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应担负起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责任

2015-03-01薛朝玉

学语文 2015年3期
关键词:辩题论点辩论

□薛朝玉

语文教师应担负起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责任

□薛朝玉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缺乏理性思辨能力,语文教师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责任。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也是语文高考改革的要求和语文阅读与写作的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利用哲学原理作指导,通过文本阅读、写作训练、组织辩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理性思辨;能力培养;责任;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理性思辨能力的缺失,促使语文教师尽快承担起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责任。那么,语文教师应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呢?

一、利用哲学原理作指导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理性思辨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虽然高中阶段开设了《生活与哲学》课程,但在利用哲学原理指导阅读、写作,进行理性思辨方面,还存在着理论欠缺或不足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学校文、理分科较早,理科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哲学》课程时只满足于应付学业检测,对哲学原理掌握不够系统,甚至一知半解,应用起来生拉硬扯,不准确、不灵活。即使将来高考改革文理不再分科,但存在着选学选考问题,也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学习《生活与哲学》,甚至有出现哲学盲区的可能。二是文科学生虽然掌握了较系统的哲学原理,但也存在着哲学原理与阅读写作接轨运用的问题。平衡以上两种情况,可以将《生活与哲学》中与人生哲理密切的原理提取出来,再分解成若干个思想,结合阅读与写作的事例,向学生进行系统介绍,以此解决用哲学原理指导阅读写作,进行理性思辨的问题。

例如,“辩证的否定观”可分解以下四种思想:1.事物的否定是自我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联系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实质上是扬弃;4.新事物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但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介绍第1种思想时,可以让学生阅读《鹰之浴火重生的故事》。当一只鹰活到40岁左右,它的喙会变得弯曲、脆弱,不再有一击而制服猎物的能力;它的爪子会因常年捕食而变钝,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双翅的羽毛也会粗大沉重,不能够再自由飞翔。这个时候,鹰有两个选择:一是静静等死;二是通过150天的漫长煎熬,获得重生。如果一只鹰选择了重生,它就要飞到山崖顶端,筑巢停留,忍受饥饿疼痛,在岩石上日复一日地敲打它的喙,直到脱落,等到新喙长出,老鹰必须用新喙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老鹰还要把那些粗壮而沉重的羽毛拔掉,让新的羽毛长出来。当这150天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获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而能这样做的鹰大约只有三分之一。鹰的重生就是对自己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痛苦的、理性的。否定自己需要勇气,人又何偿不是呢?人到中年,名利萦绕,患得患失,渐渐地,如同那些不愿重生的鹰。但有少数人,不断否定自我,追求卓越,痛苦地纠正缺点和不足,学那重生的鹰,谱写出人生灿烂的乐章。介绍第2种思想时,可以联系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也可以联系诗句“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还可以援引事例:在对待儒学的问题上,国学大师汤一介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开新”中重振辉煌。介绍第3种思想时,可以让学生联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可以联系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介绍第4种思想时,可以让学生吟咏小诗:“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自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不正道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道理吗?

我们的教师必须学点哲学,指导学生用哲学原理在阅读写作中理性思辨,这绝不是小技巧、小智慧,而是一种责任与使命!

二、利用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要借助大量的文本阅读实践来完成,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具体而言,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

一是利用好现成教材。不论是人教版还是其他版本的教材,大多文本都可用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理性思辨。如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作者观点的质疑等。

二是开发校本教材。可组织教师编写《理性思辨阅读文本》,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蕴含理性思辨的经典文章,如古代散文,寓言故事,现代时文等;2.蕴含理性思辨的诗词;3.包含深刻哲理的语言碎片;4.包含理性思辨的素材。

三、利用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写文章是整理思想和经验的一种方法,无论是记叙类或议论类文章,都崇尚理性思辨,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应把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放到重要位置。记叙类文章讲究形象生动,重记叙、描写、抒情。但如果缺失了理性,文章便失缺了厚重与深度。所以叙事类的文章要着眼于事件所蕴含的思想,给人产生的启迪。写人的文章,要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即使是想像类记叙文,想像也必须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如1999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国青年报》在当年7月21日推出了两篇优秀作文。山东大学张树铮教授对作者能进行理性思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火星拯救计划》的评语是:“最终的关怀还是落在地球之上,表现了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忧虑。”《爱因斯坦复活之后》的评语是:“反映了作者对记忆的本质有着比较准确的理解,对记忆移植的想像有着冷静的思索。”

议论文写作中理性思辨贯穿整个训练过程,从论点的确立到论据的选择再到论证方法的使用都离不开理性思辨。确立论点时,一要对论点的哲理性进行理性思辨。论点要能体现对生命、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与思考,包括思想认识水平,如品德修养、情感价值判断、人生态度等。二要对论点的科学性进行理性思辨。如果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出了问题,再怎么论证也是徒劳的,没有说服力的,甚至很容易被别人反驳。对论据的理性思辨是关系到议论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是理论依据,那就必须考虑与中心论点有没有本质联系;如果是事例论据,那必须考虑事例是否真实而典型。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理性思辨论据与论点之间有无内在逻辑联系。任何一个论点都需要有充足的理由,当它具有充分理由时才能被承认是正确的,在逻辑推理上是成立的,所以论证时要自我质疑。

此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在表达交流中设有专题《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指出在说理议论时分析要全面,避免静止地看问题,注意对立面的转化。这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理性思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四、利用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辩论是思想的交锋,思想的沟通,涉及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问题正是通过辩论得以澄清,得以解决。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辩论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首先,辩题本身就包含着理性思辨。辩题的两个方面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性,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有分歧”。例如“近墨者黑(未必黑)”这一辩题,一方面是事物的外因:环境对人有所影响;一方面是事物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事物的这种对立统一性也正是理性思辨的哲学基础。

其次,辩论的周密性需要理性思辨。因为辩题本身具有对立统一的特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高明的辩手并不全盘否定对方的观点。这不仅是辩论技巧的问题,更是辩手认识上的周密与思想上的成熟。如“从小(大)事做起”,正方在论证“从小事做起时”,并不否定做大事,而是明确“要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这实际上就充分考虑到事物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周密的思想决定了在辩证析理时不会陷入形而上学的误区。这种周密的思考正来自于理性思辨。

再次,在质疑问难中理性思辨能力得到培养。辩论具有驳诘性,辩论不仅要阐明自己的观点,驳倒对方观点,而且还要不断地应对来自对方的质问与反驳,以此达到破人立己的目的。这个质疑问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性思辨的过程。如“听话的是(未必是)好学生”这一辩题:正方会列出听话的种种好处,不听话的种种危害,甚至会用经验的有效性,纪律的约束性来证明。这时,反方就要质疑问难:什么“话”都可以听吗?一味“听话”怎么能进行创新?这样反诘自然推出相应的两个问题:辩证地看待“话”的内容,辩证地看待“继承与创新”。这种由驳诘产生的深度思考,正是理性思辨的结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中学)

[责编奇佳]

猜你喜欢

辩题论点辩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英国议会制辩论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