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汉字(词)含义与古汉语的关联
——以语义的保留为中心

2015-02-28陈强

文化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古汉语现代汉语日语

陈强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日语系,四川 成都 611844)

日语汉字(词)含义与古汉语的关联
——以语义的保留为中心

陈强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日语系,四川 成都 611844)

日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汉字(词)源于中国古汉语典籍,与古汉语语义密不可分。对这些汉字(词)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古汉语相应字词的关联,对准确理解日语汉字(词),避免误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增强日语学习者对汉字文化的理解,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本文从辞书中选取现代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词),就这些字词在日常使用中对古汉语语义的保留情况进行研究,以期为日语学习者学习日本汉字(词)提供借鉴。

日语;汉字(词);古汉语;语义保留

一、引言

汉字传入日本的过程并不孤立,紧随其后的是汉籍传入。在漫长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汉籍中的字词逐渐浸透到日本社会生活之中,成为日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过,日语移植古汉语词语,并非都全盘照抄照搬,而是有所侧重的,古汉语词语一离开母语落籍东瀛后,由于语种的不同,语言环境的差异,就如一个个芽穗被嫁接到不同的根株上,生长出与原来品种既有几分相似又有几分差异的果实[1],日语也形成既源于中国又别于中国的日本汉字文化。对于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特别是古汉语知识不够丰富的学习者来说,学习时很容易受到现代汉语字词的影响,对日语汉字(词)的语义产生误解。

当前,国内学术界对日语中的汉字(词)与古汉语在含义上的比较研究并不多见,而日本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字的传入、汉字(词)的语源等方面,与古汉语的对比研究亦不多见。本文主要通过筛选法,以日文权威辞书《广辞苑》[2]《新明解国语辞典》[3]《日汉双解学习词典》[4]中具有代表性的日语汉字(词)为例,并通过比较分析法,以中文权威辞书《古代汉语词典》[5]《现代汉语词典》[6]以及网络资源“汉典”[7]为基础,将之与古汉语就语义方面进行对比,并从上述辞书中选取丰富的古汉语典籍例证、日语例文加以对比说明,从中阐明其对古汉语语义的保留,并进行详细分类,为日语学习,特别是日本汉字(词)的学习与研究提供借鉴。

二、日语和汉语都保留古汉语语义

日本四面环海,古代与外界的交流非常困难,因此,从外国学到的文化,特别是从中国大陆所学到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或某些部分得以完整保全到今天。日本文化这种特性反映在语言上,便是日语中相当多的汉字(词)忠实地保留了古汉语的语义。而做为古汉语语言文化传承的现代汉语,其字词对古汉语语义的保留,更是理所当然,毋庸置疑。本小节所列举的这一类古汉语字词,无论是在现代日语中,还是现代汉语中,其语义都得到了充分的保留,只不过现代汉语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舍弃一些古汉语的语义,只在某一个或几个含义上与古汉语保持一致。

本小节这类日语汉字(词)含义与古汉语的关联可以用“日语和汉语都保留古汉语语义”这句话来进行概括,本文从引言所述工具书中,列出有代表性的汉字(词),进行详细的说明(括号内为古汉语例证):

1.可怜

“可怜”在古汉语中的含义为:

①可爱(“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②值得怜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该词在日语中的含义与古汉语相同:

①わいいらしいこと②いじらしいこと。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的含义为:

①值得怜悯。②质量,数量等比较少,比较差。

可见,现代汉语中,该词舍弃了“可爱”的用法。

2.兄弟

“兄弟”在古汉语的含义为:

①哥和弟弟,包括其他血缘关系而产生的哥哥弟弟,以及用于男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小雅·常棣》)

②姐妹。(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章上》)

在日语中,该词的含义与古汉语相同:

①兄と弟、义理の兄弟がら、また、本当に兄弟ではないが、そのように亲しくつきあう间がらの人。

②兄と弟のほかに鯝と妹も含んでいる。

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该词的含义为“兄弟,及用于表示男性之间的关系”,舍弃了“姐妹”的语义。

