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对小说创作与传播的影响
2015-02-28杨雅文
杨雅文
(广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网络时代下对小说创作与传播的影响
杨雅文
(广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文学的发展随着其依托的媒介而不断变迁,经历了口头文学、书写文学、印刷文学的时代。到如今,随着新科技的应用和网络的普及,文学来到了网络时代。本文着力从横向层面来探讨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题材,进入网络时代后,将会发生怎样的嬗变与发展。
网络时代;媒介载体;小说创作;小说传播
历史长河中,依托于文字载体而源远流长的文化,如果没有民众的参与,如果没有载体的变革,仅靠自身是无法完成转型任务的。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学术文化转型,除去经济、政治以及战争等方面的影响外,物质载体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能被轻视。
先唐时期曾经历过三次重大的学术文化的转型:金文石刻伴随着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转型,逐渐取代甲骨文字;而竹简帛书又成为战国、秦汉之际重要的文字载体,推动了民问私学的创办,诸子百家由此而起。而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则与纸张的发明应用以及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1]由此可见,文学发展所依托的不同媒介载体而带来的不同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当今社会已经迈入网络时代,网络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载体。据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推动网民生活迈向全面“网络化”。[2]
来势汹汹的信息革命,推动着小说文学的载体从纸质文本向电子化的转变。文化载体的革新,使得把握在精英阶层间的文化特权,正遭受着来自大众话语权的挑战。网络及其网络文化不仅冲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也对小说的创作和传播带来了不一样的影响和嬗变。本文主要从横向的层面来考察,小说的创作与传播方式在网络时代究竟有何之变。
一、从创作者角度来看
网络时代的随意写作方式,为每一个人都打开着通往成名之路的大门。同时为创作者们提供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的评价体系,一条靠大众点击率而成名的上升路径。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小说创作者在成名之前大都保持着身份隐匿性,且个性化、职业化的“网络写手”层出不穷,即“人人皆可写作,以我手写我心”。
“网络作家”的称谓在网络兴起之初并不存在,他们多是利用闲暇时间在网络上挥文舞墨的“菜鸟”与“大虾”们,有着群体式的生活状态:累并快乐地在电脑屏前通宵达旦地码字,且没有名利双收的致富路径。当前知名的网络小说写作家也大多非科班出身。网络兴盛之时,他们开始崭露头角。
在2014年12月亚马逊中国发布的2014年度图书排行榜上,本年度最畅销图书的冠军《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作者张嘉佳,便是一位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理科男”。再如,《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本科所学专业则为电子商务、网络编程,与文学并不相关,而是兴趣所致。毕业后他曾从事外贸生意,因经济危机才转行成为网络写手,最后签约盛大文学。其代表作《盗墓笔记》系列于2007年正式出版,九部总销量超过1200万册。2011年则以15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仅次于郭敬明。
不仅如此,网络文学正逐渐受到主流社会关注。2014年初,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国内首个网络文学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学院派”网络写手,天蚕土豆和唐家三少、血红等网络作家一起受聘为副教授。2014年1月,浙江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络作家协会,天蚕土豆、流潋紫等一批网络作家成为协会的副主席,其他省份的网络作家协会也正在筹备之中。[3]
正是得益于网络时代的无门槛平台,才为他们创造了成名的可能。曾经的网络写手摇身一变为如今的网络作家,当初的文化创作生态环境也因网络时代的到来悄然改变,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学”展现平台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二、从小说本身角度来看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学”的突飞猛进令人惊叹。一方面小说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篇幅加长,文学外延不断扩展;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化时代的信息处理成本低,以及作者功利化的追求,使得小说题材呈现低俗化、类型化、套路化的弊端,质量良莠不齐,难出精品。
