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清照词中“觉醒”的愁

2015-02-28牛苗苗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觉醒李清照丈夫

牛苗苗



李清照词中“觉醒”的愁

牛苗苗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个称得上大家的女性作家。她凭着独特的女性意识来抒发自己“青年”、“中年”、“晚年”词中情愁、国愁、家愁,打破了男子一统文坛的局面,以其独具魅力的女性创作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被历史压迫、蒙蔽的内心世界,是宋代词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李清照;愁;女性意识的觉醒

李清照,一个家喻户晓的宋代女词人,她的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在于她是一位特殊的女词人,一个有独立的品格,坚强的个性,开阔与细腻眼光的才女,更重要的是她有着同时代的女词人如朱淑真等所没有的骨气,也即“丈夫气”。但作为一个女性,她又有着同时代女性的共性。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发展,仅限于闺阁中的古代女子完全被剥夺了承担责任参与社会的权利,从而多生忧愁。前人描述这种女子忧愁的多是男子,“男子而作闺音”,在他们看来,“他们永远是女性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仕途失意,江湖落魄时,他们更需要在幻觉中维系自己‘白马王子’的形象,以女性的奉献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以摆脱人生价值幻灭的失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恋’情结。”[1]

李清照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这种传统,女性与生俱来的阴柔美与“要眇宜修”的词的本质刚好相符,词的表达方式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她以“我”的姿态出现在词的创作中,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抒发她的愁苦,但这种愁与李煜、柳永的愁有所不同,在抒发愁的过程中渗透着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前代对女性的认识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并制定《女戒》、《女论语》来禁锢、限制女性,从而使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在《大戴礼–本命》就确定了女性服从性别的关系:“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2]宋代是一个较特殊的时代,唐代开放自由,较为尊重女性的风气对其有影响,且宋朝商品经济发达,文学样式多样,比如说词,笔记小说等,这样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准备了肥沃的土壤。而所谓的“觉醒”即是“指女性逐渐从礼教‘玉液琼浆’的沉醉中清醒,其主体意识从男权中心社会意识逐渐疏离,用女性自我的意识来感知,发现,认识自我、社会及世界万物,而不是在男性意识强加下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觉醒’是女性对自身作为‘人’的所有活动(生理的、心理的和精神的)体验的初步醒悟,而不是在礼教信条束缚下的合于男权社会规范的女性生命体验。”[3]女性意识的觉醒就是意识到自身存在,明白“人”与“女人”的区别所在。

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李清照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渗透着女性意识觉醒的“愁”。

一、“秋千架”上的青年词

“红烛昏罗帐”的青少年时代,充满着阳光,欢乐,到处都是青春的气息。她的词的少年时代大约到24岁左右。在此期间,以18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懵懂期

李清照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父亲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她影响深远。“母亲王氏也是一位文学修养很高的女性,《宋史李格非传》说她‘亦善文’,《祖国名媛录》说她‘工词翰’。”[2]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她的早期教育提供了一个学术气息浓郁的氛围,对她自信、自由不羁的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4]小词笔调轻快自然,除了与李清照的个性有关外,“壮阔的齐鲁山州,珍珠般翻滚的故乡明水数不清的活水甘泉,为词人提供了驰骋豪兴遐想的前提,涵育了她的胸襟怀抱”[5]。

又《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的上片写自己在荡秋千的场面,下片写有客人到,性格大大咧咧的她“袜剗金钗溜”,这个细节描写可以看出她的紧张。“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可见客人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整首词将李清照活泼自由的少女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上两首词是婚前的代表作,词中对自我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少女心中那种浅浅的情思中若隐若现地闪出了女性意识觉醒的亮光。

(二)婚后初期

婚姻,对女子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合两姓之好”的宗旨成全了李清照,她与赵明诚的结合在当时看来是门当户对。在中国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对女性的要求比想象中要高好多,对女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而大部分婚姻是不幸的。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则是一段奇缘。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又都是真性情的人,这就为他俩幸福美满的婚姻奠定了基础。《减字花木兰》“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4]怕丈夫喜欢梅花而不喜欢自己,将少妇的那种温婉多情,向丈夫撒娇的情态塑造出来。又如《浣溪沙》“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4]它“描述了一位娇美多情的青年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并相约在月夜花影中再度幽会的情景,表现出了对爱情大胆主动的追求。”[2]这是其一。

