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结构转移新趋势与产业结构优化
——基于中国视角
2015-02-28葛瑶
葛瑶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国际产业结构转移新趋势与产业结构优化
——基于中国视角
葛瑶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兴起,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与此同时,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也在逐渐深入。文章从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和新的发展趋势入手,分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的制约因素,探寻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当前我国应抓住国际产业新一轮的转移机遇,更好地利用国际间产业转移的助力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
产业结构转移;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一、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现状及特点
国际产业转移通常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其必要的条件是各地区间经济技术和吸收的差异度,通常是在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源要素重组和优化配置的必要产物,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必然结果。
表1 战后三次国际产业转移路径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
国际直接投资、国际产业间贸易、合约性国际生产和外包等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典型形式。其中,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并且只有在形成一定规模时才能推动国际间产业的转移[1];国际贸易下的产业转移表现为某些产业在原产国没有增加产能的空间时转移到能促使其继续发挥产业优势的国家,从而促进国际间产业的转移。产业经过合约的方式进行转移是指该产业的产能合约化。此外,不同的国家间产业转移的方式会有所差异:发达国家间的产业转移主要有兼并、联合生产等促进产业间交流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常见的是相互投资方式,目前这种形式占到全球50%以上,且集中在高碳型的制造行业。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特征
国际产业转移的环境和内容在不断变化促使国际产业的转移规模也快速增加,国内外研究产业转移的理论也日趋完善。比较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包含刘易斯提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和雷索德·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讲到的价值链相关理论。国际间产业转移的一些基本特征如下:(1)国际间产业的转移开始时期集中在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和制造类产业。(2)从国际间产业转移的组成看,国际产业间的分工是主导,产业内的分工是辅助的形式。(3)就当前来看,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向大多数都从发达国家转到发展中国家。
(三)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与新趋势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进以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使得国际产业转移成为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1.产业间转移的方式多样化,转移速度也有所加快,层次化提高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强,国际间产业转移的方式也日益呈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首先,国际间产业的转移已经改变了单调的投资方式和股权转换的模式,转变为包括单一转换方式的集合化产业结构转移方式。包括独资、收购、合资、兼并等等。其次,间接投资的速度明显比国际直接投资要快,规模要大。最后,国际企业并购重组,推动产业贸易和产业投资增长较快速的发展,成为了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此外,收购兼并国外企业比自主新建企业要快,时间短,能充分利用收购的优势,所以越来越受欢迎。这将逐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加速各国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产业的转移层次出现不断提高趋势,表现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传统型产业向新型产业、从制造类产业转向服务产业、从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等倾向。并且,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的转移层次有望逐步提升[2]。
2.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关联产业协同转移趋势明显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跨国企业放弃了传统产业转移阶段的投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动地引导并激励海外供货商到产业的承接国家去投资,在发展配套产业的同时构建相关产业群,旨在能将产业链整体搬迁、转入接受其转移的国家或地区。新的产业链转移,使得相关产业链也能够快速发展、转移,形成了产业集群的网络,增强区域间竞争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而且能够保障国际间产业转移快速展开。
3.跨国公司成为产业转移主体,非股权形式的外包备受关注
当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的生产、投融资金额、贸易、科研等方面的绝大部分市场。其中,这些外企的子公司有过半的份额在发展中国家,可见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于经济欠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迄今为止,跨国公司仍然掌握世界上超过80%的新技术,主要是因为其投资能力强和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尤其是对于向中国这种经济发展起步晚、水平低的国家而言,要想实现产业成长和结构调整必不可少的要借助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3]。上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全世界的资源配置以及各国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实现了跨越国家、地区、行业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快速发展壮大。
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最引人关注的是非股权参与外包的形式。作为国际间产业的转移主体,跨国公司将那些价值链非核心环节活动转包给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去完成。目前,外包形势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尤其是欧美国家跨国公司大部分的离岸外包项目都安排在了亚洲市场。
二、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及趋势分析
(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还有很多不利于持续发展问题值得注意。主要包括农业的基础水平比较薄弱、工业技术缺乏开发能力、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产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低和国际竞争力不足,同时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1.产业结构层次低。长期以来对外商投资的引用和依赖导致我国在加工制造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格外突出。这种趋势日益普遍,有涉及面广、扩张范围大的特点,在一些新兴行业中低端产能扩张现象也常有发生[4]。
2.服务业发展受压制。由于缺乏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自主研发、设计管理类的分工细化方面投入,同时我国长久依赖于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环节和产业链条高端环节缺失。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和升级都受到长期压制,国民收入的水平很难提高。就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跟发达国家和同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比较而言,我国目前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3.国际贸易中的摩擦有加剧趋势。一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增加得益于数量增加的弥补作用,这也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地位上处于链条低端。此外,我国的出口近年来增速日益加快,受外资控制的产业想要拓宽发展通道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让外资占有了国际分工的主要利益。据了解,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企业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在过度地使用资源、恶化当前环境以及牺牲劳动者福利的过程中来实现快速发展的。国际间贸易的保护主义倾向越来越强成为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摩擦日益增多的不可忽略因素。
