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中南经济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2015-02-28马晓红黄艳芹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冀中南经济区城镇

马晓红,黄艳芹



冀中南经济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马晓红,黄艳芹

(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促进产业机构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分析,结合冀中南经济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路。

新型城镇化;冀中南;区域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发展过快、城镇化的质量与速度不协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城市规模过度扩张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巨大的资源压力;城市建设的粗放式增长导致城市核心竞争力不强,信息化建设滞后;由于大量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结构矛盾;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不高,“城市病”日益突出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紧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新型城镇化强调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功能完善、资源节约、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不再以城镇人口比例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再以牺牲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是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更加侧重城乡的集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由注重外延发展转为注重内涵建设,由片面追求城市规模转为注重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的品质。其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型城镇化是有利于集约发展、整体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强调要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优化城镇布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要想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就要完善城市群规模和结构,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注重城市群之间的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的衔接,统筹制定城市群规划,明确城市群发展目标、空间结构和开发方向,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建立城市群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谋求共同发展。

2.新型城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由过去的注重速度转为注重质量,强调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从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模式等多角度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植入城镇化发展的思维,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具体体现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控制总量提高效率;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体系,推动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多元化、规模化应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最终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

3.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人的发展和幸福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真正要义。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过多强调了经济增长,却忽视了人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则强调了城镇化过程中对“人”的关照,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由单纯的追求GDP转向“人”的回归。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把农民从农村移到城镇,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实质性转变。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人在城镇中更好地生产生活。这应该是新型城镇化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的特征。

二、冀中南经济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思路

作为我省区域经济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冀中南经济区是河北省最大的经济板块,其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潜力巨大,在全省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大力推动冀中南经济板块的成长,发挥这一区域经济的优势,对加快实现沿海经济强省意义重大。河北省委、省政府已将区域经济发展确定为河北省“四个一”战略重点中的“重头戏”,指出要举全省之力抓好“四个一”战略重点,形成区域间竞相发展、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其中的“一区”,即冀中南经济区。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结合过去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发展思路:

1.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意识,做好区域整体发展规划

冀中南经济区包括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四个地市。区域经济的核心是联系和互动。既然是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就要注重一体化的整体发展规划和设计,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否则,各人自扫门前雪,区域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事实上,冀中南经济区各市都是独立发展,各地市政府没能从“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度来统一规划。这从各市经济发展规划中纷纷着眼于“对接京津”,而着眼于冀中南经济区较少即可看出。这种行政壁垒、“诸侯经济”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区优势的发挥和经济的发展。所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四市的密切合作,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梳理。各市政府在规划时,要注重“一揽子工程”,统筹考虑整个经济区域的特点,形成以石家庄为龙头,京广、京九铁路沿线城镇为龙身的城镇体系,带动整个经济区域的发展。

2.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促进整体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之一是优化城镇格局,加强城市群建设,探索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共同成长。而冀中南经济区的薄弱环节就是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中心城市对其他地市带动能力差,次中心城市对县级市镇带动能力差,影响了特色产业的发展。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交通便利,产业定位明确而成熟,在四城市中企业规模也是最大的。所以,应该发挥其中心城市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增强其龙头城市的拉动作用,加大规模化发展,以带动其他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同城效应”和聚集效应。

3.提升龙头企业经营水平,提高产业集群程度

冀中南经济区的企业数量多,门类广,但总体来看,企业规模偏小,真正大规模的企业少、优势企业少,外来企业少,缺少大企业、大项目的引领和带动。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性强,但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协同合作,各自单打独斗。有成功经验显示,成熟的产业集群,其内部构成必然是一个或几个巨型企业和无数配套企业形成复杂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企业间彼此分工合作,谋取效益的最大化。而分散的块状经济借不上力,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品的附加值低,会阻碍其做大、做强。冀中南区域的企业另一个特征是小型的民营企业众多,这些民营企业多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都分散在村庄、乡镇,其技术水平低、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虽然“死不了”,但也“长不大”。

