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研究

2015-02-28安英全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广电广播电视少数民族

安英全

(天祝藏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甘肃 武威 733211)

浅谈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研究

安英全

(天祝藏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甘肃 武威 733211)

少数民族的广播电视事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体的节目,对于满足少数民族同胞的精神需求,丰富广大边疆百姓的文娱生活,普及科学文化、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广播电视事业正是站在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第一线,既要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又要发挥大众传播的舆论功能。如何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道路,还需要广电人为之不断努力。

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传播效果

少数民族的广播电视事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体的节目,对于满足少数民族同胞的精神需求,丰富广大边疆百姓的文娱生活,普及科学文化、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以笔者所从事的藏语广播为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0年就开办了藏语广播,如今以央广藏语频道、西藏人民广播电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打造出了《西藏新闻联播》《中国西藏之声》等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优质节目,其声音不仅覆盖藏区同胞,也同时在向全世界传达关于神奇西藏的全面资讯,成了国内外走进新西藏、了解藏民族不可或缺的传媒窗口。但是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在发展中还存在例如制作水平不高、节目内容有限、传播渠道单一等许多问题,需要新一代广电人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解决。

一、提高语言技巧,提升广播节目艺术品质

内容对于传媒行业是王道,我的少数民族语言广电事业目前正从最开始的单纯党政宣传喉舌到全方位覆盖的居民生活服务努力过渡,这期间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提升广播节目的艺术品质:一是优化传播内容,做听众爱听,讲民族故事。二是整合提升制作水平,在节目编排、专题策划、互动环节上不断创新。三是完善广电事业的人才储备,为表现突出的干事提供外出培训机会,大力引进优秀的新型创意人才。四是优化资源配置,引进企业合作,注重与市场合作,优化软硬件设施。

二、注重语言规范要求,突出少数民族特色

针对少数民族的新闻传播具有其独特之处,关于其语言本身也各具特色,在实践工作中播音人员应该注重研究本语言的发音技巧、语调语气、方言特色,不断关注语言本身的发展演进。与此同时,编辑人员应该在节目的内容选材上多加留意,在语言文字、文化习俗、节庆宣传上钻研学习,立足于少数民族的本族语言优势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共享相通的民族文化背景,以此得到广大群众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在认同。针对少数民族展开的传播内容,可能会涉及比较复杂的敏感内容,这需要一线工作在节目内容中表达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对民族间差异的深度理解,不断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传统精华,并在内容编排上发扬光大。例如,201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制作了一档专题节目《解读佛教生命观》,解读佛教对生命的诠释和理解。类似这样的节目不仅没有回避宗教题材,而是积极发挥了教义教化大众的作用,在广大听众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真正做到了春风化雨般走进百姓心间。

三、拓展对外传播,发挥地缘与语言优势

少数民族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听众不仅限制于境内,在海外也有很大的听众群体。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这正是少数民族语言广电节目可以大显身手的又一领域。就西藏自治区而言,多民族时代居住于此,疆域辽阔,地域条件特殊,南部与西部自东而西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国境线长约3842公里。少数民族语言广电节目应该立足于边疆地缘优势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共通性,可以有效促进与周边邻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域的和平发展、长治久安。对外传播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截止到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央级省级广电节目都已经实现网络同步播出。在互联网时代新形势的帮助下,打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只要节目内容是足够优质,在天涯海角都会拥有受众,海外游子也可以听到家乡之声。少数民族语言承载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精华,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外积极拓展传播渠道,为民族精神的传扬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整合听众互动,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引导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整合转型,少数民族语言广电节目也应该紧跟形势,积极应对媒体变化带来的机遇。改变以往对听众单向的传播形式,积极通过互联网吸收群众的声音,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语言节目中,加强本民族的参与感。例如,通过搭建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同步节目内容,建立与受众的高效联结,以此建构有效的评估体系,将群众的反馈及时应用到节目的内容规划和形态创新上来,积极打造栏目的品牌效应,将曾经单向传播的电波声音完成多层次多互动的全媒体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的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创作导向,以“为人民服务”为节目制作主旨,挖掘社会新闻,关注民生热点,热情讴歌来自人民中间的优秀感人事迹,在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广泛介绍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意识,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优势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调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促进爱国主义的理性发展。

五、结语

2014年9月举行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少数民族语言的广播电视事业正是站在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第一线。承载着传达党的路线方针、宣传党和国家的自治政策、对外宣传阵地的等党政喉舌功能。少数民族语言的广播电视既要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又要发挥大众传播的舆论功能。如何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道路,还需要广电人为之不断努力。

[1] 哈艳秋,齐亚宁. 2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研究述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1).

[2] 龙丽双.少数民族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原则与编辑技巧[J].安顺学院学报,2012(05).

G222.2

A

1674-8883(2015)14-0114-01

安英全(1979—),男,甘肃天祝人,本科,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播音员,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

猜你喜欢

广电广播电视少数民族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广电视频云技术的应用
EPON在广电双向网改造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