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5-03-01李倩

亚太教育 2015年28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思辨能力英语课堂

文/李倩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文/李倩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阐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席的原因。结合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特点,提出教师的角色与责任,课堂活动的组织方法,从而为研究构建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辨能力;课堂活动;英语课堂

1.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并且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早在2010年,胡文中、孙有中、虞建华,张绍杰等人就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及人文性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他们认为要想突出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英语专业教学的培养模式入手,从而为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石。思辨能力是一系列思维方法和认知技能的综合体,思辨能力的培养无论对学生个人的学业,就业还是对提升整个大学教育的质量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推进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为思辨确立具体目标(孙有中,2010)。

虽然国内的不少学者都探讨了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英语专业的教学来分析,很少有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进行研究的。然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学习者人数之多,学习规模之大、教师所占比例之多等,这些都说明研究大学英语课堂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总则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都是思辨能力。孙有中(2010)认为创新是思辨能力的体现,而实践只有在高级思辨能力的引导下才能导致创新。因此要想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是,至今为止,我国就英语专业思辨能力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宏观的理念或重要性方面,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步。因此,构建有效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2.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Benjamin Bloom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他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情感目标、动作技能和认知目标。其中,认知目标是大学教育所要达到的一个层面。Lorin Anderson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对前者的认知能力分类进行了改进,在他看来学习最基本要达到的一个层面是识记,其次是理解,然后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之后一级是分析和评价,最后是创新。从他的分级来看,我们大部分的英语课堂还处于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层面,因此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失也就不可避免了。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对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来分析,本研究通过对大学英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六个专业(14级法学专业、图书馆专业、艺术专业; 13级广告专业、新闻专业、会计专业)的问卷调查和部分学生访谈发现,之所以学生思辨能力缺席,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在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上,专注于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很少考虑到及培养全面人才所要具备的其他素质,比如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所进行调查问卷的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只停留在语言技能训练上、学生也就相应地只是在英语学习中注重机械记忆和理解,学习好一点的学生可以达到应用的层面。但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技能提高缓慢,这突出表现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不强,交际时不善于分析和思考,综合判断和推理归纳能力不足,语言组织缺乏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大学英语教材为主,辅以听力课程。这两门课旨在提高英语水平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缺乏提高人文素质的知识熏陶(例如哲学、历史、社会学等方面)。课程所选用的讲解材料不能与时俱进,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限制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拓展。

第三,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上,失衡严重,突出表现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轻视其他人文知识。由于受到过级考试的影响,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地重视并倾向与四、六级考试技能相关的训练。

第四,教学方法上,重背诵、记忆、模仿、复述等机械脑力劳动,轻视独立思考的讨论与争辩;课堂中,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即便有学生为主的小组活动等也是泛泛地讨论,没有针对性,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不高,随着讨论地进行逐渐有越来越多地学生谈论与话题无关的事情,“闲聊“现象就随之出现了,影响了课堂活动的效果,无法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第五,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往往任务英语学习就是背单词,毫无“技术”可言,以致发展到热衷于考试的学习方式。有些同学对教师课堂中涉猎的人文知识不感冒,甚至是不接受,认为这些内容是与考试毫无关系的东西。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过级考试,取得证书。因此在学习态度上就出现了极端地错误认识。

3.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应对策略

第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上要明确思辨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上的核心地位。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学会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求以思辨能力为导向,引导师生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这一目标上前进。

第二,课程设置上,要压缩技能训练在总课时的比例,相应地扩大人文知识在课程上的比例。灵活多样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课时设计,增加学生的实践课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给与相应的辅助。同时,可以开展讲座的方式,宣传思辨能力之重要,向学生介绍思辨能力的学习方法等。

第三,教学方法上,国内很多高校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大力推行人文通识教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优秀的教学实践活动并不是单单启示着我们要增加人文知识的输入,而是以人文知识为依托,展开多种活动方式,突出思辨能力培养。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角色。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外语研究者及教育者认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不在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课堂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但是不同的理论及学派对于学生如何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体并未有过多的诠释。教师应该“超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陈旧模式。孙有中(2010)认为,在思辨的课堂中,教师不应做独断的、真理的布道者,而应不断地抛出问题,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发问,身体力行,饯行思辨的教学精神。他提出了新的idea-centered理念为导向,重视对学生的方法训练。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例如在讲解写作部分时,培养他们头脑风暴、同伴互评的技能;在听力讲解部分帮助学生们学会处理笔记和记忆的关系等。在说的方面,教师要积极改进现有的Why-question模式,运用擅问、巧问,并教会学生发问。根据社会文化理论学说,教师在学生思辨的过程中要起到中介作用。课堂上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对立观点,使用思维导图等视觉性材料引导学生理清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包括积极的、否定的和有缺的想法,设想将会发生的状况做出判断。教师的责任在于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台,让学生敢于挑战。教师要深刻理解“思辨”的含义及意义,熟记于心,饯行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虽然一门课不能全方位地、面面俱到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方面面,但教师至少可以限定自己在这门课上培养有限的思辨能力的子技能;尽管一堂课不能从始至终地充满思辨的火花,但至少每堂课要包含几个学习时刻或者是教学环节来触动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课堂上教师不要把总是“展示”自我,而是让学生“秀”自我。课堂设计以及课堂活动的开展不在多,不在复杂,也不在于花哨,而要准确地实现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素养,同时也会改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质量。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教师不应为发表科研论文而头痛不已,教师应该最先成为饯行思辨能力的领路人。教师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该是协作者,共同进步,双方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其次,在教学活动方面,考试作为学习的“指挥棒”已经深深地刻画在了广大学生的心中,因此将考察思辨能力的测试放进考试中来,才能从根本上促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思辨能力的重视及训练。同时,教师要为思辨的课堂活动设定明确的测评标准,教师需要以身示范,然后让学生反复地使用,用以评价自己和他人,使学生养成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习惯。而增强对语言输出的考察是较为直接地考察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输入和输出假设,语言是在学习者输出过程中内化知识的,因此思辨能力也是在这一环节出现并发展的。增加课堂中学生语言输出的训练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小组活动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每个人都有话说。同时设立一些活动标准,提高其有效性。从整体而言,课堂中的教学活动环节之间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应该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逐步提升,让学生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也逐渐锻炼其思辨能力的不同层次。

然后,在考核方式上,改进传统的考核方法。思辨能力测试主要包括思辨技能与思辨倾向两个方面。根据Delphi Report中关于思辨的分项技能,可以将阐释、分析、评价、推断、解释和自我调节等方面作为测评的方法,在考试中设置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的题目,而不是单纯地考核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要从应用语言知识的综合方面去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加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的题目,从而达到考查思辨能力发展的目标。

最后,在教材的使用方面。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大学英语课堂中要选择时代性、趣味性、知识性并存的教材,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及思辨热情。摒弃那些过时的,乏味的文章。根据“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通过目的语言思考,学习新知识,并且将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融合到一起。同时,在输出技能方面的训练上即说、写、译的课堂环节方面,加大课堂的训练强度和维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思考,从而提升思辨能力的发展。

4.结语

好的思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迁移能力,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以便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这些想法有待于进行实践的检验,与此同时,改进不适宜的教学模式,从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有效、高效地发展。本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在真实课堂中所应用的相应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课题: 2014年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院级教改课题,课题名称:培养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Paul,R.&L.Elder.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2]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外语,2009 (3).

[3]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5).

[4]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 (8).

[5]张绍杰.面向多元社会需求和多元目标取向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对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中国外语,2010 (3).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0-0115-02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思辨能力英语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