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教学初探
2015-02-28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中心小学王杨倩
□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中心小学 王杨倩
略读课教学初探
□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中心小学王杨倩
【摘要】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是以精读课为主,略读课往往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致使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略读课文可有可无;长此以往,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近年来,略读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要研究略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略读课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针对精读课与略读课的关系,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精读课上对老师的精讲细练无须担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略读课不能被教师很好地把握,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仅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地组织引导学生去学习略读课文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略读课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近年来略读课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三年级上册中就已经出现了8篇略读课文,占总数32篇课文的四分之一;四年级上册中,扩大到14篇略读课文,占总数32篇课文的一半;到了六年级,精读课与略读课则是呈现出一一对应、各占一半的两分格局。其实,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推测出编者的用意了,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精读课的理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来独自学习略读课,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精读课和略读课共同组成了小学语文教材,但二者的分工却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意在让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和规律;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与扩展,旨在锻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去,因此略读课文自成一派,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可见,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无论是从编排课本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略读课教学存在的误区
1.把精读和略读等同起来。由于教师们对于“略读教学”的理解还不透彻,不知应怎样引领阅读,不知应从何教起,加上公开观摩活动、教学评优活动、互听互评研讨活动中都很少能听到有关略读课文的教学,所以许多教师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略读课文的教学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面面俱到,篇章结构精雕细琢,逐字逐行地精品细读。
2.略读课就是简单地泛读。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其内容比较浅显,没有什么值得深入学习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思想上步入“略读课文教学只要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不需要‘咬文嚼字’”的误区;不敢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精读品读;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往往是走马观花的泛读。其结果是教师对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蜻蜓点水,不仅对略读课应达到的效果大大打了折扣,也让学生失去了通过略读这一方式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结果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三、上好略读课的建议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需要。教师应该利用学生这一特殊的心理需求,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略读课的实践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万年牢》为例,在教学该篇课文之前,教师应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为什么别人把父亲蘸出的糖葫芦称作‘万年牢’?‘万年牢’具体指什么?”,来指导学生有效地预习课文;并要求学生第二天上课时,由他们自己来讲解课文并回答教师在课前提出的问题。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不预定某位学生讲课,而要让所有学生做好讲课的准备:三人为一组,同时站在讲台上,一位是“主讲”,两位是“助教”。讲课时,主讲负责讲课内容和调控教学流程;助教负责协助主讲,调节课堂气氛,判断同学回答问题时答案正确与否,以及帮忙检查讨论等情况。
我们知道,学习略读课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大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是十分必要的。再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为例。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极具表演性,教师无需像精读课文那样逐字逐句讲解。学生预习、初读之后,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在交流中就可以扫清生字词的障碍。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上,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在具体情节的表演过程中,可以提问题,如“雨来没有屈服于敌人的折磨,他具有怎样的精神?故事的结局是的什么?”等,由没有表演的同学解答;情节展现完毕,全班可以自由地讨论表演的优缺点,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简而言之,让学生自导自演就是以小品、分角色朗读或者情境剧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略读课文。
2.重视教师的辅助作用。在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之前,教师应该用几分钟时间向全班学生展示课文大致内容。如《万年牢》主要讲的是通过父亲做“万年牢”的事来说明做人应该诚实厚道的道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去预习。这样做可以给学生一个预习的方向,规范他们的预习习惯。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教师虽是旁观者,但必要时点拨纠正,偶尔小结重点,也可发挥及时的引导作用。
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拓展就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内外相连,把课堂目标简单化,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拓展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是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训练和应用,旨在拓展阅读空间,迁移内化所领悟的表达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如“读写结合法”,针对某些意味深长的课文可以写写感受,典型写法可以效仿练笔;还有“朗诵法”,这是针对有的名家名篇、或文质兼美的课文;再如“表演再现法”,对故事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表演,立体地学习、感悟课文;还可以采用“图文结合法”,让学生看图想象,开展交流,进行对比,深入感悟。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略读课的教学,应充分地发挥略读课的优势,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习惯阅读、爱上阅读、并且学会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全心全意地做好“引路人”,且适时“隐退”,用更加开放的胸怀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作铺垫。
【参考文献】
[1]金彥.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10(06).
[2]林枫.相同的教育,不同的教学——浅谈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的区别[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0(08).
[3]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5]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