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障碍因素识别

2015-02-27华,

贵州农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平武县障碍因素绵阳市

李 华, 马 丽

(1.绵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2.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四川 绵阳 621010)



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障碍因素识别

李 华1,2, 马 丽1

(1.绵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2.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四川 绵阳 621010)

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以绵阳市为例,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绵阳市及其所辖9个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通过计算各指标的障碍度,识别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绵阳市2002—2012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的拉动因素为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水平和资源环境安全水平是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2011年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平武县发展良好,安县和梓潼县为中等水平,三台县、游仙区、北川县、江油市、涪城区和盐亭县为中下水平。应加强科技、资金和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地提高资源的减量投入和循环利用水平,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 区域差异; 障碍因素; 绵阳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1],循环经济理念被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活动中,形成了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其以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资源化(recycling)的3R原则为指导,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降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以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评价,了解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对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多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趋势进行分析[3-12],较少采用计量方法分析发展障碍因素[2,13-16],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也较少见。因此,笔者以绵阳市为例,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2002—2012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计算各指标的障碍度,对限制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识别;同时,对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分析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障碍因素的区域差异,据此提出促进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2—2012 年《绵阳市统计年鉴》、绵阳市及其所辖各地区相应年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绵阳市农业局和绵阳市统计局的调研数据。

1.2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处理

根据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特征,从农村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角度[4-5],并结合综合性、相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1],构建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17];同时,采用参考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2,14],对于具有正作用(促进作用)和负作用(阻碍作用)的指标,分别采用以下公式处理:

(1)

(2)

表1 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3 评价指数

采用加权函数法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3],公式为:

(3)

(4)

1.4 障碍度

基于因子贡献度和指标偏离度,构建指标障碍度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识别[3-4]。因子贡献度和指标偏离度的计算公式为:

Uj=RiWij

(5)

Vj=1-Zij

(6)

式中,Uj为因子贡献度,表示单项指标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Ri为第i项分类指标的权重,Wij为第j个单项指标的权重。Vj为指标偏离度,表示单项指标与总目标之间的差距;Zij为各单项指标通过极值标准化法得到的标准化值,计算公式为:

(7)

(8)

式中,Xij、minXij和maxXij分别为单项指标的原始值、最小值和最大值。由以上公式进一步得到:

(9)

Bi=∑Mij

(10)

式中,Mj为单项指标的障碍度,Bi为分类指标的障碍度,分别体现各指标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约束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

2.1.1 综合评价 2002—2012年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图1),2012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为2002年的 1.37倍,年均增长率为3.20%。2009—2012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其综合评价指数值从2009年的1.192增加至2012年的1.37,年均增长率为4.75%。

图 1 2002-2012年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及分类评价指数

Fig.1 Comprehensive and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indexes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of Mianyang City from 2002 to 2012

2.1.2 分类指标评价 从图1看出,在2002—2012年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评价指数中,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2项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均为 5.82%,对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资源环境安全评价指数变化不明显;资源减量化投入评价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1.97%,是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具体来看:

1) 资源循环利用。2002—2012年绵阳市资源循环利用评价指数增加较快,其主要的贡献因子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水平的提高。2002年绵阳市沼气用户为30.3万户,截至2012年底,农村户用沼气已达到 56.4 万户,沼气池工程的普及与利用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农业废弃物的排放。化肥有效利用系数也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34.8 kg/元增加至2012年的77.9 kg/元,对资源循环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复种指数从 2002年的 2.15增加到 2012年的 2.40,增长缓慢,对资源循环再利用的贡献较小。

2) 经济与社会发展。该评价指数持续上升,自2002年的0.184上升至2012年的0.324。对其贡献最大的为农民人均收入,自2002年的2 400元增长至2012年的8 213元,年均增长率为13.1%,反映出绵阳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位面积农业GDP和单位畜禽产品率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单位面积农业GDP产值由2002年的18 760元/hm2增加至2012年的53 471元/hm2,年均长率为 11.0%;单位畜禽产品率自2002年的11.1元/kg增加至2012年的26.4元/kg,年均增长率为9.05%。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的贡献非常有限,人均粮食产量由2002年的 385 kg增加到 2012年的441 kg,年均增长率仅为1.37%;粮食单产从 2002年的 4 848 kg/hm2增加至2012年的 5 485 kg/hm2,年均增长率仅为 1.24%。

