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新疆打造能源丝路
2015-03-01REPORTER作者曲艺QuYi
REPORTER/作者:曲艺 Qu Yi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新疆打造能源丝路
REPORTER/作者:曲艺 Qu Yi
近年来能源改革持续成为热点话题,而对于能源而言,打破大型企业控制的经营模式,降低门槛,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是改革的重要部分。新疆作为能源大省,率先引入社会资本进入能源项目,对于新疆而言拉动当地经济,活跃资本;对于能源行业而言,也是一次改革路上的探索与尝试。
“三基地一通道”构建能源丝路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对于能源产业,已经确定清晰的发展路径,即:建立“三基地一通道”。“三基地”是指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一通道”是指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疆域约占中国六分之一,拥有着除海洋外的多样性地表地貌,更拥有丰富的地下资源。煤的预测储量占全国预测总储量的37.7%;石油、天然气储量预计300亿吨,均占全国预测总量的25%以上。此外,在清洁能源中最具前景的风能和太阳能,新疆的可利用量也居全国前列。
正因为如此,新疆是中国煤、石油、天然气的重要战略接替区,亦是重要能源的“大通道”。
2015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春林表示,新疆已经安排部署了2015年能源工作重点,2015年新疆将合理控制煤炭资源开发节奏,实现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清洁利用。
他表示,对已批复的煤矿项目,将提高煤炭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进“疆电外送”、现代煤化工等重大工程配套煤矿建设;对未批先建的煤矿项目,将加大处理力度。在能源开发中严控能效、煤耗、水耗、排放等建设指标。
除对煤炭基地、煤化工项目进行部署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还指出,将尽快确定“疆电外送”第三通道起点和落点,配合加快西气东输四线、五线、“新粤浙”煤制气管道等开工建设,努力建设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事实上,与“大通道”那端的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一直都在进行,最典型的就是西气东输二线。这条世界最长的跨境天然气管道,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中部、南部和珠三角地区,在中国形成近4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气管网,将中国的天然气消费比例提高了1至2个百分点。
对新疆来说,“引进来”只是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发挥作用的第一步,真正的关键是有效地走出去,即提高能源资源的附加值,不是以纯粹的原始的状态,输送到中西部广阔的市场上去。
而“三基地”定位中的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已经指明了新疆煤炭资源的发展方向。
日前有消息称,准东—成都、准东—华东两个±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选站选线工作已在进行。这两条特高压是中国电压等级最高的项目,它的起步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东中西部的电力传输能力将显着提高。
两项工程将拉动投资超千亿元人民币,不只是疆电外送,还被赋予了另一个层面的意义:将西北地区大型火电、风电基地电力打捆送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些特高压工程将有效推动新疆能源资源参与全国资源配置。
近年来,因为新能源发电的发展,新疆的累计发电量也在快速增长,将富余电力送往中东部市场进行消纳有很强的需求。在特高压组成的“电力丝绸之路”打通之后,还可以将境内富余电力送往周边有需求的国家。
就新疆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打开了一扇向西的窗户,新疆的“优势”在新的背景条件下,将有更大的市场机会,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新疆与周边国家将共建亚欧腹地命运共同体,实现区域繁荣、发展、稳定的美好梦想。
与此同时,2015年4月中旬,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悉,新疆敲定53个工程项目为引入社会资本示范项目,涵盖交通、能源、市政基础设施等7个方面。此为新疆首批向民资开放的项目。
经过梳理不难发现,在2 083亿元的总投资规模中,能源项目投资金额最大,7个项目达946.4亿元,可谓一肩撑起“半壁江山”。
细细挖掘,这绝非偶然。作为国务院《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之一,新疆的能源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而“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定位,更是对新疆能源市场潜力的重磅加码。
活跃民资表现不俗可堪重任
2015年一季度,新疆GDP比2014年同期增长6.9%,增速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比2014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而在2014年和2013年同期,这一数据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作为能源型和资源型大省,新疆却面临经济增长疲软的尴尬现状。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挑战严峻,全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在4月21日召开的2015年一季度新疆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副局长王跃指出,“在此背景下,新疆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更加凸显,这也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持续时间较长,长期高速增长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的集中爆发。”然而,在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单上,民间资本的表现却格外抢眼。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新疆民间投资211.59亿元,增长15.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3%,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
