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维诗画的接受看蓝田辋川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
2015-02-28杨晓慧
杨晓慧,张 含
(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西安 710065)
文化旅游是指人们离开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感受、体验各地不同的文化,满足文化介入或参与需求冲动,从而得到了全方位的精神享受的过程。[1]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类型。近年来,我国也大力鼓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部分省区甚至将其直接列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柱型产业。
王维作为我国盛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和画家,在历代诗歌绘画的发展中,受到诸多诗画家的高度赞赏。伴随着名人故地游的发展,辋川作为王维的隐居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本文拟从历代人们对王维诗画的接受以及辋川在王维诗画接受史的重要影响出发,对辋川的旅游开发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以期对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一、王维诗画在我国诗画史中的接受
王维作为我国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以其诗歌和绘画受到历代诗画家的推崇,诗歌方面人称“诗佛”,绘画方面被誉为“南山之祖”。
王维的好友苑咸曾称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2]509唐代宗在《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中也评说道“卿之伯氏,天下文宗”;[2]509后代的评论家誉其为“诗佛”,将其与“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相提并论。[3]王维以其山水诗闻名盛唐,他同孟浩然、裴迪等人结为诗友,形成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山水田园诗派,对大历诗人的创作有极大的帮助。“大历十才子”钱起,其诗作《仲春晚寻覆釜山》,“诗尽有裴、王意”(《小澥草堂杂论诗》)。[4]宋代,梅尧臣的诗作《田家》以及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等六言绝句诗均受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影响。明代,高棅在《五言绝句叙目》中说:“开元后,独李白、王维尤胜诸人,次则崔国辅、孟浩然可以并驾。共诗六十八首为正宗。”[5]清代袁枚更是奉王维为典范,提倡抒写性灵。
王维虽然以其诗画著称,但是在唐代,王维的绘画艺术并不被唐人所接受。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道:“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又若王右丞之重深,杨仆射之奇赡,朱审之浓秀,王宰之巧密,刘商之取象,其余作者非一,皆不过之。”[6]张彦远认为王维绘画远远比不上吴道子和二李诸家。到五代时期,荆浩对唐及五代画家做了重新的评价和排位,他认为王维凭借其“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象写成”已经超越了吴道子以及李思训。[7]宋代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价道:“……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8]明代,董其昌将王维推崇为“南宗之祖”和“文人画之祖”,使得王维的绘画作品获得了极大的尊崇,在后人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地位。
二、蓝田辋川开发的价值及其可行性
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前后,王维买到了宋之问的蓝田别业,对其精心加以修复营建,营建了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等二十个景区。《辋川集·序》:“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2]257王维的《辋川集》组诗正是以这二十处景观为内容,一诗一景,且诗歌与《辋川图》相结合,构成了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审美空间。“辋川”也随之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隐逸胜地,甚至还有人模仿王维的辋川建设“小辋川”,[9]并将其诗命名为《辋川集》。
从历代对王维诗画的接受以及辋川在王维创作中的影响可以看出,辋川的文化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辋川溶洞和辋川峡谷漂流是辋川区域内的两处特色旅游景点。辋川溶洞集山水风光、天然洞景、休闲度假为一体,洞内四十多尊彩绘泥塑,蕴涵着浓厚的道教文化气息,被奉为道家第五十五福地。辋川峡谷漂流为漂流河段4公里左右的自驾式漂流,自然山水优势造就了绝佳的漂流水道,使游客既可以欣赏沿途的自然风景,也可享受漂流带来的快乐。
此外,在距离辋川不远的的蓝田县城周围还有诸多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以水陆庵和蓝田猿人遗址为代表。水陆庵在距离辋川大约10公里的普华镇王顺山下,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内镶有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万物的塑像,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蓝田猿人遗址位于蓝田县东15公里处的公王岭处,198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遗址中发现了人类下颌骨化石和人类头骨化石以及许多的石制品及动物化石,对于探索人类起源及地质环境的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自然景观要数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最佳。公园距离辋川15公里,园内总面积3645公顷,共分六大景区,一百五十多个景点。园内奇峰耸立,沟谷幽深,云海浩渺,素有陕西“小黄山”之美誉,是观光、度假、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
以辋川为中心的蓝田县城,距离西安只有四十公里,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将有利于辋川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目标。
三、辋川的文化旅游开发