其二,她的自信自强的个性“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规范相违背,李清照与现实观念、周围社会的碰撞、冲突也就不可避免,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种种叛逆的方式。”[6]崇宁元年为救父不惜作诗与公公作对“炙手可热心可寒”,这在当时需要多大的勇气!因为父亲的事她被迫离开京城,这对新婚的她来说无疑是双重打击。《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4]陈祖美说是“借对红梅未来命运的关注,寄予作者本人因受新旧党争株连,朝不保夕的身世之叹”[5];而诸葛忆兵说是一首“别离相思的词”[6],不管是哪种说法,都包含着一种哀愁,红梅成为了作者的化身,在对梅的描述中倾注了自身经历所获得的人生经验。又《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4]写出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是妻子由衷的内在情感的抒发,不矫揉造作;此外还有《怨王孙》、《庆清朝慢》等词都表达了李清照的相思之情,由此可见李赵的夫妻情深。

二、“舴艋舟”的中年词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壮年词”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自我精神苦闷的倾诉及一种对新生活的追求。大约到她46岁左右,一段有着重要转折意义的岁月。

(一)青州十年的“情愁”

第一,在大观元年,蔡京复相,赵氏一族迁于青州,在父亲事件之后,李清照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青州对她来说无疑是世外桃源,她和丈夫过着如鱼得水的生活,共同搜集整理金石字画。但好景不长,赵明诚复任,离开青州,清照不得不独居在青州的“秦楼”上,之后随着两地分居,情感心理距离拉大,再加之“宋代经济繁荣而随之兴盛的歌舞技艺和冶游成风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李清照无子的残酷现实,都会影响这对琴瑟和谐的恩爱伴侣的不和谐的因素。”[3]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4]此词是在重阳节思念丈夫而作,全词塑造了一个满脸愁容,面目憔悴的妇人形象。丈夫不在身边,也没心情打扮,爱美丽的她成了“首如飞蓬”的怨妇,整首词被“愁”字所笼盖,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尽了李清照心中思念情深,同时也暗含着“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感慨。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作于丈夫重返仕途时,妻子内心的变化。

两首词都是借酒消愁,从中读出了无奈的痛苦和酸楚的甜蜜。“酒”这种意象在词中频繁出现,处在深闺中的她无处排遣自己这种压抑苦闷的心情,只好借酒来抒发,在酒中暂且忘却痛苦,在酒中融入了自己复杂的心情。就借酒消愁这方面来说,女性的觉醒又进了一步,但只是初级阶段。

第二,青州阶段的女性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词论》的创作中。这篇文章最重要的特色有三点:一是对词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二是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对词的定位分析对后世影响深远,她认为词的创作应该是协音律,重铺叙,贵典雅,有情致,尚故实;三是敢于批判当时著名的男性词作家,如柳永是“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等。女性意识的“别是一家”奠定了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国难当头,雪上加霜的国愁,家愁

首先,随着金兵的入侵,北宋政权风雨飘摇,国势衰微,李清照的美好宁静生活被打破。她自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父亲的影响,文人的那种愤世嫉俗,关心国家政事的传统在她身上打上了印记。她携带大量的金石收藏到达江宁,国家的巨大变化使她发出了“金刚怒目式”的呐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主要是赞美项羽宁死不屈的气节,这是对英雄气概的张扬,宁可壮烈地死,也不要苟活,这也是她的英雄观。又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4]建康城使她身心俱疲,从侧面可以看出她的那种国破家亡的痛苦,再也没有踏雪寻梅的心情,如今更多的是“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的不平之气。

其次,世事难料,在国难当头之际,她的丈夫因风寒而逝世,这对她来说是雪上加霜,家愁,国愁,情愁纷纷向她涌来。《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4]一首怀念丈夫的词作,上片写梅花的开放,梅花三弄的笛声,春天美好的景色在作者眼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下片借萧史弄玉的故事来回忆生前与丈夫一起赏梅的情景,最后发出“没个人堪寄”的无奈与痛苦。这两件大事使这位女性倍受打击,这段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她抒发内在的情怀,从自身出发来观察审视这个世界,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三、“萧萧两鬓生华”的晚年词

“鬓已星星”的晚年比“少年”、壮年“沉重了许多。这大致是从丈夫逝世到生命的尽头,人生中的最后一站。这段夕阳岁月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沉重。李清照从自信活泼的少女变成了历经离乱后憔悴的妇人,但却不失其独立人格的一面。

