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015-02-28张萌
张 萌
(新乡学院 社会科学部 ,河南 新乡 4530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张 萌
(新乡学院 社会科学部 ,河南 新乡 453003)
作为一个外来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之间客观存在着诸多“隔阂”,制约了其在中国社会的传播与实践。而中国共产党则通过90余年的不懈实践,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并最终产生了与中国历史与国情高度契合的理论形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历史表明,我党是一个极为重视理论创新的政党,是一个能够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成果既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一脉相承,又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任务紧密结合。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漫长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其在理论形态上的成果与体现,二者一“动”一“静”,勾勒出中国共产党思想创新的历史进程,也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艰辛探索的历史过程,“从初始萌芽认识到科学概念明晰,从探索实践到理论形态形成,从经验积累到认识升华,从领导革命取得成功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都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历程”[1],所以从“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的四代领导人实践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毛泽东思想的确立过程是中国革命从曲折探索到走向成功的过程
从1921年7月建党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15年的时间里,党的领导人先后犯了右或“左”的错误,尤其是三次“左”的错误非常严重:张国焘“左”倾关门主义,瞿秋白“左”倾盲动错误,李立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使中国革命经历了一系列失败。遵义会议后逐渐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分析和批判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并逐步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深刻、完整的认识。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随后又通过《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理论基础。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确认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痛苦的反思、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从1956年到1978年底,近23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证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在中国行不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从总结历史与现实的、国内国际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入手,逐渐扩展到城市,再到政治体制等领域,不断总结和探索,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科学概念首次提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科学地初步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施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紧密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积累了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提出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论述,提出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正确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这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在理论上实现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都将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发展。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所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运用其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相结合,从而得出的基本理论原则”[2]。实际上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等各个阶段中所形成的党的一系列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的最新论述等。而贯穿于这一系列理论始终的,则是实事求是这一共同的灵魂与精髓。这既是该体系与其鼻祖马克思主义相联系的“脐带”,也是维系该体系内部整体性和一致性的共同尺度。
(一)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
3c 1H NMR(CDCl3) δ:8.16-8.13(m,1 H),7.84-7.81(m,1 H),7.59-7.55(m,1 H),7.47-7.45(m,1 H),7.31-7.06(m,2H),7.05-7.0(m,2 H),3.94(s,3 H).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实事求是“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3]。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任何一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的提出都得益于对实事求是“这种态度”始终如一的坚持,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中国的具体国情、具体现实作为观察、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科学思想和理论的过程。
在这个问题上,我党是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教训的。一方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持久战的抗日思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统一战线的策略方法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无一不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另一方面,“立三路线”“王明路线”以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危害巨大的“新举措”“新思想”则无一不是背离实事求是的结果。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
所谓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则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用中国语言将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字,不仅指明了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也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概括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
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都要反对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全面、发展、辩证地看问题,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只有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才能更加自觉和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避免和减少在工作中出现片面性、绝对化和左右摇摆。最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真理形式的主观性,决定了真理必须由实践检验,必须在实践中发展,这是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是以“本本”、主观为标准,是区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和唯心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标准。
(三)实事求是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过程来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的相关最新论述,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首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历来反对脱离中国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他所提出的各种创造性理论,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革命队伍建设理论、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文化工作理论等,无一例外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其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不但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容,提出了解放思想并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他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等,也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
再次,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提出,进一步完善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最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进一步贯彻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胡锦涛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并将其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等,这些同样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髓。
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的国家发展目标,在干部中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强力推动“打老虎”的反腐实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社会问题,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举措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现实政治中的最新表现形式。
三、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高度重视对马、恩、列、毛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
“饮水思源,慎终追远”。要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要保证这种发展的正确方向,就必须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卷帙浩繁,眉毛胡子一把抓肯定是不现实的,要学就只能精选精学,重点学习经典作家的经典篇目。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现实问题学习经典,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当前,对于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围绕活动主题,自觉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提高宗旨意识,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教育实践活动实效。
(二)认真学习、体会、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首先需要我们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种信念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它只能来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以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透彻的理解、把握以及由衷而自觉的践行。要坚决反对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张和要求,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决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卓越能力。
(三)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种理论的生命力来自持续不断的创新,我们甚至可以说创新就是理论的生命,一旦创新活动停止了,下坡路也就开始了。因此,为了保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生机与活力,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和思想创新,“不断提出各种科学的、开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4],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升华的过程,其发挥的指导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引导,上下齐心,不断实践,才能创造出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
[1]李楠.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江汉论坛,2008(7):37.
[2]石仲泉,郑德荣.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之际[N].人民日报,2006-06-28(9).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4]徐光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J].求是,2013(18):18-21.
【责任编辑 郭庆林】
2015-02-12
张萌(1981—),男,河南林州人,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81
A
2095-7726(2015)10-0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