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电视美食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2015-02-28尹心彤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美食节类节目电视节目

尹心彤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试论电视美食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尹心彤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食节目让人们眼前一亮,但是随着节目的发展,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介绍电视美食节目的背景入手,结合当下社会中美食节目的特点,分析出美食节目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食节目;现状;发展

一、引言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两季节目的播出,美食问题又引起了当下社会的共鸣。伴随着这股美食热潮,大部分的美食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是节目质量却有所下滑,为此美食节目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找到问题根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电视美食节目的背景

(一)美食节目的起源

世界范围内最早的美食节目出现在英国,当时正值二战爆发之后,英国政府为了大力扶植战后经济,加强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发展。20世纪50年代,BBC开展了三个广播频率,分别是娱乐节目、家庭服务类节目以及“第三频率”。由于战后的英国十分贫困,人们认为食物只有充饥的作用,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乐趣。直到Marguerite Patten这位主持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一时间引发了万人空巷的场景。30年后,又一部名为《Family Fare》美食节目在英国开播,这个节目总是通过简单的方法制作美食,使得制作方法立即传播开来,为当时的美食界打入了一剂强心针。随着《Family Fare》美食节目的成功,世界各个国家都开始纷纷效仿,也都或多或少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

几年后,加拿大电视节目公司邀请美籍华人甄文达先生担任主持人的节目《Yan Can Cook》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截止到目前《Yan Can Cook》的全球播放量已经超过了2000集,拥有近20亿观众,在全球75个国家中播放。1993年,日本电视台策划了世界上第一个烹饪大赛节目《铁人料理》,该节目一经推出便成功问鼎收视率排行榜,之后也被许多国家相继模仿。[2]

(二)美食节目在国内的发展历史

早在1962年的台湾就出现了以中式菜肴为主的烹饪教学节目,随后又出现了《星期餐点》,但是这种美食节目并没有引起多少台湾人的注意,直到二十年后推出的《傅培梅时间》的大火特火,才真正在台湾掀起了一股美食节目的狂潮。现如今,台湾已经有十余个美食节目,比较熟悉的就包括《型男大主厨》《美凤有约》等节目,节目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内地开播了专题性栏目《为您服务》,在这个节目中会不时地提到美食话题,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直到1999年刘仪伟的《天天饮食》节目的出现,虽然节目时长只有10分钟,却打开了饮食节目在内地电视台的大门,让老百姓系统地认识到了美食节目这一形式,为之后的美食节目打开了局面。2001年,中国烹饪协会推出的首个竞技类美食节目《满汉全席》,取得了不错的民间反响,从此之后,美食生活类与美食竞技类节目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3]

三、电视美食节目的现状

美食节目在我国发展至今,已经呈现了三足鼎立的趋势,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电视美食节目内容和内涵,三种趋势包括:第一种是教人如何做菜的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通过现场做菜和现场解说的形式进行节目录制,其中包括《美女私房菜》;第二种是厨艺比拼类的节目,通过联系民间厨师能手的方式,或者是请来明星助阵,让他们在现场通过竞技来一显身手,这类节目包括《美食美客》;第三类主要是讲解各地的美食,通过对比来彰显各地美食的特色,这类节目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喜欢品味美食的人或者是家庭主妇,此类节目首推《舌尖上的中国》。

由于上述三个节目的收视率比较高,在民间的反响比较热烈,下面通过对这三者进行逐个分析:

