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科后汉语教学状况调查分析
2015-02-28李炎婷蒋桂磊
李炎婷,蒋桂磊
(新疆农业大学 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高校预科后汉语教学状况调查分析
李炎婷,蒋桂磊
(新疆农业大学 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汉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各高校对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关注较多,而忽视了预科后的汉语教学,通过对新疆三所高校预科后汉语教学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少数民族;预科后;汉语教学
近年来,新疆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预科阶段汉语水平的提高及教学状况较为重视,而对其预科后的汉语教学状况关注较少。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而不间断的过程。现阶段各高校的预科教学结束之后,少数民族学生只要通过MHK考试,汉语成绩达标就能进入专业学习,而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各高校都实行汉语授课,由此可见进一步学习汉语尤为重要。基于这种现实情况,为了进一步了解预科后专业课教师的汉语教学状况,本文针对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三所高校预科后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三所高校的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的少数民族专业课教师和专业汉语课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统计法、观察法、访谈法。
本次调查发放专业教师教学状况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与三所高校的少数民族专业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存在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与图表统计,少数民族专业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对于问卷题目进行了客观的解答,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结构不够合理
表1显示,调查的30位少数民族专业教师中,七成以上是民考民教师,两成以上为民考汉教师,这种师资配备现状势必会影响学生汉语的进一步学习。
(二)部分专业课教师汉语水平不能完全胜任汉语授课
表2显示,八成以上的教师汉语水平是达到相应汉语标准的,六成以上的教师在对现在的专业汉语教学或者专业教学方面,认为问题不大,也就是说存在一些汉语水平能力上的问题,极少数教师认为自己的汉语能力在专业教学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在汉语口语表达这一项目上,超过七成的教师认为汉语口语能力“还可以”,两成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强,通过仔细翻阅调查问卷,做出“很强”选项的教师基本上为民考汉教师。在使用汉语授课时间上,八成少数民族教师用纯汉语授课,一成以上的教师在使用母语和汉语交叉授课,极个别教师在使用母语授课,虽然很多教师授课过程中使用了汉语,但是超过八成的教师认为用汉语授课不太容易。所以这些数据表明,现阶段部分少数民族专业教师的汉语能力不能完全胜任汉语授课。
(三)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上呈现不足
表3显示,专业课教师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提高汉语教学业务能力方面仅占到了3.33%,偶尔提高汉语教学能力方面占到七成,两成的教师没有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己的汉语教学业务能力,从调查问卷上可以看出,这两成教师基本上为民考汉教师。九成以上教师很少参加有关专业或汉语运用能力方面的培训,八成以上的教师参加过教研活动,但效果欠佳。
(四)专业课教师对使用汉语授课方式持不同观点
表4显示,80%的专业课教师支持现行的专业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两成的专业教师不支持汉语授课。超过五成的教师认为专业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很大帮助,四成以上的教师认为专业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一些帮助,没有帮助这一选项上没有教师做出选择。这些数据表明,虽然专业教师对授课方式持不同的观点,但是间接还是在肯定汉语授课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是有帮助的。
(五)专业阶段是否开设专业汉语课程各高校不统一
表5显示,三所高校中仅有一所高校——新疆农业大学在专业阶段开设了专业汉语课程,其他两所高校均未开设。而在调查问卷中94.33%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在专业阶段开设汉语课程是有必要的。极个别教师认为没有必要或者无所谓。根据问卷所呈现的数据,从教师层面上来看,开设专业汉语课还是很有必要的。
(六)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形式单一
表6显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上是闭卷的形式,基本上没有出现开卷或者其他更灵活的方式,在与专业教师访谈过程中,从专业教师那里得到一些信息,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差,诸如论文这种类型的考核方式无法独立完成,即使完成的,主要存在抄袭、剽窃的严重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七)专业汉语教材很重要,亟待进一步改进
表7显示,没有专业汉语课教师认为现在使用的专业汉语教材很好,超过六成以上的专业汉语教师认为使用的汉语教材比较好,超过三成以上的教师认为专业汉语教材一般。超过七成的教师认为现在使用的汉语教材和专业课关系很大,超过两成的教师认为关系不大。数据表明,现行汉语教材与专业课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所以各高校有必要进一步修订专业汉语教材。
(八)各高校较重视汉语授课,学生不重视专业学习
表8显示,五成以上的学生对学习专业的态度表现出较积极的一面,两成的学生表现为不重视,两成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超过七成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很重视专业课程汉语授课,三成的教师认为学校对专业课程汉语授课比较重视。数据表明,每所高校都很重视专业课程汉语授课,而作为学生却表现出积极性不足,欠缺学习动力。
三、原因分析
按照本次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及个别专业教师访谈记录,通过分析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出以下相关因素。
