深入,让学习之树根深叶茂。

二、在失误点跟进,让错误演绎美丽

特级教师华应龙指出:不出现错误的课堂是可怕的,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很多时候,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常常能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机会,让课堂因为错误而精彩。

这是我教学《望月》时的一个片段。

师:站在江轮的甲板上,你欣赏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呢?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令你心动的句子。

生1:“月亮出来了,安静地吐洒着它的清辉……”(读完坐下)

生2:(立即举手)老师,他一开始就读错了,不是“安静”,是“安详”。

师:其实,我觉得“安静”也可以,月亮确实静静地挂在天上,你们认为呢?这样吧,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静下心入情入境地读,然后再发表各自的观点。

(学生默读、沉思,稍后开始全班交流)

最后得出结论:“安详”一般用在人身上,现在用在月亮身上,不仅写出了静,还赋予了月亮生命,让人感觉月亮也是有温情的。

学生无意中的一个读音错误,引申开去,却让他们发现了作者藏在文字里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不仅如此,对如何读懂文字,学生也有了新的领悟。语文教育教学中,错误无处不在。教师要积极应变,将学生的错误合理利用起来,那么,小小的错误也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让师生都更具灵性和个性。

三、在争论点跟进,使探究走向深入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由于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偏差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争论。教师在争论点上及时介入,立即跟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依据,则会引发智慧火花的迸射,学生的主体性也会大大增强。

这是我教学《艾滋病小斗士》一课的片段。

师:“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这个“挺”能换成“坚持”吗?

(学生分成两派,两种声音此起彼伏。教师适时介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师:说说从这个“挺”中读出了什么?

(学生说出了多种答案:小恩科西活到上学的年龄很不容易,这么长时间是硬撑过来的,意志非常顽强)师:再换成“坚持”读一读,发现有没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致认为换成“坚持”就觉得小恩科西活到上学年龄没那么艰难了)

师:一个“挺”字,饱含多少心酸,流露多少艰难,淋漓尽致地将一个顽强的小恩科西展现在了读者眼前。通过比较辨析,我们品出了中华文字独有的韵味。

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的交锋,它必然引发人的思考。如果教师能截取有价值的争论点,顺水推舟,推波助澜,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文本,寻求不同见解的各自依据,就定能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四、在冷场时跟进,让空白孕育精彩

教学实际中,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百思难得其解,即使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就会出现“冷场”。此时,如果教师请个别特优生缓解僵局或干脆自己把答案说出来,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前者忽略了教师要面向全体,后者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倘若此时教师及时跟进,巧妙点拨,或适时组织讨论,这一环节可能就会成为课堂中的精华,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

这是我教学《秋天的怀念》时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母亲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就落在这里——“要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

(然而,读完之后全班一片静默。静静等待了一分钟,依然是静默)

师:作者既然几次写到“看菊花”,两者之间必然有联系,那就紧扣菊花的特点想开去。可以用“看着___的菊花,我暗暗地想:人也应该__”这样的句式来说,当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讨论,进行思维碰撞。

(学生开始小声交流,几分钟后全班交流)

生1:看着高洁的菊花,我暗暗地想:“人也应该这样活着。不管长得是否美丽,一定要品格高尚,不屈不挠。”

生2:看着淡雅的菊花,我暗暗地想:“人也应该这样活着,不求轰轰烈烈,只要过得有意义、有价值。”

生3:看着泼泼洒洒的菊花,我暗暗地想:“人也应该坚强地活着,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

一个短时的冷场,巧妙地加以引导,适时地鼓励合作,带来的是学生思维的飞扬,感悟的深化。冷场不仅不可怕,反而成了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参与教学对话的绝妙机会。

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在这个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而出的各种信息,提取有价值的资源,及时纳入课堂生成范畴,适时跟进,让课堂更高效。

猜你喜欢

菊花错误诗人
菊花赞
在错误中成长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不犯同样错误
诗人与花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