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根基
2015-02-28周树智
周树智
(西北大学哲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75)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根基
周树智
(西北大学哲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75)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当然首先应该是体现当代中国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但是也必须和必然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基因根基。古老《周易》奠定的“天、地、人、(神)合一”三位一体的世界观,“天道、地道、人道、神道”四大道理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务实求实(务实求真、实干创新、厚实包容、实用求实)”的实学文化精神和“天、地、人、(神)合一”的“元道”整体思辩式的思维方式,应是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之主根。血脉相连,一脉相承,夯实传统基因根基,根深树壮枝繁叶茂,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到人们的心里和行为中。这是完善和落实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传统基因根基《周易》
(一)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活的灵魂,是做人做事的底线标准;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要完善落实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就应该夯实核心价值观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基因根基。
关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的讨论,最初见于2006年3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分组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道德观。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007年10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又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共十八大在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的凝练和概括。2012年11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个最新概括涵盖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这个最新概括把特殊价值、普遍价值和个别价值包容到了一起,应该说比较简练全面。不过,从历史学、逻辑学和学理角度审视这个表述,我发现这个表述虽比较简练全面,但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精神表述不是很鲜明,对核心价值观的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表述不是很突出,因此,我想再提一点补充建议。
(二)
我认为,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当然首先应该是体现当代中国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但是也必须和必然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因为当代中国人有自已的成长历史,当代中国人是从漫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中走过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是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基因根基,血脉相连,一脉相承,夯实传统基因根基,根深树壮枝繁叶茂,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到人们的心里和行为中。过去中央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爱国主义”似太笼统,民间学者更多地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挖掘中华民族精神精华的传统基因根基,笔者也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挖掘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
笔者研究发现,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之主根的观念表达,就是我国古老的经典文献《周易》。我的根据是:第一,《周易》不仅在时间上是至今有文字可考的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第一部哲学经书,而且在传统观念和历史上位列六经和十三经之心,具有对世界存在对象的最高的抽象性和最大的概括性,这是史实。夏有《易经.连山》,商有《易经.归藏》,但都已失传,唯有《周易.易经》传世。这说明夏、商时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还处于孕育形成时期,而真正具有了成形的中国传统文化雏形的则是《周易》,世代传承至今,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主根。
第二,揭开《周易》被当代国人普遍误解为是求神问命周公解梦的卜卦筮书的玄奥神秘面纱,我们会发现《周易》不仅是象数预测学,更是一部哲学义理学。《周易》形式上是一种占卜算卦的象数预测学,它以阳爻“—”和阴爻“--”为基本符号图象单位,以三爻为一经卦,以三阳爻“”乾卦和三阴爻“”坤卦为卦首,占卜演化出八幅符号图象为经卦八卦图;后又以二进位制演化出上三爻(外卦)与下三爻(内卦)合一之六爻别卦为基本符号图象单位,以六阳爻“”乾卦和六阴爻“”坤卦为卦首,进而占卜演化出六十四幅符号图象为别卦六十四卦图,以初、二、三、四、五、上六爻定别卦中爻之位次,以奇偶数之六、九定别卦之阴阳性质,预测吉凶祸福,极为玄奥神秘。本文对《周易》占卜算卦的象数预测学暂置不论。
