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新闻在未来新闻传播中的生存空间
2015-02-28宋宣谕
宋宣谕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大数据新闻在未来新闻传播中的生存空间
宋宣谕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如今,数据新闻越来越频繁地在国际顶尖媒体中出现,它是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学科与新闻传播发展脉络在现今时间点上的交汇。当两条发展脉络延伸到未来,新的交点产物就是大数据新闻。大数据新闻可分为大数据辅助新闻和大数据内容新闻,前者的优点在于其拥有定向有效传播和多方向知晓,而后者在于进行概率预测和创造知识冗余,也正是这些优点促使大数据新闻的发生发展。但在大数据新闻真正到来前,媒体还要解决四个问题,包括数据来源问题、大数据思维运用问题、表达形式问题和媒体合作问题。大数据一旦形成后,也会产生一系列隐忧,解决这些隐忧需要大数据新闻制作者和受众一同努力,让大数据新闻能够进一步完善发展,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传播效益。
大数据;大数据新闻;大数据思维
2013年,来自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畅销著作《大数据时代》出版了,大数据思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散,2013年也被媒体称为大数据元年。可早在21世纪伊始,大数据思维已经在传媒应用中萌生,一些国际媒体把精确新闻与计算机辅助新闻进行融合,并不断在这种新闻制作中加入或多或少的大数据思维,制作出了数据新闻。2011年,全球编委会举办首届“数据新闻奖”评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86个媒体带着自己的数据新闻作品参加,这标志着以数据驱动新闻制作的形式已经在国际媒体上得到普遍认可,大数据思维在媒体的新闻制作中开始崭露头角。但数据新闻只是精确新闻到大数据新闻的中间产物,三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以数据驱动新闻制作,通过群体数据反映问题及提出观点,而核心区别在于大数据思维的运用程度,可见“大数据新闻”是如今数据新闻制作者未来的努力方向。
一、大数据新闻的优点
(一)大数据辅助新闻的定向有效传播和多方向知晓
当大数据思维运用在新闻的传播环节,就产生了能够进行准确送达的大数据辅助新闻,然而大数据辅助新闻的优点不仅仅是作用于受众,其效用是起到多方向知晓的功能。大数据辅助新闻在制作过程中会记录每个受众的所有访问行为,如更倾向浏览哪种新闻,在某种新闻上的阅读时间和在哪种新闻上进行了什么样的评论等等,并将它们进行数据化和云计算以产生一个受众的全面评价记录,媒体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受众推送理论上受众将最喜欢的新闻,以提高传播效果,受众将加深与媒体间的黏性,媒体形象将得到提升,媒体获得第一轮优化。当将媒体的所有评价记录总和成为一个数据库后,多方向知晓的效果开始形成。商业媒体可以将受众的行为进行总结,并将所有受众进行层次分类,将分类结果与广告主共享,再将广告像大数据辅助新闻一样推送给特定的受众。
(二)更具吸引力的深层新闻
(1)进行概率预测的新闻。新闻的真实性始终是新闻制作的第一要义,于是新闻只会对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因为他们是真实的,新闻制作只要做到传播时没有偏差,真实性就可以保证。但对未来,大数据新闻将改变这一切,新闻对未来的看法会不局限于不负责任的臆断,它会运用eviews等软件对过去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无偏线性有效估计,可这种计量经济学上的估计存在核心问题,那就是它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回归得到的概率预测有待商榷。可大数据解决了这一问题,数据的海量将样本无限接近于总体,概率预测变得更加真实,即使数学预测无法确保因果关系,但如此真实的概率也可以给人们以足够的参考。
(2)创造知识冗余的新闻。大数据新闻超越表层新闻的优势在于能给人们带来豁然开朗般的知识冗余。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社会学家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得出结论,一个组织中,剔除了和组织中所有人有密切联系的一个人对组织的不良影响没有剔除了和组织外的很多人有密切联系的一个人严重,这就是超出了以前我们认知的知识冗余。通过分析数据,并连接新闻事实,新闻可以呈现的不仅仅是“是什么”,还有“为什么是这样”的知识冗余。这种评论性的结论之所以能在新闻中存在,因为结论背后有真实的数据作为支撑。能在新闻中反映出知识冗余的媒体会在媒体竞争中轻松获胜。