我们知道,区域经济的发展单靠少数企业的繁荣难以形成经济支柱,需要依托产业集聚,由龙头企业带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间的合作和产业链的延伸。为提高产业集群程度,可由政府出面规划形成工业园区。这方面较成功的实例,如邢台的清河县,其主导产业是羊绒产业,为进一步提升羊绒产业的经营水平,清河县政府以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为依托,建立了工业园区,并在工业园区先后建设了羊绒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中心以及3家担保中心、1家村镇银行、1家典当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等服务机构。当企业向园区聚集,不仅会因产业内部协调发展而带来成本降低、资源高效配置等优势,同时也易使政府集中提供各种服务。

4.倡导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新型城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生态文明。所以,加快建设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市是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河北省要实现绿色崛起,重点是城市的绿色崛起。

冀中南主要以钢铁、煤炭、化工、铁矿石等资源耗费型产业为主。特别是近几年来,雾霾程度在全国最为严重。这给冀中南乃至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迫切性更强。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之中,把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作为“重于泰山、造福后代”的大事来抓。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企业由资源能耗型向循环经济发展型的转化进程。坚持减法、加法一起做,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要提高集约循环水平,大力推广节能建筑,大力推进污水和垃圾的循环利用,大力推动工业排放的循环利用,大力优化城镇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居民绿色消费。其次,各级政府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将大气、土壤和水作为污染治理的重点,督促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和清洁生产模式,使生产污染大幅降低。第三,要树立大生态理念,改善城市生态空间,结合山水林田湖整体修复工作,统筹考虑整个区域的山体、湿地、森林、河湖水系,在城市间构筑生态隔离带和绿道绿廊。大力建设森林城镇,各涉区市和各县都要加大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

5.更新落后观念,实现人们思想的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要实现观念革新、体制革新、技术革新和文化革新,强调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不仅人要进城,更根本的是人的观念和思想要跟上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使河北的区域文化理念相对保守,勤劳本分、小富即安、故土难离。所以,跟南方人相比,河北人少了无畏的闯劲和创新精神。这些比较保守、封闭的人格特质反映在企业经营中,很多企业存在技术老化、设备陈旧、新产品研发少、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仅靠低成本来维持,开放性、创新性差,国际化经营程度低。无论大小企业,统统只瞄准国内市场甚至只是华北的市场,走向国际的品牌和企业少。一些企业以维稳为目标,缺少进一步发展的后劲。所以,要想实现冀中南的经济发展,首先要解放人们的思想, 树立现代的开放的理念,敢于“走出去,领回来”,才能让小产业做成大文章。对于外来人才,应积极创造适合其发展的环境,提供相关优惠政策,留住高校的优秀人才。对于本地人才,应选拔具有较大潜力和可塑性较强的优秀员工进行岗位锻炼、专业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的主力军。

6.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促进人的无差别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大量农民逐渐转入城市,我们统计报表中的“城镇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加。但这些农业转移人口人“进了城”,权利却未能“入城”。他们在子女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参与社会性活动等方面未能享受到同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产城融合不紧密,新的城乡二元化机制和矛盾依然存在。所以,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转变理念,着眼于“人的无差别发展”,矫正目前的二元化机制,实现城市财政支出和公共产品提供对所有居民无差别、全覆盖。为此,政府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1]赵宁.冀中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11):47-48.

[2]薛伟军.冀中南经济区发展战略提要[J].领导之友,2011,(11):9-10.

[3]河北省统计局.2010河北城镇化发展报告[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03.

2014-12-15

2014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冀中南经济区城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HB14YJ015

马晓红(1970-),女,河北南宫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社会学的研究.

C911

A

1672-4658(2015)02-0039-03

猜你喜欢

冀中南经济区城镇
冀中南地下水超采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冀中南地区彩叶植物田间杂草种类及消长规律
加强对冀中南地区扶持 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