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5-02-28杨雪
杨雪
(鞍山市第二十九中学 辽宁鞍山 114000)
中学化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杨雪
(鞍山市第二十九中学 辽宁鞍山 114000)
新课程中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实施以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又是实现中学化学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方法,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中学化学教学的内涵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适应,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科素养 探究能力 实践与思考
一、巧设情景,营造探究环境,落实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
1.借实验的现象发散探究
化学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化学问题,都是进行探究的好素材。如:酸与铝的反应的探究活动。
Ⅰ—发现问题:在进行酸与Al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用已去除氧化膜的大小相同的Al片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HCl和稀H2SO4反应,发现存在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铝片跟稀盐酸反应快,产生气泡多;铝片跟稀硫酸反应慢,产生气泡很少。
Ⅱ—提出假设:①铝片跟稀盐酸反应快是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有促进作用;
于铝片跟稀硫酸反应慢是稀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
Ⅲ—实验探究:①在铝跟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固体食盐,发现反应明显加快;
于在铝跟稀盐酸的溶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钠,发现反应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Ⅳ—得出结论:氯离子对铝片跟H+反应有促进作用。
(资料:氯离子会破坏铝的致密氧化膜结构)
Ⅴ—总结应用:为什么铝制品除了不能盛放酸碱之外,也不宜长期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结合铝对人体的危害,理解食品包装及与饮食有关的物品不能用铝制品。
2.借实验的装置发散探究
对于化学实验而言,一种装置可能有多种功能,一种任务可以由不同的装置来完成。因此,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途径,也为探究能力的培养找到了新的切入点。探究的内容可以是条件、装置、步骤、产物、异常现象、失败原因的探究,也可以是实验绿色化、趣味化、生活化、现代化的探究,也可以是教学中有意暴露的矛盾,这此都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3.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
讨论型探究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探讨,公开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见解的活动。这种探究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正确表达个人的观点,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修正、改进、完善自己的观点,获得超过个人思考所能得到的新认识。新教材非常重视这种探究活动,“思考与交流”栏目以及“实践活动”栏目的一些问题所体现的就是要落实这种探究活动。如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等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新课程下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原则
1.选题的原则
(1)创设情境原则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创设一个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因此,教师应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现实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进入“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与真理的迫切而强烈的欲望。
(2)可探究性原则 可探究原则是指所选取的问题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和能力,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后,就能付诸于行动,最终经历完整的探索过程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引导的原则
1.问题引导原则
问题引导原则是指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不应是单纯的告知,有时应将告知的内容隐藏于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之中,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得指向问题解决的有效信息。
2.启发原认知原则
原认知是高级智力活动,在化学学习中发挥着统帅作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高化学素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启发认知的原则。如“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这个解法对我们有何启示?”“还有别的方法吗?”等,通过对原认知的启发,不仅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还让学生知道“怎样干”,干得怎么样“,”为什么这样干“,正所谓“知其然,明其法,晓其理”。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开放的课题,实施成效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深入钻研、领会和对学情的全面把握,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转变教育理念,勇于探索新的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总之,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化学学习从单纯的接受模式或练习模式中解脱出来,从脱离实际背景和重复演练中彻底解脱出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1]《化学教学系统论》刘知新 广西出版社 1996年第一版
[2]《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张庆林 西南师大出版社1995年2月
[3]《最优化学习方法》张庆林 西南师大出版社 1996年2月
杨雪.1983.10.12.辽宁鞍山.鞍山市第二十九中学.中学二级.化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