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县域行的经营策略
2015-02-28南通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南通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县域行的经营策略
南通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基石,商业银行县域行作为直接服务广大客户的经营行,在新常态下,必须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以保持业务经营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对县域行业务经营的影响
(一)速度规模出现拐点。伴随着延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也是桴鼓相应,规模急剧扩大。地方经济在追求GDP增速中,高投入,大融资,广布局,驱使并倒逼着商业银行县域行为了市场份额不断去增加投放,持续去高成本揽存。但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回归常态是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而金融赖以生存的经济运行基础发生质的变化,必将导致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速度与规模出现拐点,步入一个较长期的中速发展状态。
(二)经营效益有所下降。新常态下,央行提供流动性的闸门将不再无条件无限制地放开,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将不可能持续快速增长,因此,依靠存贷总量扩张产生丰厚利差的规模性效益将会下降。而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速度的加快,网络金融的异军突起,社会直接融资的比重将会不断上升,商业银行对优质客户的议价能力将会削弱,最基本的传统盈利模式形成的净利差将不断收窄。
(三)信用风险不断加大。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这个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高速增长下的很多隐匿风险将逐步显现,并从经济社会领域向银行业蔓延和传导。长期以来过度的投资融资、过度的授信用信这种高杠杆撬动形成的产能过剩和部分领域泡沫化,将使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控上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互联网金融、各类投资基金公司等新金融业态的纷纷崛起,将进一步加剧金融脱媒化趋势,对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形成的冲击不可低估。从银行业层面看,社会资本和外来资本进入银行业领域的准入条件会更加放宽,为了直面客户争取市场,这些新的银行主体将主要布局在县域城区和乡镇,传统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将会受到进一步挤压。而在现有的县域银行业间,为了减少风险,那些资信好、业态好的优质客户,将会在新常态下成为竞相争夺的对象,竞争的程度会更为激烈。
二、经济新常态要求县域行业务经营回归常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处在业务经营第一线的县域行,必须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竞争手段、驱动机制上主动积极地去适应新常态,找准各自在新环境下的发展路径。
一是在经营理念上回到常态。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速度的适宜和内涵的提升。因此,县域行必须切实改变以往主要依靠资产扩张来实现外延增长的理念,尽快走上集约性、均衡性、低成本的发展之路,告别短期行为,追求健康发展。
二是在经营方式上回到常态。新常态环境下,县域行要对多年来的传统经营方式回头认真审视,改变传统思维定式,摒弃贯性经营方式,并从各自的基础条件出发,将经营重心回归到客户基础建设和培育上来,扬长避短地调整和重塑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精准作出方向性选择。
三是在竞争手段上回到常态。国家三部门出台通知叫停了“冲时点”,这种政策信号彻底“撞醒”了各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那种依靠不计成本抓狂式的月末、季末“冲时点”来抢占市场份额的手段将不再可取,那种希冀通过“犁庭扫闾”的盲目散单营销来争夺客户的方式也将成为歧途。竞争唯一出路必须回归到服务这个中心上,必须在服务的差异化和优质化上寻求新出路。
四是在驱动机制上回到常态。在新常态下,县域行必须彻底改变单纯依靠绩效、资源高配“打强心针”来博取业绩的做法,彻底改变依赖礼品馈赠、觥筹交错的重成本强力推销方式,要将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业务品种的创新、系统高科技的创新以及业务流程的创新,作为未来业务经营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经济新常态下县域行的经营策略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因此,县域行要秉持稳健经营的策略,提升对市场的研判能力,切实创新增长方式,在服务经济社会的大局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理性化确定增长目标。随着地方经济从跨越式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的质量将上升到战略高度,靠投资拉动的量能扩张将转变为精细化的质量提升。这就要求县域行审时度势,主动将增长目标调整到“中速、安全、增效”上来,不再盲目攀比追高速,不再急功近利扩规模,将主要精力放到经营方式转型、经营流程优化和管理方式精细化上来,形成并依靠竞争上的优势和管理上的先进来争得主动。在具体目标的定位上,要以地方经济的发展态势为基础,以县域行自身的条件作考量,在主体经营指标的确定上,做到科学合理,留有余地。但这并不是说县域行的经营目标一定要与地方经济的增速捆绑在一定比例上,那些客户基础好、资产质量高、负债结构优,且风险管控到位的县域行,也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越”,只不过要理性地把握好度,避免一曝十寒。
(二)多元化布局资产负债。地方经济转入新常态,政府的投融资规模和方式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县域行传统的“资产规模×净利差”盈利模式将风光不再,高成本追逐负债规模的动能也将收敛,多元化布局资产和负债,将成为新盈利模式的核心。因此,县域行要切实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要求,合理调节和摆布好资产负债比例,并尽可能确定在最佳盈利点上。资产的布局要回归实体经济,逐步向中小微、新型经营主体分散;产业的选择要逐步转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上来;金融产品的选择要逐步向投行化、证券化等方向拓展。在负债结构上,要更加注重总量的稳定性,避免大起大落,逐步减少高付息存款的比重,将营销的重点放在较低成本存款上,放在资本和财富管理上,放在大力拓展客户形成的“蓄水池”效应上,并通过对客户的精心培育,实现客户群体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三)扁平化重塑运行机制。在面临和依存的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县域行应将其内在的运行机制作出相应的战略性转型,扁平化重塑运行机制。目前,商业银行县域行内部管理架构普遍存在厚重、套叠现象,中间环节多,信息传导慢,业务流程长,在业务经营中能灵敏捕捉信息、精准拓展客户、及时调整营销方向的“轻骑兵”作用难以淋漓尽致发挥。因此,要在新常态下赢得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将整个内部运行机制与市场无缝接轨,让业务经营的发展方向与地方经济转型的大势同轨共频。在机制重塑上,要以平行作业、横向通畅为导向,整合部门和条线的管理职能,彻底改变责在多头或数岗同责的弊端,使岗位和职能的设置完全服从于服务客户流程的需要,形成高度灵活、协调统一,有效链接市场、零距离服务客户的扁平化运行模式。
