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与党的方针政策的对接
2015-02-28孙悦
孙 悦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与党的方针政策的对接
孙 悦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精细的过程。坚定党的政治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渗透党的方针理念和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实现与党的方针政策对接的四大特点。这四种特点充分体现了高中政治教材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发挥了思想政治教材的关键作用,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 特殊性 与党的方针政策的对接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特殊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中国人的重要渠道,更需要重视自身的建设与改革,需要一套真正能为教学所用、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材料。[1]第一,思想政治教材具有思想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它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而是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门课程。第二,思想政治教材具有时效性。思想政治教材是一门活的教材,不断的融会贯通是它的发展之道,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教材的基本要求。如果思想政治教材不能做到及时更新,那么就不能称之为是一门政治教材。第三,思想政治教材具有渗透性。传统的灌输方法再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是要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出真知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注重实践,注重综合探究的重要性。第四,思想政治教材具有生活性。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教材的编写工作也是日趋完善和成熟。从我们在命名教材名称时就可以看出凸出的生活化气息。政治学科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教条,而是紧紧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材的四大特点也让我们在坚持并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有了更好地导向标。
二、如何实现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对接
1.坚定党的政治理念——以《政治生活》为例
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材是紧紧跟随党的号召的,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理念。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上,凸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是必须的。作为必修二的《政治生活》教材,其本身就体现了教材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念。在板块的设计上,从公民—政府—社会—国家的渐进模式,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在单元的内容上,第一单元介绍了国家的政体和国体,开篇就告诉学生我国的性质,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正所谓:知识不学就不知道如何辨别是非。通过对我国的政治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自然明白当前我们的国家的作法。并且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我们也是及时更新了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在《政治生活》的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并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行综合探究。紧跟党的主流思想,并及时体现在学生的政治教材上,展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
2.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以《经济生活》为例
政治教材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动向,及时更新教材内容。那什么是政治?一般来说,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国家的形势在不断地变化中,我们所制定的方针政策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所以想要认真的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是必不可少的。在必修的四本教材中,除了按照日常需要进行修订外,在每五年一次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之后,都要对全套教材做一次以贯彻党代会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比较全面的修订。比如,2012年十八大的召开之后,《经济生活》的第二单元中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为了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3.渗透党的方针理念——以《生活与哲学》为例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在政治上的教育,更是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综合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所以,我们增设了《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但是党的方针理念更多的是文件上的文字,生搬硬套给学生,不仅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在新教材的编写和设计中增设了很多的探究活动,就是充分运用了渗透原则。虽然在四本必修教材中,《生活与哲学》是最为抽象化的一本,但是渗透原则在其中的运用确是润物于无声。在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究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融入了十八大的时代精神,并且也添加了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出中国梦的深刻意义,得出自身的人生价值。
4.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文化生活》为例
新的课程标准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在一线的政治课老师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新的教材体现了这一原则。在《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中,我们就能看到这一特点的显现。说到文化生活,肯定要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文化。我们并没有直接呈现文化的含义。而是通过文化“万花筒”这一目的相关材料,向学生展示了舞台上的艺术节目以及生活中的社区文化活动。通过材料的引导,向学生陈述了文化的含义。并且教材还配有相关的插图,让学生在案例中理解复杂深刻的文化含义。正所谓:有哲学知识而不是讲哲学,有历史知识而不是讲历史,有文学知识而不是讲文学,有艺术知识而不是讲艺术,这正是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文化生活课程的特点。[2]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主体,教材必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对党的意志的承接,深刻贯彻落实了十八大的相关精神,更接近生活实践,突出情景性,凸显生活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思想政治教材的关键作用,更好的实现了与党的方针政策的对接。
[1]向红.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及对教学的启示——以人教社1996年版《经济常识》和2004年版《经济生活》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2013,23.
[2]朱明光.走出困境的选择:新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三大看点[J].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0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