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会是什么样”教学设计及分析
2015-03-01田莉
文/田莉
“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会是什么样”教学设计及分析
文/田莉
摘要:本文将高中必修二地理课程中的问题研究和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课本中红太阳农业园区真实的事例,结合多级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家乡农业园区的规划之中。在整节课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进行土地利用的综合分析和决策,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教学设计;生活实践;红太阳农业园;农业规划
一、设计思想
按“布置任务——学习案例——规划农业园——交流评价”四个步骤进行。
1、布置任务:提前让学生查找规定区域的区位条件,并列出本区域适合种植的作物和适合发展的养殖业。
2、学习案例:学习案例,获得规划现代农业园的原则与理论。
80年代我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态农业模式,例如稻田中养鱼、养萍,林间种粮、种果、种药等作物间作的农业模式,是将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红太阳农业园位于我国的江淮地区。由于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水稻、红萍、蔬菜等作物,也适合养殖鱼和猪等多种动物。在这个农业园东南部是一个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生态农业综合利用系统。猪的粪便可以生产沼气,沼气用于照明、做饭,沼液和沼渣都是有机肥料,沼液还可起到防虫治病的效果,减少田间农药的使用量。在农业园的西南部是一个以水稻为中心的稻萍鱼立体农业系统。用红萍养鱼,鱼粪和红萍残体是有机肥料。农业中形成的食物链交织成网,农业中产生的废弃物重新利用,在这个农业园中各种作物和动物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循环,同时变废弃物为新资源,形成了生态能源无公害生产。
在红太阳农业园中体现了两种农业模式。其中生态农业是在农业中形成食物链生态系统,在系统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要重新利用,根据作物和动物与本地环境相适应,进行不同物种的优化组合,系统能源循环往复利用,以此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形成绿色无公害的农业生产。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当中,具有明显高产量高收益高环保的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而立体农业就是利用当地的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等自然资源,同时利用各种作物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异和位置差异,在地表和地面以下、在水面和水面以下、在前后左右四面空间进行农业生产,来获取低投入高收益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3、规划农业园:在课堂上设计四种大比例尺的地图,这四种地图分别代表不同的农业地理环境条件。让学生分成四组规划设计。
(1)成都平原地区的农业规划; (2)开封地区的农业规划; (3)乌鲁木齐本地区的农业规划; (4)和硕地区的农业规划。
四种情境都比较复杂,引导学生要分析当地的气候、水源和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和动物,同时考虑市场需求,既要取得经济效益,又要注意保护环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种情境背景进行设计。
4、交流评价:给每个小组发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在纸的上半部分进行农业园的设计,在纸的下半部分有自评和互评的表格。当小组设计好以后,先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包括对组内每个成员的打分和对本组成果打分。然后分组在大屏幕上展示设计结果,最后每个组对其他的组打分,并填在表格中。展示结束后,挑选自评和互评分数最高的,或者互评分数较低的组进行交流,每组交流2分钟。教师最后做1分钟的总结发言。
二、教学过程
三、实施效果评价
课前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当地的气温、降水等相关资料,自己设计家乡的农业园区规划图。这恰好也落实了新课程的另一理念,即“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在课堂上我补充了现代农业的基本原理,生态农业的两种基本类型等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家乡的农业园区规划图。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超出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对自己家乡的自然条件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原理;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等之外,还锻炼了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
1、将案例学习和社会实践两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调查问题的方法,并能与大家交流调查结果,分享学习成果。
2、活动切合学生的实际,具有综合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我们班基本都是乌鲁木齐本地的学生,由于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这样我就首先确定了两个家乡:乌鲁木齐和和硕。在本地学生中,有很多学生的老家都是河南和四川的,所以我又把学生按祖籍分成开封和成都平原这两个组。这样,家乡农业园就不会只拘泥于乌鲁木齐一个地方,而是涉及有代表性的四个地区。
3、在上课之前,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延长了课本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与生活相联系,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收集资料,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画笔描绘蓝图,用自己的语言讨论问题,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 (03).
[2]叶玮玮.论教学交互[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02).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2-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