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叙事研究

2015-03-01朱翠贞

亚太教育 2015年36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研究思政

文/朱翠贞

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范式之一。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学者康奈利、克兰迪宁等开始系统地把叙事研究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他们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9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兴起并得以较大推广。教育叙述研究“是针对微观层面的教育存在,由一线教育工作者 (尤其适合中小学一线工作者)参与或进行的,适合教育一线工作者阅读,旨在改进教育实践的教育研究。”[1]我国最早运用叙事研究的是在中小学,现今,叙事研究开始成为高校教师的教育研究方式。本文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现实意义及方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现实意义

1、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实效性,是思政课的首要目标,也是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追求的目标。思政课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从不同角度增强教学实效性,特别是感受到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合时宜”时,渴望有更好的改变和效果。近年,许多教育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在高校被推广运用,教师包括高校思政课教师,却认为理论与实践有一定距离,难以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就如笔者对三明治教学的理解和运用,总是不及理论描述的那样到位,有很多困惑。实际上,在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叙事研究中,思政课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 (或参与研究),考察对象是某个教师的教育经验及其教学实践中的现象。思政课教师通过叙述自己的教育经历或教育故事或教学事件,结合教育理论,进行及时总结,为日后提供丰富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会反思教学实践,而反思则标志着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形成了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教师从中受到启发,主动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并化为行动,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2、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水平

进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2]然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平时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且绝大多数并不熟悉教育教学研究的范式,开展教学研究较为困难或成效不显。目前,高校要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对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而言,存在焦虑情绪。叙事研究是建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打量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观念,发现“教育问题”,持续不断地关注、追踪某个教学问题,再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教学研究之路。[3]叙事研究的范式,比较适合教学任务重的一线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坚持叙事研究,将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水平。

二、高校思想政治里理论课教师叙事研究的方式

我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叙事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思政课教师本人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经历,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当事人”叙事研究,是“教师的叙事研究”,二是思政课教师作为研究者,对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教育经验所开展的叙事研究,是“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

1、教师的叙事研究

“教师的叙事研究”,是教师自身同时是叙说者和记述者,叙说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过程,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完成,也称之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包括经验的叙事研究和教师自传研究,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本文着重探讨探讨前者。

经验的叙事研究,就是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行动研究为核心内容,以叙事研究为表达手段的教学研究。其基本特征是高校教师叙说自己教学生活中的“经验事实”,是具体的、个人化的、生活化的。有了叙说的事实,还需撰写“经验的叙事研究”报告,报告要遵循讲故事的精神,又要遵循科学研究的形式即科研报告的格式要素。经验的叙事研究报告一般包括三部份:一是问题的提出(“我”遇到了什么问题);二是问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为了解决问题,“我”想了那些方法;三是研究的结果与讨论(“我”解决的怎么样)。“我”对研究之前的状态和研究之后的状态进行比较,并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反思。[4]

如笔者近年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不主动与我交流,课堂上也不主动发言、参与讨论,这样,我不了解他们思想状况,师生间不能有效互动,就不能更好的结合他们的思想现状讲授理论。我在阅读一些教育理论文献后,结合课程涵盖面广泛的特点,设计了一个5分钟“自由演讲”的教学方案:演讲选题与课程内容相关就行,时间限制为五分钟,每周由各班学习委员安排两到三名学生演讲。我在学生演讲完后立即点评,既是对某些问题的及时引导,也是对学生演讲的意见反馈。点评后打分 (不当场告诉学生),分数作为学生过程性考核的依据之一。实施“自由演讲”教学方案后,学生普遍积极参与,学生间、师生间取得良好互动。他们各自选题不一样,即使一样,切入点也会不同,我记录每一位同学的演讲内容,对选题和观点归纳分析,掌握了学生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为备课提供最好的素材。可我又遇到新的问题:一方面正因学生各自选题不一,有的选题并不是我熟悉的领域,我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理论引导学生;另一方面是每次点评,如何不重复、不说教,真正起到师生间良性互动。面对新问题,我认为自身需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学习,并关注更多的现实问题,还需要学习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语言技巧,做最适合的点评。我坚持“自由演讲”的行动研究,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2、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

“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属于调查的叙事研究。思政课教师做“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需要有一个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而自发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团体,它是由学习者 (即教师)及其助学者 (包括教育专家、学校领导、学校教研员、骨干教师等)共同构成的。[5]高校思政课的各级精品课程团队、以课程为主的教研团队都是学习共同体,也可以是关系较好的思政课教师自己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高校,从事思政课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职业倦怠较普遍,但并不乏一些有经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共同体内,作为调查者的教师,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团体研究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共同体内的其他教师“进行调查的叙事研究”。具体过程如下: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收集经验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6]其中“进入研究现场”可以是被调查的教师在共同体内口述,也可以进入其课堂,观察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同行而言,有许多默会知识,在交流间不知不觉地传递,会提高调查者的教学实效性和教学研究水平。对对被调查者而言,要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重构,或在课堂上面对同行,也是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撰写研究报告,就是一般研究报告的格式,如研究报告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实施过程、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开展叙事研究,在持续地反思自己过去教学实践中,在与学习共同体成员交流过程中,平淡、重复的日常教学会变得更有意义,促使教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中,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叙事研究要真正做的有意义、有效果,起码要三方面的配合:首先,叙事研究中并非不重视或者说不需要教育理论,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是叙事研究的基础,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学习教育理论,及时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其次,叙事研究在于持续不断地坚持,思政课教师普遍教学任务重,在教学之余,坚持教学研究并非易事;最后,当前的高校管理层非常重视科研,但有的并不会把叙事研究纳入到科研范畴,所以还需高校相关部门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叙事研究。

[1]董美英,金林祥.教育研究范式的探寻:对教育叙事研究热的反思[J].现代大学教育,2009(2):1-5.

[2]常加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现实意义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9):27-28.

[3]刘良华.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与校本教研 [J].教师之友,2005(1):12-15.

[4]刘良华.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 [J].中国教师,2009(9):13-16.

[5]袁维新.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组织特征与形成机制 [J].教育科学,2010(10):59-63.

[6](钟铧.高校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4(2):99-103.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研究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