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视节目女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的势能分析

2015-02-28刘钰清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势能电视节目主持人

刘钰清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中国电视节目女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的势能分析

刘钰清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当前对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研究在高校学科系统里是基于“广播电视播音”学科的基础之上的,它的上位是“广播电视学”和“新闻传播学”,而在实际的主持人培养中是依托“应用语言学”来指导,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言”,或者说是研究语言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方法。不能否认,应用语言学对播音学科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如果把“播音和主持”仅仅看成是一种语言现象,这样的学科视角显然是偏窄的,因为它忽视了播音主持行为中语言以外的传播现象的存在。本研究从女性学的角度来看传播领域,着力于电视节目女主持人作为女性媒介形象,借鉴西方学者对大众媒介的女性主义批判,对电视节目女主持人做出系统的、多元化角度、多层次的群体性分析。

电视节目女主持人;势能

一、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势能”这一概念的解释为:“相互作用的物体由于所处位置或弹性变化等而具有的能量”。而笔者将这一典的物理学术语援引入传播学中,力图考察中国电视节目女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的所具有的势能(能量)。那么这种“势能”具体又指什么呢?

笔者认为,电视节目女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介话语权的代表者,她们通过对电视节目的主持,将一定量的信息传播给受众。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女主持人和受众产生了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势必对传播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又可区分为正面的推动作用和负面的阻碍作用。所以,本文的“势能”就是指在传播的过程中,电视节目女主持人通过与受众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正、负能量对传播效果的综合影响。

二、受众的需求与期待

(一)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心理需求

大体上,我们可将受众在欣赏电视节目时的心理需求分为三种,即求真、追善、逐美。

求真,是受众对其所欣赏的电视节目作出评判的最基本标准,受众所需要的“真”,主要是指电视节目所传播给他们的信息具有真实可靠性。我们从传播者的角度看:一方面,真实可靠是新闻的命脉,是对传播信息的最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电视传播作为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途径之一,因科学文化知识容不得虚假,所以电视节目所传播的信息也必须真实可靠。

追善,是受众对其所欣赏的电视节目产生的最基本心理诉求,受众所需要的“善”不仅包括感官上的愉悦与满足,更包括精神上的舒适与提升。所以,受众在欣赏电视节目时总希望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来自精神上的愉悦,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良善之处,寻求到发于内心的情感满足。

逐美,是受众对其所欣赏的电视节目呼唤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一个电视节目只有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受众心理需求时,受众才能在欣赏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使其审美感官和审美情感得到满足、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得到提升,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二)受众对女主持人的期待

社会学的观点认为,每一个人都担负着多重角色。对主持人而言,其不仅仅肩负着职业角色、社会角色,更担负着公众人物这一特殊角色。因此,我们将以此三种角色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来分析受众对女主持人的期待。

首先是对女主持人职业角色的期待。因为作为职业的女主持人是某种信息的传播者,受众自然会对女主持人产生相应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准的期待。例如,专业的基本功底是否扎实、所主持节目的知识储备是否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反应速度是否突出,还有诸如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敬业爱岗等具体的职业规范的期待。

其次是对女主持人社会角色的期待。女主持人除了在工作中所从事的主持职业外,在社会生活中,她们更是一个拥有家庭、朋友的社会化的人而存在。因此,受众对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也会产生多方面的情感期待,如期望女主持人能够孝顺父母、热爱家庭、带人真诚热情等。

最后是对女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的期待。电视节目主持人因为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她们更多时候是作为公众人物,受到受众的监督。受众对公众人物的女主持人的期待主要有三个方面:适度的公开,即受众渴望更多地了解女主持人的私人生活;公益,因为追善是受众最基本的心理诉求。因此,受众也期待公众人物的女主持人能够更加的善良,有公益精神;公信,即公众人物的女主持人要有一定的公信力,受众也要求女主持人的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公信力。

三、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与女性自身特点

女主持人作为节目主持人中的女性群体,她们自然包含着与男性不一样的,并且是女性自身独有的特点。那么,我们需要清楚这类女性特点是什么?这类特点又是如何结合女主持人这一职业而发挥作用的,即女主持人的自身特点又是什么呢?

很显然,男、女两性是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女性自身有更多的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著名学者爱理斯在《人性》一书中将女性的那种相对于男性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他说:“女人体态轻盈,较娇弱,较重感情,较柔顺,凭借直觉行事,较热情,偏重分析,富于同情心,关心具体事物,变化无常,完全受心境支配,感情乐观,较审慎,更文雅,勤奋而不懈怠”。[1]笔者饶有兴致地对此段论述进行了分析,将女性所具备的特点大致概括如下:女性在身体形象上具有柔弱、亲和之特点。

从思维能力上看,女性的语言能力较男性更优秀。研究表明,女性语言表达能力比男性发育得早,在语言的流畅性以及叙述文句的长度、语法、造句、阅读能力等方面,更是显示出特有的优势。脑神经学家研究表明女性多倾向于形象思维,其思维特征具有形象性、鲜明性和生动性,所以女性更善于形象思维。同时女性的形象记忆也优于男性。

从情感特征上看,女性在精神上比男人更为敏感。精神分析法研究表明,女性比较容易接受暗示。所以女性在与别人相处时显得十分机智,能够很快适应别人的性格和情绪,同时也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

