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2015-02-27朱廷娟
朱廷娟
习惯是人们后天形成的一种自动地去做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习惯一经形成和巩固就不易破除,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一、习惯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对人的一生将产生重大影响
习惯本来是人脑形成的一种暂时的神经联系,但经反复强调以后,就形成了固定的联系。即使受到故意的抗拒,也会顽固地、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习惯的稳定性。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各种习惯,除非遇到致命的打击,否则是不易改变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是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是十分有益的良好习惯,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心情愉快、事业有成。相反,不好的习惯将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事业无成,坏习惯还有可能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指针。三个面向其核心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胜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教师要想高质量、高标准地去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外,还要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为这是关系到他们能否成功的大事。因此,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每位教师都要竭尽全力在德、智、体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习惯,这样做对学生、对学校乃至对国家都是十分有益的。下面谈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首先,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教育,并让学生知道哪些是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班主任和各科任课老师要多向学生讲好的习惯,如早晨早起,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该做的作业抓紧时间完成且要独立完成,讲究卫生,课外活动要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等。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表现出良好习惯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其次,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可以说,改掉不良习惯和形成良好习惯是同样重要的,有的同学平时做作业时爱跟别人商量、对答案,到考试时总考不了高分,原因是没有了拐棍。还有的学生早晨不愿早起,快上课了才匆匆起床,顾不上吃早饭就往学校跑,到上午第三节课饿得受不了,从而影响了学习,久而久之又得了胃病;更有甚者抽烟、喝酒、小偷小摸,将来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对于这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改掉,必要时也可给予严厉的批评。
三、教师要配合家长给学生做好表率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老师经常迟到,在课堂上抽烟、讲课不认真、经常和同事闹矛盾等,学生心里会怎样想?家长常看电视、垒“长城”、喝酒至深夜,学生身临其境,结果只能是效仿,坏习惯就逐渐养成了。因此,老师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学生和孩子面前更应注意。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培养的方法又多种多样。愿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重视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