本文旨在探究《周易》的哲学义理。首先《周易》给世人讲了一个“天、地、人、(神)”三位一体的现实世界观。《周易》“天、地、人、(神)”三位一体的现实世界观告诉世人,这里的“天”即象征天体(自在自然宇宙界)的乾卦“”图象,我认为也可喻为“政治”;“地”即象征地势的坤卦“”图象,我认为可喻为地球上的人与人关系的人类社会界,也可喻为人化自然界的“经济”;“人”,就是指每个现实的人,我认为实质是个人现实存在的人格化,也可喻为“文化”;“天、地、人”是相对独立的实体,谓之“三才”,所以,每三爻为一经卦。六爻为“三才”变易之道,故每六爻为一别卦。“神”,并非西方人信仰的彼岸宗教世界里的至高无上孤独存在的有外似人形的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上帝天主耶稣基督神,而是指天、地、人“三才”之中的“自然神”,实指天、地、人“三才”之中的万事万物都因自身内在有正反阴阳二气两种力量(阴阳主次多少不同,交合方式不同)合为一体发生的变化莫测的神秘神妙神奇状态现象,即“阴与阳交合之易”为“神”,所以,中国人自古不信仰一“神”教(基督教),而信仰“天、地、人”三才,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人自古就信仰的所谓“神”,即“天神”(“老天爷”)、“地神”(“土地爷”)、“人神”(“老祖宗”)。《周易》“天、地、人、(神)”的现实世界观告诉世人,人要在现实世界里避防凶祸、过上吉祥幸福的生活,就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宇宙界的关系、人与社会界(或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现实世界的关系这三种矛盾关系。
第三,《周易》哲学义理的实质思想内容是讲四大“道”,即“天道”(乾卦“”)、“地道”(坤卦“”)、“人道”(蕴涵于六十四卦之中)、“神道”(阴与阳交合之易)四大“道”之“道理”,教世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宇宙界的关系、人与社会界(或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现实世界的关系这三种矛盾关系,奠定了中国式思维方式的基本框架。
所谓“天道”,孔子认为指“阴与阳”[2],但有悖“天道”乾卦“”象“阳刚上升之天气”的本义,又与“神道”(阴与阳交合之易)本义重复。我认为,“天道”实指“人与自然宇宙界关系之道”(或“人与天合一之道”),此二者是一个不可分立对抗的统一体。因为人本来就是自然宇宙界里的一部分,是自然史的现实部分,而今人缺欠“人与天合一”这一观念,在无节制的欲望下过度的开发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破坏了人类赖依生存的自然环境,因而受到自然宇宙界(“上天”)应有的惩罚;“天道”也可喻为“政治之道”,因为政治的实质是现实世界的上层建筑里管控社会全局和全社会运行方向道路的国家权力(即现实里的“上天”)。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全世界所有国家联手,运用合法强制力(国家权力),才能治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生态平衡和生态文明,实现人类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
所谓“地道”,孔子认为指“柔与刚”[3],但有悖“地道”“阴气下沉”的坤卦“”象和“阴柔温顺”的本义。我认为,“地道”可指“‘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之道”,此二者也是一个不可分立对抗的统一体,今人缺欠这一观念,所以尓虞我诈、争权夺利、斗争到你死我活方罢休。“地道”也可喻为人化自然界的“经济之道”,因为地道应从人站立站稳于地球之上讲起,人在地球上要立住脚站稳脚,必须取地势、地利;这与经济是地球之上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同一,人有了人化自然界的经济物质基础,才能在地球上建立人类社会大厦和上层建筑。
所谓“人道”(蕴涵于六十四卦之中),孔子认为指“仁与义”[4],我认为他的观点抓住了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精髓,更适合解释“地道”里“人与人”关系之道理。在我看来,“人道”(蕴涵于六十四卦之中)的实质,归根结底就是指每个个人与自我外在现实世界的关系之道,此二者更是一个不可分立对抗的直接统一的有机体;“人道”也可喻为“文化之道”,因为文化是人的活的灵魂,人性与动物性的区别首先就在于人有文化,动物无文化。人无文化,惾乎乎,上当受骗,至死还被蒙蔽在鼓里不以为然。人无文化,只能过动物一样的生活,甚至会落到形同行尸走肉或僵尸。所以,人生在世一定要努力学文化,活到老学到老,有了文化,才能变得聪明些和智慧多些,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自我外界的关系,实现自己心身、言行的一致统一,实现自我的生存、享乐和自由发展。
所谓“神道”,并非独立于“三才”之外,而是内在于“三才”之中的自然神的变易之道,因其是“三才”之神魂,故应单列探究之。“神道”一词,出自《周易.观卦》。《观卦·彖辞》:“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5]孔子解释得很好:“阴阳不测之谓神。”[6]又说:“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7]还说:“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8]用老子《道德经》上的说法,就是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妙不可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极为深奥神秘。其实,说穿了,“神道”的“神”,不在“神”字上,而在“道”字上。因为“道”不能只有阳而无阴,也不能只有阴而无阳,单独孤立存在的阳或阴,都不能生“道”。只有阴阳和合交合一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才能生“道”。只要认真细心观看思考八卦图象(见下图),就会知晓明白“神道”的奥秘。
八卦图