四、女主持人所具有的正、负势能

结合上文,我们需要反思女性自身的这些特点是如何影响女主持人的?它们对在传播过程中女主持人的传播效果产生哪些正、负能量的影响呢?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即在前文的基础上,笔者着重分析表现女性自身特点的女主持人与节目主持人的要求有哪些共同点和差距。我们可以将那些共同点理解为女主持人所具有的正势能,而差距看作女主持人所具有的负势能。

(一)女主持人的正势能

从职业素质上看,一是由于女性具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描述能力较男性更强,从事主持人行业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在主持过程中,更容易表达清晰,将信息准确地传播给受众。二是由于女性在精神上较男性更为敏感,善于形象思维,所以她们更容易发现信息、收集信息,从而扩大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量。

从身体素质上看,一方面,女性的外部身体形象,容易给人以亲切感和柔和感,从而使得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女主持人的形象,对其传播信息的信赖度也更高,从而增强了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女主持人亲切的身体外部形象,容易获得受众的信任,受众也更乐于与其进行互动,从而满足受众在化被动为主动的心理诉求。女主持人身体的柔弱、优美,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对美的追求与享受。

从心理素质看,女性的情感更为敏感和丰富,观察能力和适应性也更强。这使得女主持人在主持性的传播过程中情感更加丰富,受众感到更加真实,从而满足受众求真的要求;女主持人更易于缩短观众同屏幕的心理距离,引发观众的参与感和亲切感,满足观众的互动需求,特别是在谈话类的电视节目中,女主持人更多地展现出理解与包容,更容易与现场嘉宾进行沟通,从而营造出一种融洽的沟通氛围,满足受众的情感需要;此外,女性在沟通中更善于倾听,更容易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容易与受众有更多更深入的沟通,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女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增强传播效果。从传播来源上看,女主持人温和的外部形象可以给观众以亲近感,从而建立观众对信息的信赖;从传播方式上,女性情感丰富,更擅沟通与表达,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将信息传播给受众;最后在传播对象上,女主持人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对电视节目求真追善逐美的心理诉求,更好地满足受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要求,更好地实现受众主动参与,寻求互动的要求,从而增强了传播效果。

(二)女主持人的负势能

(1)自身的不足。首先表现在较缺乏特色。笔者认为,女主持人缺乏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形象塑造单一。当今中国电视节目女主持人大多都被塑造成美丽大方、温柔善良、端庄典雅的知性女人形象。如我们所熟知的倪萍、曹颖、李湘、董卿、鲁豫、杨澜等都是这一类形象,并未逃脱这一形象的约束。第二,主持节目类型单一。目前的节目类型是以新闻播报类节目和娱乐综艺类节目为主。对于新闻播报类节目,基本处于性别和谐的考虑多为一男一女从事,所以女主持人从事这一类型的主持更多的是节目需要。而女主持人自主选择的方面,则更多地落在了娱乐综艺类的节目之中。对于专业知识要求较强的财经、军事、体育等类型的节目,女主持人涉猎较少,即便是新闻播报和综艺类节目,女主持人也很难真正地深入人心。女性以其感性的思维方式为特点,而新闻分析这种逻辑理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女主持人只能停留在播报层面,而很难展开深入的分析。综艺娱乐类节目的女主持人则多选择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女性,真正能够在娱乐综艺类长期主持的女主持人并不多见。例如,同样是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何炅就比李湘主持的时间更为长久。第三,缺少创造力。女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多数都是墨守成规的,很难有创造和突破。

(2)传播中的不足。如今,电视台衡量女主持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其外部形象,绝大多数的女主持人都可以堪称美女。美女主持人在给受众以美感享受的时候却也有其弊病的存在。受众对节目本身的关注与受众对主持人的关注形成了冲突,特别是对男性受众而言,他们可能更为享受女主持人带来的视听感受,反而忽略了传播内容。女主持人特别是美女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使得传播效果受损。而对女性受众而言,则会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女性受众对女主持人的排斥和反感。作为普通人的女性受众,很难不对光鲜亮丽的女主持人产生羡慕甚至是嫉妒的情感,从而演变为反感众,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另一种倾向就是对女主持人的喜爱,进而转为模范与追捧。女性受众的目光也将转移到主持人的穿着言谈举止上,而忽略了真正要传播的信息。所以女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很大的不足就在于其对信息的干扰作用。

女主持人的公信力不足。女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公信力不足。因为女性更多的是感性思维,并且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亲近有余而威严不足。受众更愿意与女主持人进行生活琐事的互动,而思想上的互动却很难触及。因为女性的公信力不足,所以在涉及专业知识的节目领域中,女性担任主持的很少,而女性任的是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即便在新闻节目中,女性的角色至多也是播报者,而很难成为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思考者、启迪者。

五、结论

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电视节目女主持人在传播中所具有的正、负势能是由其与受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笔者主要通过对受众、电视节目女主持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国电视节目女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势能。笔者之所以突出这一重点,是希望本文的论述可以启示在今后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可以更加注重电视节目女主持人的作用,尽量避免造成女主持人负势能的因素,同时尽量发挥女主持人的正势能,从而使受众获得更广泛、更深入的信息,真正增强传播的效果。

[1] 应天常.节目主持人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2.

[2] 约翰·菲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8.

[3] 爱理斯.人性[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5:89.

G222.2

A

1674-8883(2015)14-0045-02

刘钰清(1993—),女,河南安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势能电视节目主持人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动能和势能”知识巩固
“动能和势能”随堂练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动能势能巧辨析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