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研究
2015-02-28王明明王卓慈
王明明,王卓慈
(西安翻译学院a.国际教育学院;b.人文学院,西安 710105)
2009年,国家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安继北京、上海之后,被列为中国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随着西安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陕西省“一张亮丽名片”的各民办院校已然成为推动西安国际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据教育部最新全国高校名单显示:截至2014年7月9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 246所,其中民办普通高校444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五分之一,陕西省民办普通高校的数量又位列全国第一。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以及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有出国求学意向同时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学生人数与日俱增,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初、高中毕业生已然成为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部分。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而2010年弃考人数接近100万,而2011、2012两年间,在高考总人数出现大幅下滑的时候,仍有每年30多万考生放弃高考。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的比例达到五分之一,甚至更多,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及生源质量。[1]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成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关政策支持与有效引导
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民办高校缺乏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入。以陕西省为例,教育厅虽然设立了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制度,但是,这些奖学金仅仅针对来陕的学历生和长期留学生。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办高校本就不多的留学生生源。
相比公办院校,政府缺少针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性倾斜,民办院校能够享受到的公派机会(公派留学、交换生及教师公派)较少。民办高校虽然也有西部项目、赴美汉语教师等项目,但由于名额有限,要求较高,能够成功的寥寥无几。
(二)国际交流与海外联系资源有限
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国际化发展观念淡薄;走出校门、打开海外高校市场、引进海外优质资源的意识不强。这就导致国际化教育资源不足,一时难以打国际化办学局面。加之发展时间短,经费不足,国际交流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多是常年对内办公,没有涉外工作及海外留学经验,内部资源太少,自生资源不足,这就为国际化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先天局限性。
(三)学科发展与教学设施参差不齐
学校的运转经费主要依靠自筹和学生学费,起点低,发展困难,办学功能单一、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教学设施数量少层次低,发展国际化教育的硬件基础薄弱。同时,随着国内专业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数民办院校未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导致一些民办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过于单一,且发展不均衡。[2]
(四)生源水平低缺乏竞争力
较之公办院校,民办高校生源质量较差;同时,由于民办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及对外资金投入方面比公办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校整体水平不高,排名靠后。而海外院校若与中国高校开展校际交流或中外合作办学,首选的是国内知名公办院校,因此,民办院校在争取海外优质资源方面明显存在劣势。
二、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国际化教育的办学理念
未来十年,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中国民办高校将进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民办高校要在认真分析当前及今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基础上,充分认识全球化、市场化、知识化的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建立多种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从而把国际资源的引进、利用、转化纳入学校的战略规划之中,把国际化发展确立为学院发展的战略之一,把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促进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3]
民办高校应该认识到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这一趋势,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未来社会才会有立足之地,否则将可能在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必将日趋激烈,各国高校纷纷抢占高等教育市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市场,各国高校早已瞄准中国市场,中国民办高校如果不及时转变观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将会失去高等教育主场优势。[4]
(二)学习与借鉴国外的办学模式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处于一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状态。近30年的发展,虽然一些民办高校已逐渐摸索出较为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的办学模式,但绝大数的民办高校依然徘徊在办学初期的原始状态,对于自身的定位和办学方向,尤其是转型发展期的规划不甚清晰,更谈不上考虑学校国际化教育的发展。
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拓宽教育视野,把民办高等教育融入到国际高等教育的大系统中,通过学习国外私立高等教育成功的经验以及世界一流私立大学的先进办学模式,了解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研究国际私立高等教育市场的变化,培养国际意识,用国际视野来审视、评价和要求本校国际化教育,并且要利用国内外一切力量,以港澳台地区为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办好国际化教育。[5]
(三)调整专业设置与建立新体制
首先,民办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系统性改革,以培养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改革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办学模式,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良好育人功能的学科和专业;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和双语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引进国外私立大学先进的办学机制,建立适应国际化发展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引进外资办学,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渠道。[6]因此,民办高校要打破落后的专业设置格局,丰富学科专业设置,尤其是人文艺术学院的汉语言、对外汉语等专业,以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到来院进行汉语言文化交流,以此带动学生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
(四)变单向输出为双向输出与引进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生源大国,为其他国家高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生源。但随着近几年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对海外学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陕西省各民办高校可以依托西安市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历史人文优势,开展长、短期的外国留学生项目。同时,也要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发优势专业的国际化课程资源,实现国际化教育的输出与引进的双向发展。
(五)拓展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
各民办高校应逐步提高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水平,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性、全球性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举办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与国外一流私立大学科研人员互访。[7]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一些民办高校的硬件设施现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民办高校也有承办国际交流会议、研讨会议等的资质和能力;也可借助官方力量帮助民办高校引进对外交流项目,以便能有更多的海外高校了解民办高校,便于打开合作的契机。
民办高校还应积极派出优秀教师到国外高校访学,到国外一流大学进修、交流和合作研究,从而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同时,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教师到学校讲学,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还应转变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办学方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把国际先进的办学模式、专业教材、优秀教师引进来,争取与国外知名私立高校合作办学,从整体上提高竞争力。
(六)着力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
主动营造国际化发展良好环境,加强双语课程建设,举办外国文化周活动,积极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增强师生国际化发展的意识,加强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邀请在国际合作办学中获益的校友回校宣讲,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国际化教育项目。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宣传国际化发展动态及成果,扩大民办高校的国际影响,争取成为区域内有影响的国际合作教育基地。[8]
(七)引进考试项目,扩大招生渠道
民办院校可针对目前出国群体趋向低龄化的特点,适当引进国际化考试项目,如ACT、SAT等。此类考点的设置已经响应培训课程的开设,将招生范围扩大到中学阶段,这样做将会争取更多的生源,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便利,提升学院知名度,是学院发展国际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便于引进除GAC课程培训之外更多优质国际课程,如PGA国际课程(3年制)、IFC课程(1年制)等;同时也将扩展优质外教资源,引进更多国际化人才资源。
三、结语
“十三五”阶段是中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3年习主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更是给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陕西各民办高校应该把握住当前国际化市场的脉搏,迅速转变办学理念、理清国际化发展思路,探索符合民办院校实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规律,制定适合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规划,主动适应国际高等教育标准,实现国际化内涵提升的跨越式发展。
[1]申珅,刘家枢.关于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11):6 -9.
[2] 谌莉.民办高校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9):13 -15.
[3] 王根顺,郑红霞.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探究[J].职业时空,2005,(1):1 -3.
[4] 吕福军,于凤银.高校开展国际交流有关问题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1-4.
[5] 李梅.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中国学生的全球流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4.
[6] 黄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7] 李延成.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2,(7):47-51.
[8] 张倩.中外高校区域合作及学分互认比较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