作为极具冲击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文学也借互联网之势得以展现新的姿态。1994年,中国开始国内“网络文学”的篇章;1995年“橄榄树”文学网站成立;1997年我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海设立,文学网站得以迅速发展。人们也得以从这些网上文学窗口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网络小说。那个时候的网络小说更趋向于一种意识的表达,是作者宣泄个人理想的工具。[4]
2001年,第一本正式出版的网络小说《悟空传》横空出世,写下网络小说界开拓性意义的一笔,小说的出版得到了粉丝们热烈回应。随后,网络小说开始走向商业化路程,大量网络小说网站和网络作家涌现。
但是,网络小说商业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低级趣味的泛滥,缺乏文学性、思想肤浅、歪曲价值观、无病呻吟的小说层出不穷。绝大多数网络小说沦为快餐文学,不仅情节拖沓,更有为追求点击率而故意设计成“虐心”桥段,内容相互矛盾。片面追求功利性,使得其忽略了文学性的发展,以至于网络小说长期难以被文坛认可,可以说是一大悲哀。同时,盗版侵权的肆意妄为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网络小说也随之从萌芽到成长再到成熟,仍在争议中步步前行。
三、从读者角度来看
网络时代的读者并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同时还能积极参与到创作的互动中,与小说“血脉相连”。此外,网络小说的海量涌出,一方面带来草根阅读的文化狂欢;另一方面,海量的背后便是选择的难题。
开放的网络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体验方式、海量的选择空间外,参与式互动更让读者与小说有“血脉相连”的感觉。读者可以随时在文章后留言,或是与网友探讨下一步剧情的发展等。而作者也可在线与读者互动,调动其积极性,了解受众的心理。在这一来一去中,作者更能把握受众的诉求,而这种创作方式与以往传统写作方式截然不同。
互联网的高度开放,使得网络文学创作呈现出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性。在网络时代,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传统界限被打破,读者上升至与作者完全平等又相互交融的地位,作者不再是文本单一的生成者。打破以往的封闭式写作方式,读者与作者交流互动,群体创作参与其中的文学生产在网络时代成为可能。
四、从出版角度来看
网络时代的小说发展至今,其文学价值更受到了多元立体化地发掘,除去出版售卖之外,围绕网络小说IP(知识产权)而形成的产业链正不断地被挖掘。同名影视作品、网络游戏、动漫等各类衍生品层出不穷。
成熟的网络小说作品不仅可用于出版盈利,还可以进行深加工,一部小说诞生后,其IP(知识产权)价值被立体地挖掘,进入系统的全版权运营和开发,这便是网络作家收入暴增的“秘密”。
从2000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改编为电影以来,网络小说在影视改编上十几年来都独领风骚并越演越烈。《蜗居》《美人心计》《泡沫之夏》《后宫·甄嬛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芈月传》《盗墓笔记》等影视作品都出自网络作品。《诛仙》等玄幻题材小说则被开发为同名网游。
此外,纵观亚马逊中国发布2014年度图书排行榜,不难发现社会热点对阅读潮流的影响。排行榜第一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作者张嘉佳,首先在微博上积攒了大量人气,带动其作品畅销。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电影《归来》的热映,推动了同名小说的畅销,这部作品虽然在2012年就已出版,其在2014年的销量是其2012和2013年销量之和的4倍,并成为亚马逊中国年度图书畅销榜的热销作品。[5]
值得注意的是,姜戎《狼图腾》已被中法两国合拍成电影,冯唐的《万物生长》及江南的《龙族》亦宣布“触电”。这说明,影视圈一直都对图书市场的“当红炸子鸡”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只要作品热卖,绝对会有人登门来买改编权。
信息革命的到来,必将推动媒介载体从纸质文本向电子化转变。在纸质载体时代,文化精英主要掌握着话语权。而今网络的普及,特权被迅速瓦解,大众不再愿意听从“启蒙”与教诲,而是要通过网络充分表达自己的话语。因而,小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在网络媒介载体的作用下发生了特定的嬗变和发展。
从目前趋势看,纸质文本的地位正遭受着数据时代的挑战,这恐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纸张的发明改变了古代人的文化生活一样,网络时代的到来,必将逐渐改变我们固有的文化理念、生产流程以及文化传播方式等。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迅速适应日益变化的形势,这是摆在每一位受众面前的思考题。
[1]跃进.纸张的广泛应用与汉魏经学的兴衰[J].学术论坛,2008(9).
[2] [D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3]http://www.fj.xinhuanet.com/2014-12/17/c_1113676828.htm[DB/OL].华西都市报,2014-12-17.
[4]白莲.从经典网文看网络小说的生产与消费[J].语文学刊,2004(1).
[5]凤凰文化[DB/OL] . http://culture.ifeng.com/a/20141211/4 2695897_0.shtml.
G206.2
A
1674-8883(2015)24-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