(一)颠沛流离 亡命天涯

自从丈夫去世后,她没有了固定的家,从建康城亡命到温州,还带着那么多文物,这些文物是她和丈夫相知相爱,生命的见证。她在“流离转徙的逃亡中,在夫死家亡的悲哀中,在秋去春来的节序更替中,体味着特殊遭际里女性生命的滋味和情感跌伏起落的心律节奏。”[3]《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4]梅花一直是李清照自我形象物化的典型代表,而此时没有“却把青梅嗅”的闲情,有的只是无心观看梅花,“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年事已高却还要背井离乡,这是多么的伤感!这首词中梅花就象征着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亡国之痛,丧夫的悲苦,作者哪还有赏梅的心情呢?

但亡命天涯的无奈并没有压垮她,在失去丈夫、颠沛流离之苦之后,她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国家安危上,如《渔家傲》中李清照的放荡不羁,自由奔放,自强不息的性格表现出来,她“超越了俗界的束缚,在云涛翻卷、广阔无垠的自由天宇,‘长风破浪’,鹏击万里,全力飞向自己理想的乐园,摆脱了俗世的沉重,获得了精神超越后生命价值实现的满足和人格的平等与自由。”[3]

(二)再嫁婚变

李清照的叛逆性格在第二次婚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近50岁的她在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与张汝舟成婚,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段婚姻。但婚后不久,双方知道了对方的心理,张汝舟是觊觎李清照的财物才与其成婚,并对她实行家暴,而李清照勇于摆脱传统道德的枷锁的代价竟是这样的回报。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离婚,并状告丈夫,这种勇气与气势正是李清照为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动力。在面对自己的不幸时,勇于反抗,甚至冒牢狱之灾的风险,这恰恰与她的自信自强的个性相符。而这种婚变的根源应该是源于对赵明诚的深深的爱与思念。

(三)回忆往昔

晚年的李清照并没有完全陷于对丈夫的思念和国破家亡的沉痛中,她又开始整理剩下来的金石字画,完成丈夫的遗愿,并最终献给了朝廷。而此阶段的创作动机是忆往昔,回忆与赵明诚的美好的婚姻生活,回忆中带有深深的苦涩;回忆国家未被入侵前的繁荣景象,这其中含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如《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4]表达了忧心国事的情怀,而《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4]最为集中体现。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的环境,下片写佳节盛况,抒发了南渡后今昔盛衰之感。“此时发出欢笑声的主要是权臣佞人及其随之飞升的家人亲属。爱国将相倍受猜忌、主战派不得君心,老臣殊勋多于清寒中度日,退避隐居,甚至被编贬遇害。所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其所概括的不仅是李清照一人因丧偶而产生的孤苦心情,其所隐含的当是投降派得势、爱国有罪,忠荩之士噤若寒蝉,奸佞之辈无法无天的极度黑暗的政治现状。”[5]

综观李清照的一生,她“不是裹着厚重的礼教外衣,失去女性自我意识和情感世界,合于三从四德审美规范的雕塑品,而是有独立意识和情欲要求的灵魂和肉体完美统一的真实,活泼女人”[3], “愁”字伴随了她的一生。青少年时浅浅的情愁,后来沉重的家愁国愁,而她排遣愁的方式一是通过对自己个性的追求,包括幸福,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在词中塑造了不同时期的自我形象;二是通过对精神苦闷的倾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三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国破家亡,丧偶丧侣,异乡漂泊,人生所能经历的悲痛集中发生在她一个人身上,是“女性生命个体对承载时代巨大灾难时心理情感的体验,浓缩着厚重的时代忧患意识。”[3]这就是“一代词宗”李清照。“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可直片玉之斑。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7](李调元《雨村词话》)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1]诸葛忆兵.李清照与赵明诚[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谢嫱.宋代女性词人群体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2010.9.

[3]舒红霞.女性审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

[4]李清照.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

[5]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

[6]诸葛忆兵.李清照诗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9.8.

[7]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015-01-18

牛苗苗(1989-),女,山西晋城人,陕西师范大学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方向.

I207.23

A

1672-4658(2015)02-0104-03

猜你喜欢

觉醒李清照丈夫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如梦令
喝醉的李清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