(3)循环新闻。作为媒体,可以将原有的新闻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将这些数据存储在媒体的自有数据库中,通过分析处理,得到知识冗余和概率预测,从而将旧闻变成新闻,将“数据废气”循环利用下去。制作循环新闻的主要挑战在于,编辑能否具有从过去新闻中寻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数据的能力和将过去新闻的文本转化成数据的能力。循环新闻的优点在于,新闻的数据来源于媒体自身的“旧闻数据库”,数据获得成本小,且循环新闻将基本成为独家报道。
二、大数据新闻真正形成前所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关于数据源的开放
中国媒体的数据新闻制作落后于世界顶尖媒体,大数据新闻的形成也遥遥无期,产生这种情况的首要问题在于媒体获得数据相当困难,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大数据新闻以数据为制作基础,合理的数据来源是大数据新闻的制作保障,《华盛顿邮报》能不断进行高质量数据新闻制作的前提在于美国政府做到了大量数据的有效统计与公开。先后建立的Fedstates.gov、USA spending.gov和Recovery.gov等国家数据公开网站,数据内容丰富并被多方面分类,还基于用户的需求,网站上可以下载多个数据分析工具,网站还对数据进行监管,这样的数据公开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二)关于大数据思维的应用
大数据思维就是把多方面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发散性的结论,不同方面数据和结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性最强的几个因素将成为说明问题、得出结论的主要问题,这比单纯地通过纯数据说明问题要准确得多。大数据新闻的产生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媒体编辑不仅要有新闻素养,还需要有大数据概念和寻找并处理大数据的能力,这种多项能力编辑算是社会稀有人才,获得他们是需要成本的,大数据新闻在实力雄厚的媒体中率先产生的概率更大。
(三)关于表达形式的下限
大数据新闻的真实性来自数据的真实,而读者往往会质疑这些数据是否确实存在,这时的大数据新闻有必要展示数据以便让媒体对这些数据的应用切实负责,也让读者可以求证。一旦大数据新闻要说明数据是在得出相应结论的过程中如何运作的,可视化的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意图把数据简单地植入新闻是不可能的,海量数据在新闻中出现会让新闻变得无比冗长。而时间线和图表也只适合展示结论性数据,具体的大数据内容无法表达。上述问题最佳的解决办法是大量使用链接功能,大数据新闻的数据将会在新闻背后潜伏,读者可以在与新闻的互动过程中得到数据,一些有较强大数据思维的数据新闻媒体已经用这种形式的雏形来传达数据本身和信息了,而这种以大量链接展示与新闻有关数据的表达形式是有基本要求的,这个要求就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传统纸媒将不能合理地传达大数据新闻。海量链接形式将成为大数据新闻的表达下限,这要求大数据新闻媒体需要把一定资源投入制作新闻的硬件和相应的技术人员上。
(四)关于媒体的合作
媒体制作大数据新闻要寻求多种合作,政府、机构和受众都是媒体的潜在合作对象。例如,在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就和百度搜索合作,推出《据说春运》这档节目,用大数据思维和LBS技术向受众展示了和春运有关的信息,但这种与机构的合作往往是有一定实力的媒体,这些媒体有资源和机构互惠互利。但如果媒体实力尚不足以应对资源要求,由于大数据新闻的制作成本高于普通新闻,大数据新闻形成前所面临的上述三点挑战也都对媒体自身资源有具体要求,实力不足的媒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一种没有投入的合作——众包。在现今,数据新闻已经运用这种以大众力量服务自身的方式来不断发展自己,最典型的例子是数据新闻中文网。一群数据新闻爱好者在这个网站上分享数据新闻的相关资源,包括优秀的数据新闻本身、数据新闻制作工具的介绍和个人对数据新闻的思考与认识,正是众包在推动数据新闻中文网的发展。众包这种媒体和受众进行合作的形式有效节约了资源,在未来,拥有一定实力的媒体可以通过众包来降低大数据新闻的制作成本。那些实力不足以应对大数据新闻成本下限的媒体,亦可以通过众包来实现大数据新闻的制作,众包将是未来助力大数据新闻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关于大数据新闻传播可能产生的隐忧