1991年,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与蓝田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全国首届王维诗歌讨论会”,此后,蓝田县旅游局将复修辋川别业列为重点开发建设项目。随后在一些王维研究者的文章中都从不同方面对辋川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当前辋川的旅游经济发展主要是以王维辋川旅游区为中心,其中“大唐王维苑”已开工建设,“王维辋川静园山庄”一期工程已完工。但目前辋川的文化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对辋川的文化旅游业进行全面解读,才能够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从而推动辋川文化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结合辋川的旅游开发现状,对辋川的旅游开发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发掘辋川的文化旅游特色,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工程
辋川的文化旅游要建立在蓝田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文化内涵两方面挖掘辋川的文化旅游特色。在外部环境方面,要加快以“大唐王维苑”为代表的辋川参观景点的修建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辋川二十景的修建工程,使游人做到有景可观,有景可思。在内部文化内涵挖掘方面,一方面要细化人物考察和人物相关事件的考察,以及场景的修复再现;另一方面,打造辋川的精品文化旅游景区要“以文化为根、以历史为脉、以山水为魂”,从旅游景点修建、旅游主题活动策划、完善旅游环境等各个层面突出文化的内涵;结合周边的相关旅游资源,打造出精品的旅游路线,吸引游客;开发一些游客参与性、活动性强的旅游活动。通过整体的开发利用,使辋川的山水风光与人文内涵相融合,打造具有浓郁蓝田文化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
2.转变经营方式,灵活经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要打造出成功的旅游景点,必须推陈出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才能吸引游人的参观。
(1)辋川的文化旅游可以与周边的自然景观、乡村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丰富资源的内涵,同时充实参观欣赏内容,增强吸引力。游人出游,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参观较多的旅游景观,感受较多的游览项目,在参观游览的同时,还可以达到娱乐和休闲的目的,因此这就要求辋川要开发建设出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项目,吸引游客的兴趣,使游客在其中流连忘返。
(2)可以把辋川打造成为集休闲、娱乐、聚会、度假、会议一体化的旅游胜地。目前所建造的“大唐王维苑”正是这样的一个场所,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旅游地的旅游收入,同时,参会者也能在会议期间进行娱乐活动,感受自然的美景,愉悦身心,达到增强会议的效果的作用。
(3)将修学旅游与辋川的文化旅游相结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辋川参观游览,让学生在感受自然山水之美的同时,了解关于王维的生平、相关事件、历史知识等等,在解说员的讲解中丰富知识的积累,强化学习效果。
3.重塑旅游形象,宣传出新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树立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形式得到的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服务产品与项目、管理体制与水平、设施体系、交往经历与态度的综合感知,是吸引旅游者前往目的地旅游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必须树立辋川的旅游形象,使游客增加游览兴趣。
在宣传内容上要有所创新。准备不同的宣传材料以满足不同参观者的需求,同时,宣传内容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具有时代特色。
在宣传形式上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可以制作旅游景区的宣传广告,通过借助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对旅游景区的文化进行宣传。建立相关的网站,着力宣传辋川的旅游资源,时时更新其相关的旅游信息,让更多的游览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网络上查找到所需的旅游信息。也可以公开举办王维诗歌朗诵比赛、诗歌竞猜等活动,吸引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赛。开发特色的旅游商品,制作与旅游景点相关的旅游纪念品、纪念画册等等。利用旅游节事活动,加大宣传,如借助名人的生日、忌日等举行纪念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的游览兴趣。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为游客营造便捷通畅的交通环境。可以建立景区外停车场,禁止游客车辆进入景区,加大旅游景区车辆的配置,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2)提高服务接待能力。可以发展农家乐以及中小型的经济型酒店,形成不同档次的饭店,以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住宿、饮食问题。同时加大不同种类的娱乐设施的建设,使游客得到最好的享受。
(3)建立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的咨询服务,做好旅游的引导。
(4)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使旅游文化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专业化的人才可以促进游客对文化旅游景区内涵的理解,传播文化信息。
[1] 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5—16.
[2]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09.
[3] 杨晓慧.从王维诗画的接受看蓝田辋川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82 -185.
[4] 郭绍虞.清诗画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971.
[5] 高棅.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3.
[6]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14.
[7] 杨晓慧.唐五代王维绘画接受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37 -142.
[8] 沈括.梦溪笔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9:179.
[9] 胡祥翰.西湖新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