《美女私房菜》是凤凰卫视打造的,主持人为具有“中国第一美女主持”称号的沈星,该节目通过美食来达到交朋友的目的,更是创造了美女与美食的节目特色,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美食乐园。这个节目中的菜肴并不是观众所熟悉的家常菜,而是网罗祖国各地的美食以及特色菜肴,使观众在欣赏节目之前就打下了问号,由于没有见过,所以增添了神秘色彩。之后才在评论员的娓娓道来之下,解开了菜肴神秘的面纱,让观众了解了美味佳肴背后的奇闻异事以及苦难生活,为美味之外披上了丰满的故事外衣,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美食美客》为央视的一档美食竞技类节目,在美食竞技节目方面,之前或多或少也有过,但是都没有这个节目那么深入人心。由于之前相关节目受众比较少的原因,更多的人并不了解美食与竞技之间能够有何关联。透过这一场场的比赛,每场比赛的主题各不相同,让观众在欣赏美食的同时,还能够替选手捏一把汗。一直以来,竞技类节目往往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它能够挑起观众的好奇心,通过悬念方式让观众永远不知道最后的赢家会是谁。再加上时下火爆的饮食环节,更是让观众学到了许多关于烹饪技巧方面的知识。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纪录片,由我国中央电视台打造,主要记录了中国各地五湖四海的美食生态情况,透过多个角度展现中华美食,来体现出美食对于中国人在生活、伦理上的影响。这部纪录片在美食领域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我国饮食产业发展到现下最合时宜的美食节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关注吃本身的时候还应该更加关注美食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百姓对于饮食文化的认识,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四、我国电视美食节目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

随着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媒体行业内部发生了重大变革。电视为我们呈现的节目越来越丰富,美食类节目不断增多,所涉及地区和内容更加广泛。回顾我国电视美食节目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碎片式阶段,发展到了今天的创新式阶段,美食节目实现了创新发展的突破。

(一)美食节目的萌芽期

最初涉及美食元素的电视节目是央视播出的《为您服务》。这档节目属于生活服务类节目,并不是完全针对美食的,而是对某些地区的饮食进行“碎片式”的传播,内容相对粗浅,人们只能通过节目对某些饮食进行简单了解。但是这档节目却是美食节目雏形,各个地方电视台陆续创办类似的生活服务节目,其中涉及了一些事物的烹饪技巧,类似科教片,趣味性不强。

(二)美食节目的发展期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美食节目开始突破瓶颈,进入了发展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刘仪伟主持的《天天饮食》,这档节目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家庭厨男”的形象深入人心。节目不仅为大家讲解做菜的方法,还将与食物有关的知识融入其中,增强了趣味性,观看价值更高。

(三)美食节目的创新期

进入21世纪,人们对美食节目的关注不仅仅在于美食本身,而是更加注重美食背后的文化。美食类节目将更多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进入了创新期。节目中不仅介绍特色美食的制作技巧,还介绍该种美食的发源地以及象征意义,精巧的制作不仅在视觉上带给人们冲击,更多的是引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古语讲“民以食为天”,说明食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不再是“果腹”这样简单,开始研究吃的内涵,讲究在吃的过程中享受生活。当代美食节目的制作恰好满足了人们这一要求,选题更加谨慎,选取食材注重自然新鲜,制作过程也融入“绿色”的理念,达到“吃的健康,吃的享受”这一境界,从味觉上的享受上升到了精神上的享受。

当代美食节目不再局限于演播室内,而是用镜头将人们带到美食的发源地,展示当地人们制作美食的过程,讲述这种美食与本土人的渊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近两年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其中有一期节目就是介绍吉林松原地区的查干湖冬捕。节目中不仅描述了当地人用大锅烹饪鱼的各种方式,还展现了冬捕仪式,介绍了仪式的来源和意义。当代美食节目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加入了更多的感情成分。

五、电视美食节目的不足

(一)节目风格雷同,大量跟风节目涌现

我国是一个较没有创新力量的国家,大部分的电视节目形式都要从国外借鉴,购买国外节目的版权。然而当一种节目形式在中国银幕火爆之后,便会导致之后有大量的跟风节目涌现,这类跟风节目只能短时间在当下潮流内分得一杯羹,这阵潮流过去之后,没有人会记得它们,只会记得当时开创潮流的优秀电视节目。美食节目也是如此,在我国,这类节目的模仿痕迹十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给电视观众造成视觉疲劳,从而感受不到美食节目的乐趣,导致了节目影响力下降,最终只能惨淡收场。