“神道”的道理,究其实质,就是探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因自身内在有正反阴阳二气两种力量辩证地(阴阳主次多少不同,交合方向方位方法方式不同)合为一体发生的变化莫测的神秘神妙神奇状态现象之道,即事物“生生不息”的变易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第四,《周易》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自信自立生存发展提供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务实求实(务实求真、实干创新、厚实包容、实用求实)的实学文化精神力量,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之动力源泉。
其一,《周易》“天、地、人、(神)合一”三位一体的现实世界观是古人“观”世界得到的现实世界存在的总观念或根本观点,因此,《周易》是务实求真的认识论。孔子指出:“古者包牺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0]可见,八卦成因于伏羲氏从直接观察世界上真实存在的最大的三个事物(天、地、人)及其关系出发,深思事物交合变易的本质规律,求索其中的道理和真理,由感性直观认识上升为抽象理性认识。古人云:“六经皆史”。《周易》亦然,务实求真,论从史出也。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这种务实求真勤学爱思的性格、精神力量和认识方法,从而能够不断深入地认识自然宇宙、社会人生和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其四,《周易》人道蕴涵于六十四卦之中。孔子言:“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17]我理解“开物成务之道”,就是教人务实求真以达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开启智力开发资源开拓事业领域,以做成实际事务。人要做成实事伟业,首先就要修身养性,做“顶天立地的正人君子”。所谓“顶天立地的正人君子”,就是说,人生于天地之中,头顶上有天宇,足下有厚地,人与天地本来就自然合为一体,理应正直站立,顶天立地,不能像动物爬行,应当吸取天德、地德为人德,走光明正道,避防歪门邪道。正道者,上得天时,自强不息;下得地利,厚德载物;中得人和,和合共生。务实务必求实效,达“百姓日用”“生生不息”之实用目的。这就是《周易》的真正宗旨。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这种以人为本、务实求实的性格、精神力量和实践行动,从而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
第五,《周易》务实求真在思维方式上开创了中华民族与西方人不同的“元道”整体思辩式的思维方式,是从古至今影响我们中华民族日常思维的活的灵魂。
西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爱好对世界本原作一分为二的主客二分取其一(唯物或唯心)的实为元单极逻辑分析和实验实证式的思维方式。而我们中国人从《周易》开始,就不讲唯物、唯心,而爱好自然合为一体的“元道”整体思辩式思维方式,形成“天、地、人、(神)合一”的“元道”整体思辩式思维方式的特征。“元道”,就是国人在思考问题一开始时就应有的思路。“道”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是个多义词,在感知形式经验上可指“道路”,在理性无形思辩上可指“道理”,在形神兼有事物运行和做人做事上可指“道德”。《周易》的“元道”论,缔造了中国人延绵至今的价值实用理性的“元道”整体思辩式思维方式,是其所长。但缺少逻辑分析和实验实证式思维,是其根本弊端。
纵观《周易》六十四别卦整体之序次,上经从乾、坤(天地为大)二卦开始,中经泰、否(泰极否来,或物极必反)二卦,后以坎、离(水火相容,或雨过天晴)二卦过渡;下经从咸、恒(交合恒久)二卦开始,中经革、鼎(革故鼎新)二卦,尾以既济、未济(既完成又未完成)二卦为终结,可知“天、地、人、神合一”的变易之道的大体历史过程,即无极运行天地之道,无限求索人类之德,天地人合一是为道德。故民有道德者,可在人世立足谋生发展,这是《周易》价值之所在;而历朝历代大人圣人得道立道传道者,最终唯大人圣人之言是瞻,这是《周易》终极弊端之所在也。
可以说,《周易》奠定的“天、地、人、(神)”三位一体的世界观,“天道、地道、人道、神道”四大道理论,务实求真、实干创新、厚实包容、务实求实的实学精神和“天、地、人、(神)合一”的“元道”整体思辩式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之主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代表者有老子道家、孔孟儒家、墨子墨家、韩非子法家等学说,虽然各有所求,代表不同方向,但其莫不是从《周易》的“元道”论出发,莫不在求道、释道、立道、传道,莫不是分享继承、分别阐释、完善发展《周易》的元道论。所谓“正道”“大道”“帝道”“王道”“仁道”“霸道”“孝道”“君道”“臣道”“妇道”……等等,莫不是“天、地、人、(神)合一”的元道整体思辩式的思维产物。
如果说《周易》奠定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务实求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之主根,是中华文明史之动力源泉,那么,今天我们也只有继承和发扬这种古老的中华民族实学文化精神传统,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要完善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夯实古老《周易》奠定的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之主根。
(三)
如何夯实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务实求实”中华民族实学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之主根?我建议:第一,学习研读《周易》,贯通古今,古为今用。当前国人现实实践活动的特点,正面观之,国家改革开放、人们务实求实、实干创新、厚实包容、和平发展是主流;反面观之,当今中国太多的人价值观扭曲,只知一切向钱看,为了弄钱,在现实中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尓虞我诈的现象太严重了,其危害性太大了,因此,只有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古老《周易》奠定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务实求实”的中华民族实学文化精神传统,对症治病,以中医中药治中国人的病,古老的中华民族实学文化精神传统必能在对症治病中焕发活力鲜活起来,这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实学文化精神传统的首要条件。
