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文化浪潮下的文学生存途景

2015-02-28马晓林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影视剧文学作品媒介

马晓林

(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视觉文化浪潮下的文学生存途景

马晓林

(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电子媒介和消费社会下产生的视觉文化,使文学的承载方式、审美观念、创作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以口头或文字的文学变成影像、视听的文学。图像取代文字创造了全新的文学世界,文学摇身一变大改从前严肃、理性的风格,转而塑造了通俗的“亲民”形象。文学创作不再以作家作品为中心,作家的主导地位被消弭,受众成为主角。本文分析了当今视觉文化时代下的文学生存面貌,并且对视觉文化下产生的文学作品对受众的影响进行了反思,以期探寻当代文学在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发展和前景。

文学;影像;视觉文化

一、“视”不可挡的时代

美国著名社会学者丹尼尔曾经说过,当代的文化已经不再是一种印刷文化,而是变成了一种视觉文化,这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文化变化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从原来的文化正在向以影视为代表的视觉传播文化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已经可以亲身感受到文化传播方式的历史性变化,那就是语言或者说叫文字文化,正在由原来的中心化向边缘化倾斜,取而代之的是视觉传播文化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视觉文化,简而言之就是视觉单位是其基本组成元素,或者说荧幕形象和影视文本主导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

观察一下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电子媒介所携眷电影、电视、广告、摄影、形象设计、体育运动的视觉表演、印刷物的插图化等等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影像已经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认识世界和感受世界的方式越来越依赖于视觉行为,从医学诊断、场所监督、感知世界、获取知识到文学阅读等等,日常生存方式已经变得全方位视觉化与具象化。因此,尼古拉斯·米尔佐夫断言“这绝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正是日常生活本身。”

的确,当大众媒介以不可抵挡的技术力量生产着我们的文化内容,一种全新的社会环境俨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图像打败了文字,占领了主导文化,图像统治了我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对于文学传播而言,电子文学挤压了印刷文学成为主流,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市场经济和媒介技术共同的推动下产生的直观的快感文学淹没了传统冰冷的线性的纸质文学,文学在视觉时代为主导的消费社会里呈现别样的文学景观。

二、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景观

视觉文化时代,印刷文学逐渐失去了往昔的风光和独步天下的骄傲。人们沉醉于影像世界所提供的逼真、形象和刺激的视听效果,而不是像从前一样热衷于追寻神秘的语言文字符号独具的魅力。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下,文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积极依赖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电子媒介寻求自身的更新转变,期待重拾昔日的辉煌。

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文艺作家及作品和影视剧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或者电影剧本。例如,《茶馆》《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黄土地》等,但在90年代之后,文学作品不再是影视剧的来源,从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共生的关系。例如,有些文艺作品是在影视剧热播之后,受到市场的好评,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又出版了相应的文学作品,如《士兵突击》《武林外传》等等。不仅如此,影视剧对文学作品的成功改编,作家也随之名声大震,进而作家的其他作品被再次挖掘,改编成影视剧。甚至有些作家从传统的文学创作变成影视剧的编剧再到制作人,积极迎合市场风向。面对视觉文化时代无数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把在纸上枯燥、乏味,呆板的文字转换成立体生动、活灵活现的一个个场景、人物的再现表演,

对于文学审美观念而言,符合大众趣味成为其最显著的特征。在大众传媒产生的视觉文化时代,文学不再是高居庙堂之上,为少数特权阶级所享有的精英、贵族文化,而是为平民大众生产的通俗、娱乐文化。文学作品脱离了传统印刷文学的庄重、严肃、宏伟、令人深思的特点,依托电子媒介的视听技术,内容变得更贴近人们生活,更具有娱乐性、通俗性从而为广大观众所接受。电影、电视剧要想取得高票房、高收视率,其内容、主题必定是迎合广大受众口味的,甚至有些作品一味地迎合受众猎奇心理,增加大量的性、暴力场景,造成作品低俗化。

三、读图时代的文学隐忧

文学在当今大众媒介环境背景下,俨然退却了阳春白雪的高傲姿态,走向了世俗、走向了大众。以文字为中心转向以形象为中心,改变的不仅仅是文学自身的生产模式、运作方式,更具影响性的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结构。人们沉浸在迷人的影像世界和令人陶醉的娱乐形式中,变得麻木和顺从。消费大众躲藏在虚幻的媒介影像中忘我地体验廉价而又低俗的煽情表演,忘却了现实困境与存在危机,更忘却了对事件反思、内省与批判的存在责任。图像冲击着人们的眼膜和耳鼓,人们越来越醉心于浑然忘忧地欣赏影视节目、随心所欲地浏览图文书,那种青灯黄卷、凝神静思的读书生活似乎离现代人越来越遥远。从文学阅读者转变为视像观看者,那种“一书在手,浑然忘忧”的读书境界再也找不回来了,取而代之的是“沙发上的土豆”或“赛博空间的网虫”。

同时,读者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受到了侵蚀。在传统的阅读行为中,读者会静心地、理智地沉浸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通过主动的思考、想象理解宇宙人生的奥秘,与古今中外仁人志士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对话。但如今,文学作品的视觉化呈现改变了文字带来的冷静、沉思的阅读状态,影视音响使文学体验变得喧嚣、浮躁。人们在享受影视文学的视觉盛宴后,留下的不是沉思,而是一幅幅美轮美奂、光怪陆离的图像带来的快感、刺激和无所作为。人们变得麻木、被动、享乐、满足于现状不知反思。视觉文化下的文学审美体验是一种体力和脑力衰竭的体验,影像包装下的文学看似变得华美、光鲜,但对人心灵的影响却没有起到震慑、滋养、启迪的作用。影视文学如何提升其永恒的社会价值,是当下文学生存亟待解决的问题。

[1]居伊·德波.景观社会评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2001(2).

I022

A

1674-8883(2015)24-0187-01

马晓林(1989—),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影视剧文学作品媒介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