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舆情分析
——基于不同媒体评论的内容分析

2015-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引导性女司机审判

曹 萌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舆情分析
——基于不同媒体评论的内容分析

曹 萌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本文就“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作为新闻由头,对5月3日至5月7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指出舆论走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存在的“媒介审判”、“引导性报道”等问题,总结出对同类负面社会新闻报道的启示。

女司机被打;引导性报道;舆情

一、引言

2015年5月3号晚,一段“女司机被暴打”的视频出现在网络,并迅速传播。相关新闻发生一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舆论哗然,伴随事态进展与媒体的跟进,人们指责或同情的对象不断交替,舆论出现了多次逆转。本文将以“女司机被打”这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不同媒体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焦点进行总结,分析这一事件的舆情变化。

二、媒体关注及舆情焦点变化

(1)提出“路怒族”及其危害性。事件初期,多数媒体都将报道的重点放在了由第三方行车记录仪所记录的视频身上。针对“女子被暴打”这样的视频内容,各大媒体纷纷将报道的焦点置于“路怒”这一关键词。

四川新闻网在第一时间报道了事件的经过,介绍了男子打人的原因:“当时女司机驾车从成南高速下来,下高速时因为车道原因别了一下驾车男司机,男方车辆上有一小孩因此受到惊吓,男司机就从成南高速附近一直追到娇子立交将女司机别停暴打。”[1]

这时的舆论近乎一致地偏向惨遭暴打的女司机,谴责打人的男司机。一时间,网上有关“路怒族”的批判声此起彼伏。多家媒体对时下普遍存在的“路怒现象”发表评论,微博上也发起热门话题“你是路怒族吗?”,引发热烈讨论。

(2)指责女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3日晚,涉事男司机公开道歉,其后,男司机的行车记录仪视频被曝光。将本以尘埃落定的事实再次推向风口浪尖。这时的媒体报道焦点已经由对“路怒族”男司机的集中批判到对不遵守交通法规的女司机的集体声讨。相应地,舆论也发生了偏转。整个舆论场中充斥着对女司机法律意识缺失的谴责,网民的参与意识随着事态的发展与媒体的跟进而过度膨胀,掀起了一场道德与法律谴责的狂欢,纷纷将矛头指向女司机,更有甚者对女司机进行人肉搜索,女司机的身份证信息、名下车辆状况、违章情况、开房记录、婚恋情况等均被曝光。其此前的驾驶恶习也被网友翻出予以抨击。网友们纷纷表示,“女司机违反交通法规强行变道,应该被好好教训下。”

(3)提倡理性关注。自男司机曝光其行车记录仪所记录的视频后,舆论的关注点已经脱离事件本身,网民陷入了一场道德谴责的狂欢中,在对女司机的“人肉搜索”中乐此不疲。在经历了两次舆情偏转后的媒体评论逐渐回归事件本身,呼吁受众理性看待这一事件。

《新京报》从男女司机双方入手进行事故追因。在题为《女司机“随意变道”就该被打吗?》的评论中,新京报对双方的做法均予以批评,也指出“以恶制恶”是非法的。新京报认为,男女司机实际上都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随意变道”陋习是应该治理,但女司机随意变道的行为自有相关交通法规来管束,无论如何都不是付诸暴力的理由。

这一时期的网民也逐渐从集体狂欢中冷静下来,网上理性的声音越来越多,在部分微博大V的影响下,网友纷纷呼吁停止对他人信息的不当泄露,客观、理性看待事故双方,避免造成事故之外的“二次伤害”。

三、对负面事故新闻报道的启示

(1)客观公正报道,避免“媒介审判”。绝大多数媒体都在报道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倾向性。《新闻1+1》针对事件做了专题《行车记录仪里的真相》,率先定性女司机“侵略性驾驶”。事情的起因究竟是女司机强行变道,还是男司机强行超车尚有争议,作为独立媒体单方面强调女司机的违规驾驶,而对男司机的超速驾驶,S形变道,紧贴后车,左右穿插等驾驶陋习行为只字未提,有失偏颇。

我国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问责的过程中,将“暴力行为”和“违规驾驶”对立开来,前期所有媒体将报道重点放在声讨男司机的暴力行径上,而后期又将舆论的焦点转移到女司机的驾驶过错上。这样的绝对判断在本质上属于媒介审判,脱离了客观、公正地原则,在证据不足、事件原因尚不清晰的情况下进行告诉受众孰是孰非,错误地引导了受众。

(2)加强环境监控,引导舆论。针对“女司机被打事件”,我国媒体虽然在报道、评论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偏向性和引导性,有媒介审判的嫌疑,但在舆情发展到第三阶段,适时调整报道策略,及时扭转报道焦点,从单方面的事故问责到呼吁停止舆论暴力,提倡受众理性看待,对日后我国媒体应对同类负面事件起到了借鉴作用。

有了这次媒介报道的经验,我国媒体在日后应对同类事故的报道中,应反对非理性、反法制、贴标签化的道德审判与舆论“拉偏架”式地绑架民意,在舆论产生偏差后适时改变报道策略,及时止损,引导舆论走向正确轨道。

四、总结

归根结底,这场舆论狂欢是某些职业道德欠缺的媒体的主观、片面报道与其他媒体的盲目跟风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对我国媒体日后处理同类负面社会事件的新闻报道敲了警钟,我国媒介在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时,应该秉承新闻媒体应有的“客观、公正”的准则,避免引导性言论的出现,不进行“媒介审判”。同时,根据舆情不同发展阶段适时调整报道重心,一旦发现舆论偏差,及时进行报道角度转变,避免舆论偏差造成的“舆论暴力”,促进事件的妥善解决。

[1] 成都被打女司机为第一次“别”车道歉[DB/OL].四川新闻网 ,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50506/000561254. html.2015-5-6.

[2] 成都三环路边被逼停 女司机被男司机拖出车外暴打[DB/OL].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 http://www.wccdaily.com. cn/.2015-5-3.

[3]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真相及后续 女司机变道有前科[DB/ OL].成都商报电子版 , http://e.chengdu.cn/.2015-5-4.

[4] 百度百科.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DB/OL] . http://baike. baidu.com/.

[5] 惊天逆转,成都被打女司机如何从舆论天堂掉入地狱[DB/OL].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2015-5-5.

G206.3

A

1674-8883(2015)14-0311-01

曹萌(1992—),女,甘肃天水人,西北大学2014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引导性女司机审判
引导性反馈在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评价研究
引导性反馈在护理模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跟女司机打赌
护理教育中引导性反馈方法的研究进展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珍爱生命,远离女司机?
裕仁天皇如何逃过审判
温馨提醒
消失中的审判
就剩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