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高中劳技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2015-03-01张燕
张 燕
(上海市川沙中学,上海201299)
劳技课是一门集技术体验和劳动实践为一体的课程。与其他职业教育课程相比,劳技课更基础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关系到学生基本生存的劳动能力、持续发展的潜能、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性强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属性。因此,课程教学中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1)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学生难以取得充分的体验和实践;(2)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往往需要一个研究过程,需要不断测试和实践、排查和推论,并在实践中慢慢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处;(3)学生容易产生有个性、有创意的想法,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课程教学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在一节课中发现并指导大多数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及时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如何在一节课中既顾及课程的完整性,又在顾及课程本身操作特点的情况下,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任务驱动法的教与学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和感悟问题的情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学习速度更快、创新想法更多、学习效果更明显,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顾名思义就是用布置某个具体任务的方法驱动学生去学习和解决问题,这个任务规定时间和具体要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和思维潜能,而且大多数学生可以运用此前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操作。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传统教学法一般是以讲授理论知识或技能为主,它的主导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的形式驱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发现问题、理解知识点,它的主导方式是学生自己操作、感受、理解、归纳和总结知识点。
三、任务驱动下的实例教学
1.实例背景分析
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一第三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实体设计包括编辑包围盒、智能捕捉、三维球、拉伸、放样、扫描、动画以及渲染等等。这节课是运用“拉伸特征”工具进行实体造型设计,在这节课中,学生不是复习,而是接触新的知识和技能——拉伸特征。学生要在一节课中学会拉伸特征按钮的使用,并能够运用此项工具设计简单的拉伸造型。这节课的驱动任务是手机外壳的设计,主要的知识点和要求包括根据设计好的平面造型,用拉伸特征生成拉伸实体造型,并把这个造型用在手机外壳的需求上。
2.实例的步骤和意义
驱动任务的安排是:复习和导入、拉伸造型的体验和探究、分析和评讲、讨论和设计、展示和评价、总结。在每个环节中,都有一个小的任务驱动。通过一个个小的任务驱动,促成最后的整体任务驱动的完成(即拉伸造型设计和造型生成)。
那么,主体任务驱动为什么不是制作手机外壳,而是先设计手机外壳,再通过下节课制作所设计的拉伸造型呢?这是因为:其一,一节课只能有适量的新授知识和任务,以便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体验和感受;其二,设计是一个思维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制作,且学生对美有自己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需要更多时间去巩固和应用;其三,任务难度的选取要适应多数学生接受情况。而这节课的主题是拉伸造型,它包含了拉伸特征按钮的基本使用方法、拉伸特征使用时易出错的几个问题和解决方法、拉伸造型的设计和拉伸造型的制作。以下是具体的做法:
(1)复习和导入
这节课的开始,教师就选用了一个任务驱动,即制作花瓣圆柱体。事实上,根据造型的形状及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一般都会选择用智能捕捉来做,而实际上运用智能捕捉是很难做出图纸上指定形状的物体的。因为它不仅要形似,尺寸更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此时正好可以引入新的工具:特征生成。选择花瓣柱体这个驱动任务的好处是:设置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引入做准备;同时,图纸中尺寸的读取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认真读图的习惯、提高读图的能力,更能加强学生对设计和制作严谨性的重视,这对他们提高技术素养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2)拉伸造型的体验和探究
拉伸造型作为一个新的知识点,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对于不熟悉这个软件的学生来讲,寻找按钮并探究怎么使用,耗时较多。所以,教师可做最简单的拉伸实体制作的演示,但增料、除料等属性的选择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整个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拉伸造型的特点、拉伸特征使用时的基本步骤,初步得到拉伸成功的体验。
(3)分析和评讲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师生共同寻找拉伸特征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拉伸特征的使用,为后面设计和制作做好铺垫。这里需要搜集学生在拉伸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如:图形必须封闭、不能重叠、不能有多余的点和线等),通过体验、记录、展示、思考、修改等方式共同归纳、总结、实践解决的方法。因为每位学生碰到的问题不一样,所以需要以搜集、罗列、展示等方法把学生的主要问题呈现出来,并通过学生的问答尝试共同解决。
(4)讨论和设计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体现学生设计能力和反馈所学知识的难点。