第二,全面实现真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马克思主义于1919年五四运动传入我们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为摆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面前的最大课题。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主要是把马克思的“造反有理”和“暴力革命”论部分中国化了,所以,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主要教训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全盘苏化,照搬异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一方面是完全否定和全盘打倒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并未真正全面实现真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新中国建立后建设接连遭遇挫折失误。其实,真实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的“实践”精髓和《周易》奠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务实求实”的实学精神传统在本质上有共性、同一性和契合性,因此,全面真实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必能全面中国化,而我们中华民族实学文化精神传统也必定能在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全面中国化过程中得以继承和发扬。
第三,中西合璧,从当代西方哲学中吸取营养。近百年我们中国文化曲折发展中还有一条重要教训,就是不能正确对待西方文化,要么鼓吹全盘西化,要么全面反对西化。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对外开放使国人更深入地了解了西方,中西文化虽有差异差距,但作为人类文明,则有人类共同性,中西合璧是大势所趋。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西方文化,而且是开启西方现代哲学转向以实践论为主题的标志。当代西方人的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最新成就后现代主义,解构形而上学,关注现实的人在当下(“此在”)现实中的生存发展,“现实”成为人们思考研究的中心课题,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可滋养丰富我们中华民族实学文化精神传统。
第四,必须坚决克服《周易》旧实学存在的缺点和糟粕。站在现实历史发展立场上,认真审视和反思《周易》,我们又会发现《周易》旧实学还存在不少缺点和糟粕,例如,男尊女卑、君贵民贱的不平等思想和君父子民的周公等级制礼制的宗法家国思想,凶吉祸福命定论和“道”的神秘性思想,迷信玄奥神秘的占卜算卦筮术,缺欠具体深入细致入微的逻辑分析方法和科学实验证明法,等等,不仅为周公建分封制社会和自秦始皇开始的近两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里建构皇帝君主个人高度集权独暴力专制的政治体制和培养奴才统治整治民众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是造成近代中国衰落和落后的旧思想根源,更是阻碍当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现实历史发展的落后的传统精神习惯力量,因此,必须坚决克服《周易》旧实学存在的这些缺点和糟粕。
第五,“中国需要新实学”[21]。要克服我们现实中的弊病和《周易》旧实学中存在的缺点与糟粕,继承和发扬《周易》奠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实学文化精神精华传统,必须创建当代中国实学的新形态,必须打破当今中国文化界现存的中、西、马并列隔开的现状格局,取中、西、马之长,弃中、西、马之短,实现中、西、马大融合。我们应确立这样的创新原则:立足现实,务实求实,相容并包,以马为主,中西合璧,贯通古今,多元一体,融合创新。即是说,应把中国最古老的《周易》奠定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务实求实”的中华民族精神实学文化传统的传统基因,与最现代的西方后现代主义解构形而上学关注人类现实生存的理论精华及马克思的现实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人化自然主义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一体化的新唯物主义的“实践”精髓,和当今中国人在现实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融合为一体,创建中国实学的当代新形态,才能真正完全夯实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的根基。
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应把体现当代中国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放在首位,同时也必须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夯实中华民族精神的实学传统基因根基,二者必须融合为一体,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贯彻和落实到人们的心里和行为中,这是完善和落实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
[1]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宋]朱熹,注.周易本义[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4. 125.125.125.47-48.109.115.116.109.118. 14.15.16.20.21.21.114.116.109.118.
[21]周树智.中国需要新实学[J].人文杂志,1995年増刊(2).
【责任编辑:周 丹】
B21
A
1673-7725(2015)08-0042-08
2015-07-03
周树智(1942-),男,陕西西安人,教授,主要从事哲学与政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