大数据新闻有其固有的优点,正是这些优点在吸引着我们去靠近它,去不断努力发现要实现大数据新闻前还需要克服的种种挑战,并想方设法去寻找这些挑战的解决办法。但大数据新闻也一定会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这些缺点会对社会和大数据新闻本身产生一些隐忧,这些缺点同样值得我们去寻求办法加以修正和不断思考。
(1)大数据新闻的错误产出。大数据新闻在制作过程中,一个隐忧会始终干扰着媒体的大数据新闻制作者和大数据新闻本身。大数据新闻应该是一种“精美的少数派报告”,制作过程中的疏忽和错误将影响大数据新闻的结论,产生错误的概率预测或知识冗余,这相当于传播一条引经据典的假新闻,势必对社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反过来对媒介形象也会造成毁灭性打击。然而在制作大数据新闻的过程中却极其容易产生错误,例如,大数据的选取会存在遗漏或多余的不恰当可能性,大数据虽然有海量数据,但毕竟是接近总体而非能够替代总体,有概率发生少量有效数据没有被纳入大数据,而大数据却集体无效。虽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机会极小,但更多的数据遗漏情况是发生在大数据新闻制作者没能把所有显著数据类型都考虑到。
(2)数据产权与数据隐私的矛盾。大数据新闻在传播一段时间后,机构会去重视新闻中数据的产权问题,受众则会开始关注这些数据可能带来的隐私危害,即通过网络和大数据新闻的数据富集,人们可以较容易地了解他人的隐私,这点也正是维克托迈尔在继《大数据时代》后出版的《删除》中重点讨论的担忧,是大数据新闻可能带来的社会隐忧。而机构对数据产权的越发看重和受众对数据隐私的越发担忧会产生相冲的矛盾,最终会加剧社会矛盾。数据的产权问题和隐私问题之所以会产生,本质上在于大数据记录的是每个个体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想法,总结并存储大数据的机构会越发重视数据的可收益性,不会主动删除数据以减少自己数据库的竞争优势,从而增加了数据保存时间甚至到永久。
(3)数据与新闻的兼容难题——去故事化和大数据新闻的曲高和寡。除了上述大数据新闻可能带来的传播与社会隐忧,受众对大数据新闻的反应也许会阻碍这种传播模式的发展。人们先天就有乐于接受简单事物的偏好,新新闻主义对新闻传播的启示正是向人们强调了这一点,大数据新闻的出现是为了解读新闻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去美化新闻的故事性,这一点带来了重要的“遗憾”,大数据新闻中没有调动受众的兴趣要素。动用更多资源塑造的大数据新闻虽然比表层新闻更有价值,但如果受众中追求故事化和娱乐化的受众占有比重更大,大数据新闻不得不面对没有市场的窘境。这种情况最终会表现为成本不能回收或利润小于其他带有故事性和娱乐性的新闻,制作大数据新闻的媒体源将无法获得理想的收入,也就无法把足够的资源再次投入下一轮大数据新闻的制作中。大数据新闻也将终结于自身的曲高和寡。因此,大数据新闻将会在拥有丰富资源禀赋的发达国家和新闻业务发达的国家中率先出现,至于能否长时间存在下去,取决于该国是否有良好的受众素质,同时那些受众环境并不理想的国家能够复制大数据新闻的传播模式,但没有条件做到将大数据传播模式维持发展下去。
即使大数据新闻也许会带来一些不可调和的隐忧,但其固有的优点所带来的效用要远远超过隐忧所带来的损失。受众在阅读新闻的同时,不仅能获得表层新闻所带来的信息,大数据新闻带来的概率预测和知识冗余势必会影响受众的思想,相当于对受众进行一次系统的教育,让受众获得更多。我国新闻媒体在数据新闻制作的竞争中处于后发,但没有显著的表现出后发优势,这证明媒体的传播形式创新是要先知先觉的。大数据新闻就媒体自身而言,是未来的新闻也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从理论上讲,它将带来不可估量的传播魅力,媒体率先应用大数据新闻将会抢占未来新闻制作的制高点。相信在未来,大数据新闻会不断发展,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史安斌,廖鲽尔.“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和前景[J].理论前沿,2014(2).
[3]喻国明.从精确新闻到大数据新闻[J].青年记者(下),2014.
G206
A
1674-8883(2015)24-0026-02
宋宣谕,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