“这与近年来新疆注重吸引民间投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间资本在拉动经济增长、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业内人士分析。资料显示,自2013年以来,新疆就已经在重点投资领域试水引入社会资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引入社会资本的7个能源相关示范项目,包括3个水电站、1个煤炭分级提质综合利用项目、1个煤炭分质综合利用多联产项目、1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和1个天然气利民工程项目。“总体来讲,都属于民资有所涉及的能源领域,而非传统的垄断行业。”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高级政策分析师徐楠强调。
能源“蛋糕”缘何最大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新的投资项目显然被寄予拉动经济增长的厚望。缘何能源“蛋糕”最大,甚至可与其他领域所有项目呈分庭抗礼之势?其一,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使然。“作为我国的能源战略要地,新疆‘两黑一白’的产业结构保持多年。虽然自然资源禀赋尚佳,但运力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等使得疆煤外运和生态代价成为困扰新疆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拥有资源优势的同时,新疆也承受着‘资源诅咒’之痛。”徐楠向记者介绍,“新疆在长期开掘资源的同时,本地社会和民生也亟待进一步发展。
资源税改革后,这方面略有好转,但依然是深层次的挑战。”事实上,新疆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生态工程投资,也都具有与能源产业相关的属性和功能。新疆的能源经济不是本地上的,而是全国意义上的,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具有更广阔的意义。“有效解决疆煤外运问题、维护生态屏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长远有利于此的。”徐楠补充道。
其二,来自政策层面的引导驱动。“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曾掀起一个投资热潮——神华、华能、华电、国电、保利、中电投、国投等数十家大型企业纷纷入驻新疆。”徐楠列举道,“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方面也撬动着深层次投资需求。”
可以想见,在上述的结构特征之下,新疆的投资需求必然和能源紧密相关,包括产业链条的延伸、基础设施建设等。
PPP融资模式或可力推
2014年5月,国家推出80个示范项目,PPP模式(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融资)作为重要的合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2015年,PPP模式还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更是在多个场合力推此模式。新疆此次向社会资本发放“准入证”,PPP融资模式亦赫然在列。
对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研院投资研究所副研究员付路解指出,目前国内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向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大力推广应用PPP,将打破民资进入垄断行业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等体制性障碍,使民间资本能够真正进入垄断行业和特许经营领域,为民间投资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表示,设置自治区PPP管理机构、建立分类指导的PPP项目库和构建适应PPP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等,均有助于其推广。
2015年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在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看来,这是推进PPP模式的重要制度设计。在此推手之下,新疆该如何因地制宜,巧借PPP模式更大程度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努力把示范项目建成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营运的样板工程?
“PPP模式已经开始释放绿色投融资潜力。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是我国经济进一步深入转型必须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需要大量多层面、灵活设计的PPP项目。每一个PPP的具体成效,需要综合评估衡量。”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分析称,“就新疆而言,既要充分考虑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和诉求,也要充分考虑长远投资收益的均衡回报,需要让新疆的资源惠及更广地区,也要充分惠及当地,摆脱‘资源诅咒’;既要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又要充分兼顾生态环境和人文的可持续;既要有利于长远的能源经济发展,也要有利于新疆本地的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这些都对项目的具体设计提出了要求。”
此外,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继续谋划筛选一批引入社会资本项目,扩大覆盖范围和领域,加快推进向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开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频袭的利好,一些民企负责人观望情绪略浓,且不无隐忧:进入这些项目是否都可能盈利?资本进入之后,如何灵活安排?
对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研院经济所所长刘春宇表示,鼓励民资加入,要有明确的投资和准入细则,税收、土地、工商等相关部门都要有配套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