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经典话剧教学中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的德育水平

2015-02-28孔丽云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话剧表演话剧情感

孔丽云



在经典话剧教学中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的德育水平

孔丽云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话剧表演是各级、各类学校中影视表演专业《表演剧目》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学习舞台剧、影视剧表演的关键环节。经典话剧表演以其严谨的艺术构思、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强烈的艺术魅力感染着观众,激发着学生对表演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经典话剧除了能够培养学生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能力,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原典文化修养得以提高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们的情感和道德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良性的引导作用,从而间接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为真正实现高校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经典话剧;意志品格;情感体验;品德修养

话剧表演是各级、各类高校表演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舞台表演技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话剧表演的教学实践中,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演技得到训练和提高,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深入研读剧本、精心舞台排练和有效地表演实践来提高文学修养,逐步形成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做人准则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角色分配、团队的分工合作,形成互敬互爱、乐观豁达的高尚品德,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孜孜追求和精雕细琢,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磨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成与败、名与利,形成良好的做人准则。

一、通过阅读原典,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基础。经典话剧表演不同于一般娱乐性质的小品表演、音乐表演和舞蹈表演,它实质上是文学艺术的实践环节,对演员(学生)的文化底蕴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在上舞台表演之前必须对原经典剧本进行仔细研读和分析,将剧作的故事、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入探索,再借助合适的造型设计、千锤百炼的台词技巧、精心排练的舞台调度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真切交流才可能在舞台上准确地展示、塑造人物形象,最后接受观众的检验。这一时期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参与,并允许适度改编,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言和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逐渐成为具有主体性品格的人。因此,经典话剧表演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将文学剧本以形象、生动的形式进行再创造的一种集文学和表演于一体的高参与性活动。

毋庸置疑,排演任何一个剧目,没有一定的理解是难以成功的,这其中包括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经典话剧作品往往包含鲜明的道德立意)、主要内容,明晰剧情的时代背景和剧中人物的生活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应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仔细研读原典剧作,在研读过程中揣摩、理解、把握作品的立意、吸收其正能量的道德准则,再去最大限度的贴合原剧中的人物形象。因此,学习和表演经典话剧除了要了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外,更重要的是感应作者的情绪、情感和美学意蕴。所以,排演话剧实质是学生阐释原著、创作新剧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以现代复杂社会理念反观经典话剧作品内涵的思维模式。所以,经典话剧表演课程的教学,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同时也为实施德育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分析和演绎作品正确认识社会和人性,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经典话剧往往构思严谨、寓意深刻。话剧剧本以其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间接感知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内心视像,帮助学生解读人生意义,完善自身。舞台上的话剧表演用角色的台词和行动来揭示世界和人生的意义,引起观众自己去咀嚼去品味。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话剧表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社会和人性的进一步认知,从而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加话剧表演和演出的同学,大多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作品都有较深入细致的理解,他们背熟了台词还要揣摩内涵,明白了主题还要酝酿情感,最后又通过表演领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情感。例如曹禺的话剧《日出》,学生在初期只是先了解剧情和主要人物关系以及大的矛盾冲突。之后随着深入挖掘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要求在剧本的提示下写出人物自传),延伸到整个剧本的历史背景和作家的创作观,小到一句台词和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个同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说对于陈白露这个角色,这是作者倾注心血、着力刻画的人物,她外表美丽、本性善良,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又自甘堕落,渴望纯粹的爱情却又无法接受现实的生活。她的内心是矛盾的,表面上的风光掩饰不了被男人玩弄的真相,最终没能摆脱命运的束缚而选择了自尽。陈白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仍然有着现实的启示意义,引发了学生对爱情、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又比如方达生这个人物,虽然看上去正直、诚恳,但却难掩他对现实的无奈和性格的懦弱;李石清的性格更加复杂,其行为让人又恨又气又惋惜;黄省三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代表,无法扭转的凄惨的遭遇和命运引起学生们的极度同情和怜惜……这些活生生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唯有失败和走向灭亡。学生们通过分析、表演、塑造这些有血有肉、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在提高了文学修养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并完善自身的道德和品德修养,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乐观豁达的处事原则,懂得珍惜当下,使内心变得强大,做到理性地看待名与利、成与败。

三、强化情感教育,以真情实感促进学生高尚情操和意志品格的形成

传统的文化课教学重共性,重知识,重认知理性,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情感成长受到忽视,情感变得脆弱、肤浅、粗糙,情感世界建构不够合理,学生的人格建构也因此失衡。而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话剧表演也不例外。自易卜生以来直至20世纪,在我国广为流行的许多优秀话剧,都具有很强的情感教育目的。情感产生的机制之一是情境熏陶,即所谓的“触景生情”。人进入某一种实际情景,或接触虚拟情景,甚至在头脑中想象情景,都能激起人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剧本读——思——编——演的过程,亲身参与创设情境和角色模拟,更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演好人物,作为演员的学生,不仅要将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还要深入理解、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个过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起到了推动作用,假、丑、恶,真、善、美,一目了然,歌颂什么,鞭挞什么,显而易见。所以,话剧表演增强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话剧表演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并逐渐形成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优良品质。

四、在话剧排练和演出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经典话剧表演教学及排演话剧的过程是一种集体合作的学习形式。例如在台词训练的教学阶段,学生们要互相指正、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学习;至正式开始排练,学生们找(或动手制作)道具,选择(或自主设计、缝制)服装,化妆、布景,都必须群策群力、密切合作;演出时,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和人物的出场与交流,音乐的起止、音量的调控,灯光的配合等等都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学生在表演学习和演出过程中的平等参与和良性竞争, 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受到尊重,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有利平台。而且以剧组为单位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并认识到互相支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由此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话剧表演教学与实践活动,是展示表演专业大学生基本功的全面锻炼与检验,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行与操守的极好途径,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学生的热情参与表现出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和对舞台话剧表演的极大支持和热切的希望。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并深化德育教育是一项艰难、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长期、反复的探索。话剧表演教学乃至中国现当代表演教学改革也有待于我们共同探讨,积极实践,以期获得更多的有益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新成果。

[1]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06.

[3]王会平,等.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4]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16.

[5]欧,侯静敏.在过程中体验[J].课程·教材·教法,2002,(8):10-13.

[6]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7]檀传宝,等.学校德育诊断案例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2014-10-28

孔丽云(1975-),女,河北邢台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表演教育与音乐教育.

G641

A

1672-4658(2015)01-0178-02

[专项课题]2014年度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课题:提升表演艺术专业大学生德育水平的研究.课题编号:XYSKFZ2014027 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立项课题:提高表演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RS-2014-1089

猜你喜欢

话剧表演话剧情感
话剧《坦先生》
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与研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话剧《二月》海报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技巧
浅谈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