(二)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1.国民经济的服务化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经济有朝服务化方向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消费日益偏重于需求服务、生产服务,产品在国内总需求中的比例有下滑趋势,第三产业已经是主导着经济增长的产业。第一,从消费来看,随着人们将以前的“生存”需要转变为追求“发展和享受”需要,全国人民的教育需求,文娱,医疗,住房条件和其他生活的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的便捷与非物质消费服务消费支出增加了消费支出的人口比例。第二,从生产和经营角度分析,全世界的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将有互相融合的倾向。通过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充分揭示的特征,从中等收入的开始,服务化是提升全球产业链上制造业竞争力和发展速度的紧要方式,相关企业利润都越发依赖于除加工制造环节的其他性环节,向不断拓展的业务活动范围内的服务进军。
2.工业中高附加值的比重有所上升
通过工业化的长时期积累,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不论是生产的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未来发展的趋势将会朝着两个路径演变。一是由于比较优势的提升来带动研发和设计能力,从而促进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快速进步,着重是从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创新驱动进行改变,达到“中国智造”甚至是“中国创造”,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如电子、生物医药)比重将会大幅上升,而简单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的比例将有下降倾向。二是建立营销的网络,以提升销量、品牌竞争能力为基础,发挥现有生产能力,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促成“中国品牌”,争取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将主要以装配制造业的自主研发为主要模式。第二,城镇化快速发展致使原材料型的重化工业中近期内还有增长的空间,但是增长速度有明显的放缓趋势。第三,消费品产业依旧是我国参与到国际分工的重心,最主要的是努力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
3.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提升,融入到经济全球化
中国逐渐进行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建设,未来要将利用吸引外资作为主导,积极地参与到全球范围内的要素优化配置中进行国际间分工。一是向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进行提升。中国企业将实现从简单的组装,零部件制造,先进的装配和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向研发以及流通营销等高端环节的上游攀升,逐步地提升国际分工的水平。二是对外投资促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延伸。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域投资建造加工基地,主要是利用低成本优势转移国内即将失去自己比较优势的行业。在较发达国家选择技术的供应商,结合成熟的技术优势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对于发展水平更加高的国家,经过投资科研、兼并以及合资办厂等方式,结合其市场及资源,缓解我国在产业升级中急需的高端要素难题。
三、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
(一)形成良好的国际产业转移环境,充分利用外资优势
当前中国应广泛地承接国际间产业转移,扩大外资的利用规模。我们须认识到承接产业转移实际上就承接了外资对本国该产业的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外资有着其强大助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广泛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来扩大我国外资利用的规模,同时提高了外资利用质量。同时,也应该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承接服务外包的业务。优化外商的投资结构最主要的一点是要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积极引导外资的投资方向朝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方向发展。除了引导外,还要设置一定程度的门槛以防止投资结构低水平扩张,防止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服务外包成为一种新的产业转移方式,对产业承接国的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优化外资利用质量。
(二)推动产业结构梯度转移,培育本国的跨国公司
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取得经济的长效稳定发展并取得发展的优势地位必须依靠“走出去”战略。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浪潮方兴未艾时期,我国实现推动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甚至向外转移就务必要培育本国跨国公司。打造具有本国特色的品牌和服务的同时,利用跨国公司将本国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占据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5]。同时可以通过发展跨国经营促进本国产业的更新换代,拉动产业快速升级。这也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措施。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首先,要缩短国内产业发展的地区间极差。农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持,加快农业的现代建设是缩短地区间产业发展极差的首要措施。而且我们要利用各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层次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经济、承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转移产业。其次,企业要注意技术方面引进、吸收和创新等机制建设,努力进行技术方面的研发创新,逐步缩小不同区域间产业的技术极差。最后,改进创新我国工业化发展战略,坚持走以服务业带动农业、工业的发展道路。加强三大产业间的联系,利用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促进我国产业的协调发展,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积极发展新型产业
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也带来了发展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相冲突的问题。因此,必须抛弃以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思路,承接产业转移时一定要把好生态标准关。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念,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甚至加快立法,确立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产业政策重点[6]。同时积极地发展新型产业,如发展低碳产业、绿色产业等等,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张少军,刘志彪.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5-8.
[2]曲玥.区域发展差异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J].西部论坛,2015,(1):42-45.
[3]蔡昉,王德文,曲玥.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2009,(9):4-14.
[4]曲玥,蔡昉,张晓波.“飞雁模式”发生了吗?[J].经济学,2013, (9):758-776.
[5]范海洲,邵春燕.我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趋势[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12.
[6]肖志鹏.关于我国产业转移与就业结构变动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4,(33):125-126.
New Trend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i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
Ge Yao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many new features appear in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ition.Meanwhile,the influence on industry transfer in china gradually increased.To seek new ideas abou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al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ition,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new trend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ition analyzes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our industry i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al. China should seize the new round chances on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ition at present,and make better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ition to boost the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ition;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121.3
A
1672-0547(2015)04-0010-04
2015-06-29
葛 瑶(1984-),女,江苏扬州人,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价值与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