1.专业课教师个体差异是直接或间接产生教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直接与预科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就是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专业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汉语运用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专业学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汉语水平较高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较强,直接或间接产生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为施事者与受事者的关系,民考汉教师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不会担心汉语表达方面出现语法错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而汉语运用能力较差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可能偶尔会出现语法错误、失误,课堂讲授过程中会思考向学生释放的信息是否完全正确,要作为受事者的学生从教师那里直接得到准确信息,比先得到错误信息,再进行辨析,然后再接收,效果好得多。
2.专业课教师对使用汉语授课的认同程度是直接影响专业教学的主观原因。在问卷调查中,有个别专业教师选择了不支持使用汉语授课,究其原因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汉语运用能力较差,使用汉语授课较困难,不能够胜任汉语授课;另外一个原因是对汉语授课没有认同感。但现行的专业教材全部为汉语版教材,如果对汉语授课不认同,势必使专业教师对课堂教学产生反感和消极情绪,这一主观原因对专业教学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3.专业汉语课程设置及专业汉语教材是影响专业教学的客观原因。预科后大学生从结业开始,一般情况下不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汉语学习中,因为MHK考试一旦通过,汉语成绩合格之后,只要专业课程达标就能顺利获得毕业和学位证书,对于结业的预科后大学生,没有专门针对后续汉语学习的督促机制和体系,加之专业课程负担较重,没有相应的汉语课程和学分作约束,学生会轻视汉语运用和学习。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部分专业教师对现行专业汉语教材持否定态度,说明专业汉语教材存在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而学生普遍觉得专业汉语课对学好专业课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衔接不够紧密,专业汉语课程设置和专业汉语教材亟待学校做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这些外在因素成为影响专业教学的客观原因。
4.各高校对预科后汉语授课的重视程度是影响专业教学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各高校对预科汉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因为这关系到预科学生是否能顺利进入专业阶段的学习,但是对于预科后专业汉语教学重视程度稍显不足,因为社会形势的需要,内地预科学生又分配到新疆各所高校进行预科,每所高校都强调要加强对内地预科学生的培养力度,现阶段预科后专业汉语教学有稍微被搁置的趋势。在关注预科教学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预科后专业汉语教学。
四、对策及建议
结合问卷统计数据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少数民族预科后专业教师教学现状况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汉语授课制度。结合表2出现的问题,部分少数民族教师并没有严格执行汉语授课制度,学校及学院应加强监督和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汉语授课制度,保证汉语授课的质量。
2.加强专业教师及专业汉语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结合表3中出现的问题,部分专业教师的汉语能力对现在的专业汉语教学及其他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专业教师没时间提高专业教学业务能力,教学单位没有针对专业汉语教师的培训和进修计划,这些方面应该加强。
3.各高校在专业阶段应开设专门的汉语课程。结合表5,少数民族学生在预科阶段学习的都是汉语基础知识,而进入专业阶段接触的都是汉语专业知识,在专业阶段开设汉语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4.修订专业汉语教材,使之进一步完善。结合表4和表7中出现的问题,专业汉语教材很重要,关系到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部分专业汉语教师对教材的评价不是很高,说明一些专业的专业汉语教材存在一定的问题,各高校应该专门组织有经验的相关专家对专业汉语教材进一步修订。
[1] 董晔,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后汉语应用能力及高校汉语教育现状调研[J].语言教学研究, 2011,(2).
[2] 周殿生,等.谈高校汉语授课与新疆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J].民族教育研究,2003,(3).
An Analysis of Post-preparatory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LI Yan-ting, JIANG Gui-lei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830052)
Learning Chinese is a gradual process. At present, many colleges pay much attention to teaching Chinese during preparatory stage, after which the Chinese teaching are ignored. This paper, based on questionnaire on post-preparatory Chinese Teaching in three universities in Xinjiang, has found out some problems, analyzed the causes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Chinese teaching; ethnical group; post-preparatory
G642
A
1009-9549(2015)01-0077-04
2014-12-10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项目(040413C03)
李炎婷(1982-),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双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