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媒介审判
——关于媒介审判的新发展

2015-02-28卢胜南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网络媒体言论

卢胜南

(西北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网络媒介审判
——关于媒介审判的新发展

卢胜南

(西北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网络快速的发展,网络媒体产生并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在网民数量不断增多的前提下,网民所形成的呼声与力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媒介审判出现了新发展,变为网络媒介审判。现今,社会各界对网络媒介审判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关注,在本文中,对网络媒介审判的成因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网络;媒介审判;新发展

一、前言

所谓媒介审判,是指在司法未对案件判断时,新闻媒介就已经对案件作出判断,同时,对涉案人员进行定罪、定性的判断。实际上,媒介审判的主观性比较强,缺少判断的客观性、科学性,会导致法治原则受到影响、司法权威受到侵害。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媒介审判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并呈现出了新的媒介审判特点。

二、网络媒介审判的成因

(一)网络匿名性与“把关人”缺失

与现实生活不同,网络世界属于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网民可以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言论、看法、建议等,而且还可以利用匿名来发表,这就会导致网民在发表言论的过程中,不考虑言论的后果,直接发表。在现实世界中,对于一些小的分歧,人们会选择隐忍或者不在乎的态度,不过在网络世界中,因为不用承担后果,这些小的分歧就会被放大,进而直接发泄自己的不满,甚至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委屈之后,在网络中发泄自己的不满。同时,匿名性会让很多网民的安全感增强。因此,在表达对某个事件的看法时,会更加的肆无忌惮,这就导致一些不负责任言论的出现,由此,就产生了网络媒介审判。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会存在“把关人”这个角色,在进行传播之前,对信息进行审核,只有符合的信息才能传播出去,传统媒介中,“把关人”的角色多由编辑、记者来承担,也有可能是传统的媒介组织,通过筛选和过滤之后,将规范的信息传播出去。尽管“把关人”在把关的过程中会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是,信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是可以得到有效保证的,但是在网络环境中,“把关人”的角色并不存在,这导致一些不负责任、偏激的网络言论流传于网络中,导致网络媒介审判的产生。[1]

(二)网民媒介素养比较低

在网民数量急剧增多的背景下,网民的素质与道德品质越来越参差不齐。再加上网络环境下,信息量越来越大,这导致很多虚假信息掺杂其中,网民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然而,由于网民的媒介素质比较差。因此,会有很大一部分的网民盲目跟风,并且在针对某个事件发表言论时,过分感性,这样一来,媒介审判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负面效应,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2]传统媒介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然而在网络环境下,这种引导力量明显不足,进而导致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产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媒介审判的特点

(一)媒介审判随意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自觉的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符合对自身角色和身份的定位。但是在网络环境中,人们本身就具备很强的随意性,再加上匿名性的存在,使人们的网络行为变得无限制性。当案件发生时,人们就可以随意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做出一定的判断,甚至有些人会借此来发泄自身的不满,这样一来,媒介审判的随意化变得越来越严重。网民在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时,很少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或者盲目的跟随某一种观点,这样一来,任何正面的解释和辩驳都不会起到作用,由此导致网民媒介审判出现了偏差,逐渐地走向了偏激化的方向。网络具备非常强的开放性,在网络中,发布权不再只是媒体的权利,网民也可以发布相关的信息,这削弱了网络媒体“把关人”的作用,从而导致网络舆论失范。

(二)媒介审判主体多元化

在网络环境下,传播者不再只是网络媒体,任何一个个人或组织都可以是传播者,他们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会受到任何限制,由此一来,媒介审判中的主体变得越来越多。[3]传统的媒体在进行媒介审判时,更多的是由媒体人员进行控制,大众的看法和建议并不完全被采纳,但是在网络媒体中,原有的媒介审判模式被打破,在媒介审判中,汇集了越来越多的网民,而且,网民参与的方式也变得多元化。超链接是网络媒体的一大特色,据此,新闻事件在网络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也促使媒介审判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且吸引大量的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由于数量众多,媒介审判所具备的影响力就更大。

(三)与传播媒介审判紧密互动

对于新闻案件的报道来说,传统媒体所具备的权威性、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因此,网络媒体在进行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时,会转载传统媒体的稿件或视频,从而有效地提升网络媒体的影响力。[4]网络媒体在进行转载时,会综合多家传统媒体的新闻案件信息,从而全面地将新闻事件展示在受众面前,在新闻事件传播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媒介审判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会对网络媒介审判进行密切的关注,以便于适时地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由此看来,传统媒介审判与网络媒介审判之间的互动性越来越强,通过二者之间的互动,实现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

四、结论

在网络媒体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媒介审判随之形成,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殊性、匿名性等特点,导致很多网民在针对新闻案件发表自身的言论时,不考虑言论的后果,进而导致一些偏激的言论出现,最终形成负面的媒介审判,影响司法审判的正常进行。为了避免网络媒介审判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就需要提升网络媒体的防范意识,增强网络媒体“把关人”的作用,对网民的言论进行适时的引导,同时,还需要提升网民的媒介素质,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规范的网络环境,避免发生媒介审判影响司法审判权威的现象。

[1] 王语嘉.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的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研究[J].科技传播,2015(01):227-229.

[2] 黄茜.我国“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分析及防范策略[J].今传媒,2012(02):31-33.

[3] 时潇锐.网络媒体环境下媒介审判的新特征——以药家鑫案与李天一苏楠案为例[J].东南传播,2012(07):79-80.

[4] 徐梦瑶.从传统“媒介审判”到网络“媒介审判”[J].东南传播,2015(05):92-94.

G206.2

A

1674-8883(2015)14-0301-01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网络媒体言论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他们的言论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初探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