3.妻子

“妻子”在古汉语中的含义为:

①男性的配偶(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杜甫《新婚别》)

②男性的配偶及其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该词在日语中的含义与古汉语相同:

①妻と息子。②妻。

现代汉语中,该词仅仅指“男性的配偶”,并没有“男性的配偶及其儿女”的含义。

4.交代

“交代”一词,在古汉语中指“接替,移交”。(万物之始,阴阳交代。——《尔雅·释山》)

日语中的“交代”一词,意为“代わり合うこと、入れ替わること”,与古汉语相同。

现代汉语中,该词的意思为“嘱咐。把事情或意见讲明”,已经完全舍弃了古汉语的含义。

5.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像“可怜”“兄弟”“妻子”“国”“交代”这样的汉字(词),在日语中几乎保留了古汉语的全部含义,另外一方面,在现代汉语中,这类词则只保留了古汉语的一部分含义。比如“兄弟”只表示哥哥和弟弟,“妻子”只指女性配偶等。也有像“交代”这样与古汉语含义完全不同的,但只是少数。我们可以用更直观的表1对本小节的分类进行总结:

表1 日语和汉语汉字(词)与古汉语语义

三、日语完整保留古汉语语义

该分类主要以汉字词为主,这类词在日语中频繁使用,并保留了古汉语的语义,沿用到今天;而另一方面,汉语作为一种活的语言,是不断发展演变的,这些词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被淘汰,只是个别词在偶尔的情况下使用,属于低频词。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一些汉字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或弱化,但在日语中,一部分日语词汇仍然保持着古汉语的色彩。”[8]具体例证如下(括号内为古汉语例证):

1.欠伸

“欠伸”在古汉语中意为“打呵欠、打瞌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林嗣环《口技》)。

日语中,该词的含义与古汉语相同:“眠い时、退屈な时、疲労した时などに不随意的に起きる呼吸运动”。

2.暗诵

“暗诵”在古汉语中意为“默诵,背诵”(罗什多所暗诵,无不究其义

——《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

日语中,该词的含义与古汉语相同:“文章などをそらで覺えていて、口に出して歌えること”。

3.悪戱

“悪戱”在古汉语中意为“恶作剧”(以刀子蛈其腹,崔季舒托俳言曰:“老小公子恶戏!”因掣刀子而去之。——《北史·齐文宣帝纪》)

日语中,该词的含义与古汉语相同:“悪いふざけ、无益で悪い戱れ”。日语中有“悪戱书き”“悪戱小僧”“悪戱っ子”等惯用句。

4.胡坐

“胡”是古汉语的一个接头语,是对北方及西域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胡坐”,是少数民族的坐姿,即盘腿而坐。(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后汉书·五行志一》)。

在日语中,“胡坐”一词古汉语相同,含义有二:①足を组んで座ること。②腰掛け。另外,日语中还保留了“胡椒”“胡瓜”“胡麻”“胡琴”等诸多“胡”字开头的词,含义都与古汉语相同。

5.小结

上述分类中的汉字(词),其语义基本上都是“日语=古汉语”的形式,但相应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几乎都不再使用了。不过,“胡座”一词虽然不用,“胡椒”“胡瓜”“胡麻”“胡琴”这些用“胡”来表示西域事物的词还不时被使用。我们可以用更直观的表2对本小节的分类进行总结:

表2 日语汉字(词)完整保留古汉语语义

四、日语及汉语都保留古汉语语义

在该分类的汉字(词)中,日语和现代汉语都保留了古汉语语义,不过,同世界其他语言一样,汉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日语不同的是,虽然都保留了古汉语语义,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些字词大多已经被弱化,只是偶尔会用到。具体例证如下(括号内为古汉语例证):

1.违和

“违和”一词在古汉语中的含义为:①身体不适(孔奂流涕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资治通鉴·陈纪三下》)。②协调、失常(惧国俗陵颓,民风凋伪,眚厉违和,水旱伤业。——《宋书·裴松之传》)。