(四)差异化打造竞争优势。新常态下,市场竞争的特点将由以往数量扩张为主的竞争转为质量型和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而县域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最好的出路在于独辟差异化的蹊径。首先,在经营方向上形成差异。如农业银行自上而下建有完整的“三农”服务体系,这是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因此其经营的重心应放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放大。其次,在产品创新上形成差异。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产品的“跟随性”和同质化,个性产品创新普遍滞后。如全社会老龄化问题相当突出,养老服务产业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需求,而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专属产品还很鲜见;再如针对“新市民”、异地农民工可横跨地区融资的联动产品也亟待开发,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再次,在营销文化上形成差异。商业银行都有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但真正将企业文化倾注到营销过程中、浸润在产品上还普遍做得不够。企业文化依托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人们在享受称心如意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能得到一种特色文化的熏陶,那商业银行间的差异性将会凸显出来。因此,县域行要将企业文化在员工中进行沦肌浃髓般的培育和深植,在整个经营活动中,让企业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打造出业界独特品牌。
(五)个性化提供金融服务。由于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企业兼并重组将势在必行,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等生产小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的产业组织会不断涌现,而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也将渐成主流。县域行要在战略上占居这些领域的高地,必须从个性化服务上打开局面。如为新型经济实体度身定制全方位、多层面的金融解决方案;为产业转型客户提供资本证券化以及资本重组等创新型金融工具;为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提供各具个性的财富管理服务;为不同财富水平和不同理财偏好的客户提供各类个性需求;为有特殊需要的客户提供特殊的金融产品等。个性化体现在特殊性、差异性,因此要前瞻性研究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性需求,加速产品创新升级,让客户随时可以依据自身爱好获得中意产品。
(六)专业化打造营销团队。新常态下,信息技术和产业的深处融合,将催生新兴业态旁枝逸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人口的转移以及自贸区复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等,都将会衍生出更多的行业和产业。现阶段,在县域行中,懂产品、善营销、能管理的可能不乏其人,但能深度掌握市场规律、精通除银行业务以外的产业和行业知识的却是凤毛麟角。随着产业的分化、新业态的崛起、社会分工的多元,县域行的客户经理要抓紧行业产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对营销对象的深度认识。管理人员也要逐步加强对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市场走势的研判能力。精湛的业务技能加丰富的行业知识,将有助于在纷扰复杂的市场形势下,不断提高在“乱花迷眼”中的客户识别能力,提高在“雾里看花”中的精准营销水平。有了专业化的知识,还要有专业化的团队,要以细分市场的原则,将县域行管理层中后端前移,混合组建多支面对不同市场领域和不同客户群体的专业营销团队,直接接轨市场,打造出多支善于占领市场、能够占据高地,敢于担当、勇于突破、开拓创新、作风硬朗的专业团队,以持续保持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七)网格化覆盖服务功能。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在调结构中,产业格局会发生变化,原有布局的物理空间也将随之调整,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和集聚型发展,也会涌现出更多的专业化园区,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一些国家级、省市级的重点镇也将逐步形成。面对产业布局的调整和行政区划的变化,县域行要主动应对,加快原有网点布局的调整和结构的优化,并根据片区、带区的产业和客户特点,在网点间实行差异性的特色服务,使网点的服务功能在片区、带区发挥到极致。在物理网点服务半径未能到达的区段,要加强自助服务网点的建设,同时在所有行政村加强和完善便民服务点的建设,并依靠电子机具的支撑,实现域内金融服务全覆盖。
(八)常态化防范信用风险。步入新常态后,长期以来高速增长中沉积下来的诸多矛盾和隐形风险,将会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显现和暴露出来,如投资拉动形成的高负债经营、规模的无约束扩张造成的产能过剩、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增加带来的后续发展乏力等,都将给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过去相当一个时期,县域行信贷投放的重点基本集中在地方支柱产业上,而支柱产业往往是以制造业为主,其中高负债率现象十分普遍,最近几年各地出现的不良贷款,大都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的底线和生存线,一旦失控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陷入沼泽。因此,县域行必须将信用风险防控作为在新常态下重中之重的大事,常态化地切实抓好,健全防控机制,加强综合研判,该退出的要果断退出,并通过对高成长性优质客户的介入,对资产结构进行“洗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风险的识别应有一个辩证的思维,即不能因单个企业出现风险而否定整个产业和行业,也不能因整个产业行业的向好而忽视单个企业的风险。这实质上是要求县域行既保持对风险的高度警觉,又保持对实体经济的科学判断,从而在今后的业务经营中抓住战略机遇,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长:石慧执笔: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