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与“失败”中走近“智慧”——《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节选)与评析
2015-02-28执教深圳市光明新区爱华小学赖利峰点评深圳市光明新区爱华小学叶大仁
□执教深圳市光明新区爱华小学 赖利峰□点评深圳市光明新区爱华小学 叶大仁
在“成功”与“失败”中走近“智慧”——《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节选)与评析
□执教深圳市光明新区爱华小学赖利峰
□点评深圳市光明新区爱华小学叶大仁
一、扣题对词,激发兴趣
师:很高兴能与三(2)班的同学一起学习。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
师:傲慢对——
生:谦虚。
师:黑暗对——
生:光明。
师:失败对——
生:成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与“成功”有关的课文。
【点评】导入能唤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授课伊始,赖老师首先让学生来个反义词游戏活动,引出“成功”一词。寥寥几句对话,为课文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读题质疑,破题入文
师:请看课题,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知道这是一次怎样的实验?
(生读课题,突出“成功”)
师:把重音落在“成功”,读出了感觉。
师:读了课题,再结合课文的内容,你有问题想问吗?
生1:这个实验是怎样的?
生2:这个实验为什么会成功?
生3: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师:接下来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读书时间为5分钟,先把课文认真读一遍,然后跟同桌一起拼读带拼音的词语,还有时间就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点评】课题的解读与有效迁移自然流畅,使学生在极短时间内经历了对课题的思考。老师巧妙导出三个关键问题,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自觉读书。
三、细读体会,探究“成败”
1.检查字词,总结延伸,升华“成功”。(略)
2.走进实验。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呢?请一个同学读2~3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实验准备】实验开始前,教育家做了哪些事?在下面句
子中填上适当的动词:(1)(拿)瓶子,(取)铅锤;(2)(放)瓶子,(分)铅锤;(3)(拿)绳子头,(放)铅锤。
【实验要求】三个铅锤代表(三个学生),瓶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生读2、3段。根据课件提示完成练习)
3.失败原因。
师:这个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或哪个句子知道的?用直线画出来。
生:失败了。我从“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小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上来”读出来的。
生:成功了。我从“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读懂的。
师:有过失败,也有成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4.质疑争辩。
师:争和抢会让实验失败,为何还要这么做?(预设:情况危险)文中哪句话体现出了当时情况危险?
生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1:因为情况十分危急,所以语速要快一点,突出紧张的心情。
师:谁还有补充?
生2:“喊”字说明声音要响亮。
师:的确如此!一个标点符号都会让我们有所发现?最亮的眼睛在哪里?
生3:“我知道了!”中的“!”也说明当时的情况很危急。
师:你们不仅善于思考,一点就通,还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太棒了!
5.成功缘由。
师:这么危急的时刻,以往大家都一味地争和抢,所以实验失败了,不过今天,教育家的实验却成功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10自然段,找出实验成功的原因。找完后试着跟同桌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课件出示:我认为实验成功的缘由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生默读文段,找出句子,同桌交流)
师:端正的坐姿、小手如林的场面说明你们已经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了。请你来!
生1:先人后己。
师:好词!老师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记在句子旁边。(板书“先人后己”)
师:谁来继续谈!
生2:我也找到了这句话,我认为实验成功的原因还有小女孩的沉着冷静,理由是“低声”和“第一、第二、最后”,说明在危急的时刻,小女孩还能安排出“逃”的顺序。(板书:沉着冷静)
师:真了不起!这么隐蔽的原因你也找到了。
【点评】通过反复诵读品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来源于对同伴的认同与接纳,体会到小女孩心中有他人及教育家对中国小女孩的赞美。
四、总结延伸,升华“成功”
1.总结成功的原因。
师:现在你知道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了吗?(课件出示:实验成功的原因是______)
生:实验成功的原因在于小女孩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有先人后己的品质,也在于其他同伴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师:非常完整的表述,掌声送给他!
2.体会教育家做实验的目的。
师:这次实验成功了,以后还会做吗?
生:会。
师:为什么还要做这次实验?
生:教育家想让同学们拥有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先人后己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3.思辩“争”“让”,升华“成功”。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的板书,“争”让实验失败了,“让”却让实验取得了成功。那么,生活中,是不是只要争,都会失败?只要让,就能成功呢?
(板书:争—?—失败;让—?—成功)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实验成功的原因,还明白了生活中面对不同的情况,要懂得“争”“让”,这样成功才更有意义。感谢三(2)班同学这节课上精彩的表现,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在理解“成功”的背后时,借助生活中成功与失败的例子,设计一个“争”与“让”的课堂活动,给学生一个思维碰的撞空间。
总评
《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许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了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面临危险时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课文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部分。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人物的动作与语言体会实验成功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纵观整堂课,在挖掘教材内容方面,赖老师抓住人物言行进行品读;另一方面,这次实验的成功让教育家十分激动,现实中的教学也应对女孩的无私精神进行传扬。而在教材的处理上,赖老师分四步推进。一是扣题对词,激发兴趣。二是读题质疑,破题入文。三是细读体会,探究“成败”。通过抓住重点句,直接切入场景,反复诵读品悟,深化对“成功”内涵的认识。四是总结延伸,升华成功。通过辩“成败”活动,融入生活,提升学生的判断与生存能力;而在言语实践上,以板书“争”与“让”、“成功”与“失败”、“心中有他人”、“团结合作”等词语为材料,提炼出课文中心;渗透“正确看待自我与他人”的生命观念,由外在“成功”走向小女孩对同伴的认同与接纳的成功、关爱他人的成功。既教书又育人,给学生种下一颗“心中有他人”的种子,这是这堂课真正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叶大仁,爱华小学教学处主任。曾被评为“市区先进教师”、“感动光明新区十佳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及获奖论文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