题目是:根据统一的手机外壳模板和各按钮形状和尺寸的需求,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新外壳(要求:①能够根据手机的实际尺寸和摄像头位置设计外壳;②画平面设计图;③诚信的原创设计)。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按要求设计指定手机的手机外壳,使学生知道不同牌子、不同型号的手机,其外形和位置设计也是不一样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正确设计和绘制二维图形,并组织好小组之间的分析和讨论。学生的驱动任务是设计和讨论所画二维图形的美观度和正确性,进一步理解不重叠、封闭图形的特点;同时,从手机外壳本身造型的特点和照相、装饰等功能需求角度,讨论拉伸特征工具的各种属性,进一步理解设计和技术、需求之间的关系。
(5)展示和评价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展示部分学生设计的拉伸造型的二维草图,通过学生口头描述设计意图、基本方法等,既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交流分享彼此的设计思路,以便修改和完善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为后面设计制作手机外壳作好充分的准备。
(6)总结和作业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作一个简单的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拉伸造型的意义,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造型,为将要学习的其他造型作好铺垫。此时需要强调:①拉伸造型需考虑软件本身的一些特性,如不能重叠、不能有多余线条等;②生活中有拉伸造型,也有其它造型,但学习和认知规律是一样的;③课后多观察生活,根据需求多设计一些更有创意的作品。
另外,在布置作业时要强调: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对生活中各造型的观察,完善自己的设计图,想清楚下节课用拉伸造型制作时的基本步骤。这样,在主题任务的驱动下,可串联软件中零散的知识点,让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读图水平、操作技能、综合能力等可以得到快速的提高。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劳技学科中的注意事项
与初中劳技课相比,高中劳技课内容更深入、难度更高,所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注意一些重要环节,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1.合理设置驱动任务
在设置驱动任务时,首先要考虑任务驱动可以通过几节课完成,其参考因素包括大多数学生是否有时间完成,选取的任务是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课堂教学时是否以及在哪个环节给予一定提示或帮助等等。其次,要考虑选用哪种任务驱动模式。如果新授知识比较简单,可先让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模式自学探究,从而获取一些直观体验和简单结论,教师再根据学生探究的情况给予纠正、补充;如教学内容比较难懂或学生没有基础,可先给予简单知识或技能的传授,然后通过任务驱动把所学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进行实践和运用,这样学生在任务驱动中的主导地位会更强,目的会更明确,兴趣会更高,效果会更明显。
2.科学设计实现模式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学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某个探究过程,也可以是个人完成探究任务。“个人模式”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独立的操作能力,缺陷是难以集思广益、摩擦出思想的火花;“小组模式”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天赋、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缺陷是个别学生只“挂名”,实际上并没有参与探究过程。因此,在引导实现任务驱动时,是选择个人还是集体模式,需要仔细斟酌而不能“一刀切”。总的指导思想是:设置好驱动任务后,需要考虑是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还是只有个别学生能完成,是否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五、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和实施效果
1.高中劳技课的实效性目标
高中劳技课不仅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技术素养及创新能力,因此高中劳技课不是简单的劳动课程,它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现的课程,是能够通过创新作品进行评价的课程。这里的创新不仅是一个有创意的实体作品,也可以是一个想法或一张图纸。因此,高中劳技课的实效性在设计想法、操作过程、完成的作品三个环节中最能体现。设计想法能体现创意,操作过程能体现它的可行性,完成的作品能体现学习的综合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目标达成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一开始就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点,它的意义在哪里,以便他能带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学习和探究,目的性强,知识点集中,效率高;任务驱动教学法因为团队合作的加入使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得更激烈,更容易产生有价值有创意的作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把所学知识点进行作品的呈现和评价,更容易进行集体交流和理解。
3.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后的效果
在这节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简单的观察知道按钮的基本运用,通过学案中问题的引导去体验和探究,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去巩固“拉伸特征”的知识点,还通过“手机外壳”想法的交流和设计有了更多的创新想法和制作方法,为第二节课“手机的设计制作”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在第二节课“手机的设计制作”教学时,效果十分明显。学生的思维更成熟,作品的外形更美观、更科学,创意也更多了。当展示作品时,学生自己也很惊讶,原来自己也可以做设计师,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高中劳技课教学中教师尝试应用任务驱动,它可以解决本课程教学中原本比较难以实现的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锻炼其探究能力,提高其认知能力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关键在于: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环节中,选择主题、难度都比较恰当的驱动任务。
[1] 任岩,韦鹏,石明贵.例说任务驱动式的职业院校教材[J].现代出版,2014,(3).
[2] 孙雁.任务驱动型教材.让技能和知识“骨肉相连”[J].中国培训,2008,(5).
[3] 周立功.项目驱动——单片机应用设计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