在日语中,该词的含义与古汉语相同,“からだの调和が破れること。転じて、他のものとしっくりしないこと。ちぐはぐ。体に违和を感ずるというところから「违和感」という语が用いられ、それが転じて、他と合わない感じ、蚟囲気にそぐわない感じという意で使わ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ものである”。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意思为“身体失去调和而不舒适,多用作称人生病的婉辞”,已较少使用,一般用“贵体违和”的句子进行表达。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多次使用该词,比如,《鹿鼎记·第四十三回》:“老头子道:‘是,是!令狐公子身子违和,咱们本当好好接待才是,眼下却是不便,实在失礼之至,还请两位原恕’。”

2.风邪

“风邪”在古汉语中指的是“伤风,感冒”(譬如重病初起,百脉未调,风邪易入,道在培养——《后汉书·明马德皇后》)

日语中对“风邪”的解释为“风の病、中国语の「感冒」に相当する”。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偶尔会用到,比如郭沫若《落叶》中有这样的描写:“哥哥,你倒要应该保重,不要再受风邪才好。”

3.僭越

“僭越”在古汉语中指“超越本分行事”。比如《三国演义·二十一回》:“舍弟见操僭越,故不觉发怒耳”。

在日语中的释义与古汉语相同:“自分の身分地位をこえて出过ぎたことをすること。そういう态度”,另外,日语中常用“僭越でありますが”“僭越でございますが”等作问候语。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偶尔会用到,比如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有这样的描写:“我平素对于马氏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谈‘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僭越的很”。

4.小结

从上面的例证可以看出,无论是日语还是现代汉语,这些汉字(词)基本上都保留了古汉语的语义,但现代汉语中这些词语已经变得陈旧,很少使用,即使使用,也多用于上世纪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老一辈作家的文章之中。当然,受日本动漫文化以及网络的影响,近年“违和”一词现在汉语中,特别是在网络用语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我们可以用更直观的表3对本小节的分类进行总结:

表3 日语、汉语与古汉语语义关联及使用

五、结语

古代日本从朝鲜半岛、中国大陆虔诚地摄取汉文化,特别是遣隋使、遣唐使时代,日本更是派遣大量留学生直接来中国学习汉字、汉文。日本吸收汉字之后,紧接着便是进行改造,使之与日本社会文化相适应。在这一漫长的汉字吸收、演变过程中,汉字(词)的语义也随之发生变化,有些语义被淘汰,有些语义被创造,有些语源则已无从考证。本文从数量众多的日语汉字(词)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一些字词,就其同古汉语的关联进行研究,以语义的保留为中心,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从选字(词)数量上看,如沧海一粟,难免挂一漏万,没有研究到的地方必然存在,希望今后能够与学术界同仁一起,进行更为详尽的研究。

同样的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效果的呈现,同样,一种语言融入另外一种语言之中时,也必然会受其语言文化所支配,在其框架上发展、成长,尽管日语在不断地汲取着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养分,但是做为一种语言,它也因为受到了时代、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9]。同样的汉字(词),在中日两国不同文化之间所产生差异是微妙的,是有趣的,亦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研究日语中的汉字(词)与古汉语之间的含义关联,对理解汉字(词)在中日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演变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1]胡正武.古汉语词在日语中的移植发展[J].台州:台州师专学报,1997,(8):28.

[2]新村出.広辞苑[M].东京:岩波书店,1998.

[3]金田一京助,山田教雄,柴田武等编.新明解国语辞典[M].东京:三省堂,1999.

[4]王萍.日汉双解学习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陈复华.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夏智慧.现代汉语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汉典[EB/OL].http://www.zdic.net/.

[8]孙媛媛.现代日语汉字与古汉语对比的语义探析[J].曲阜: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1):94.

[9]苏华.浅谈日语的汉语汉字词与古汉语词汇的一致性[J].福建: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2004.

【责任编辑:周 丹】

H36

A

1673-7725(2015)08-0114-04

2015-06-01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4SB0522)研究成果。

陈强(1984-),男,四川成都人,讲师,主要从事日语语言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古汉语现代汉语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