(二)节目大量植入广告,影响观看感受

从之前很火的美食节目《那小嘴》的停播中不难看出,观众看节目看的是美食,如果只知道一味地在观众的腰包里掏钱是会令观众厌恶的。其实电视节目中加入广告的现象本来很常见,观众对适度的广告也能够允许,毕竟没有赞助商的金钱,哪来的节目。但是当节目的本质被金钱所扭曲时,观众自然能够看出其中道理,也就不会为节目提供收视率。

(三)节目不够平民化

美食节目往往自说自话,并没有与观众形成有力的互动,制作的一些美味菜肴往往距离观众的现实生活很远,如果长时间进行这种稀有菜品的展示,会大大降低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兴趣。从原则上讲,美食节目在我国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就是通过美食记者的调查可以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工作,这一点很多节目都没有做到,即使是做到了也只能做到隔靴搔痒,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电视美食节目的发展

(一)加强深度报道

众所周知,我国饮食行业的现象不容乐观,在街边经常出现小摊位拥挤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街道的卫生状况。然而通过近几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让百姓在挑选食材上谨小慎微。美食节目的社会责任在于能够为饮食安全问题严格把关,在饮食节目的未来发展规划中,应该加大以记者为中心的理念,把视角深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提高节目的深度。例如,可以通过与民间互动,记者直接访问各处的大排档场所,通过现场录制的方式对饮食问题进行曝光,既能够在今后提高大排档的卫生档次,还能够为饮食节目增加收视率,在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加强专业水平

一个专业团队的影响力绝不仅仅是几个人作用的相加,通过对诸多电视节目的总结,不难看出一个专业团队对于节目质量的重要性。团队能够为每个人水平的发挥提供碰撞的机会与条件。从《舌尖上的中国》这一节目就能看出团队专业水平的重要性,剧组要在节目开展之前,对相关的节目、文献、材料进行了解,确立除了制作大纲,还要注意拍摄当中的细节问题,通过剧组人员反复的研究落实,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拍摄,对于拍摄完成之后的素材,团队人员开始进行了不分昼夜的剪辑、配音、配乐等工作,通过最终呈现出来的节目效果,可以断定“专业”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多么重要。

(三)加强创新途径

上文说到,我国电视节目最缺少的就是创新性,在美食节目的未来发展中,要多加强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口味也一直在变,深究其原因就是观众喜欢接受自己没见过的节目形式,如何在现有的饮食节目框架中打开局面,就成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的关键所在,不能够仅停留在现有的模式中运作。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丰富的内容上增加形式上的改动就是创新,在这方面可以和其他国家学习,注意这里的学习指的不是抄袭,而是学习他人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这种思维来创新节目,才是长远的发展手段。

(四)加强实用性能

现下的美食节目与现实生活贴近较少,往往在追求题材新颖的同时忽略了节目本身的终极目的,更多的手段往往用在形式包装上,减少了美食的本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所以才根据南北不同气候条件,创作了无数的美味佳肴。这一点其实能够在刘仪伟主持的《天天美食》中找到,当时的节目形式比较单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如现在富足,节目中的美食紧贴生活,让老百姓能够触手可及,可能早上看的节目,中午就能以这个节目作为菜谱进行烹饪。所以说,加强实用性是当下美食节目发展的重中之重。

七、结论

饮食节目的兴起,一方面通过饮食途径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另一方面又能够为现实的百姓餐桌提供可以借鉴的素材。但是节目数量的繁多并不代表质量上的进步,编导们还是应该下足功夫,多推精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 肖婉.媒介生态视域中的新世纪中国电视美食节目研究[D].上海大学,2014.

[2] 侯晓宁.辽宁电台《今天吃点啥》节目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1.

[3] 李岚.美食也娱乐——电视美食节目的多样化发展趋势[J].新闻实践,2005(05):41.

G222.3

A

1674-8883(2015)14-0055-02

尹心彤(1994—),女,山东济南人,就读于渤海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

猜你喜欢

美食节类节目电视节目
彩虹镇的美食节
美食节
校园美食节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