3) 资源环境安全。该评价指数增长缓慢,自2002年的0.201增加至2012年的0.213,年均增长率仅为0.48%。随着绵阳市森林保护工程和封山育林工作的开展,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自2002年的38.4%增加至2012年的49%,年均增长率为2.47%。有效灌溉系数自2002年的73.5%增加至2012年的77.3%,年均增长率为0.51%,对资源环境安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均耕地面积自2002年的0.056 hm2/人减少至2012年0.052 hm2/人,成为促进资源环境安全的制约因素,应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减少耕地占用。

4) 资源减量化投入。该评价指数逐年下降,由2002年的0.251下降至2012年的0.213,年均降幅为0.83%,制约着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因主要是化肥、农药、农膜使用水平以及农业机械使用强度的增加:农膜使用水平自2002年的22.3 kg/hm2逐年增加至2012年的31.6 kg/hm2,化肥使用水平由2002年的580.1 kg/hm2逐年增加至2012年的766.9 kg/hm2,农药使用水平自2002年的15.8 kg/hm2逐年增加至2012年的19.6 kg/hm2,农业机械使用强度自2002年的2.0 kW/hm2逐年增加至2012年的4.0 kW/hm2,年均增长率为7.18%。由此可见,绵阳市农业生产仍以生产资料的高投入为主,应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农膜等产品的使用强度,加强废旧膜回收再利用。

2.1.3 障碍因素 从表2看出,2011年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分别为化肥施用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农药使用水平、农膜使用水平、农业机械使用强度、有效灌溉系数、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森林覆盖率和复种指数。这10个因素中有4个因素属于资源减量化指标(化肥施用水平、农药使用水平、农膜使用水平和农业机械使用强度),3个因素属于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复种指数),3个因素属于资源环境安全指标(有效灌溉系数、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障碍度比较大的均为资源减量化因素。

表2 2011年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主要障碍因素的障碍度

进一步通过对各单项指标的障碍度进行加总得到分类指标障碍度,由图2看出,2011年制约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为资源减量化投入因素,其障碍度为59.62%;其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28.99%)、资源循环利用因素(7.39%)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4.00%)。表明,资源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是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图2 2011年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评价指标的障碍度

Fig.2 Obstacle degree of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indexes for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anyang City in 2011

2.2 绵阳市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2.2.1 综合评价 以绵阳市2011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参照值,从表3可知,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平武县,综合评价指数为2.287,发展程度最低的为盐亭县,综合评价指数为0.946,综合评价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平武县、安县、梓潼县、三台县、游仙区、北川县、江油市、涪城区和盐亭县。采用Q型聚类法对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得出,2011年绵阳市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可分为3类(图3):第Ⅰ类为良好水平,包括平武县,综合评价指数为2.287;第Ⅱ类为中等水平,包括安县和梓潼县,其综合评价指数平均值为1.312;第Ⅲ类为中下水平,包括三台县、游仙区、北川县、江油市、涪城区和盐亭县,其综合评价指数平均值为0.994。

2.2.2 分类指标评价 从表3看出,绵阳市9个地区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安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数最高,平武县最低。资源减量投入评价指数最高的为平武县,该县农业生产落后,种植业生产中的各项生产资料投入较少。资源减量化投入评价指数最小的为涪城区,该地区农业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业生产资源的投入量高于其他地区。游仙区、盐亭县、江油市和涪城区的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评价指数均小于1.00,这些地区单位面积的投入要素高于2011年绵阳市单位面积投入要素的平均水平。资源循环利用评价指数较高的为涪城区、安县、梓潼县、游仙区、江油市,这些地区沼气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且复种指数较高;三台县、盐亭县、平武县、北川县的资源循环利用评价指数低于绵阳市平均水平,需要增强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评价指数最高的为平武县(1.291),最低的为涪城区(0.664),平武县耕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较高,且人口少,而涪城区人口密集,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

图3 2011年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划分

Fig.3 Regional division of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n Mianyang City in 2011

表3 2011年绵阳市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及分类评价指数

Table 3 Comprehensive and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indexes of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in Mianyang City in 2011

地区Regions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evaluationindexes分类评价指数Classificationevaluationindexes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化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涪城区FuchengDistrict0.9740.8910.5601.5040.664游仙区YouxianDistrict1.0351.0800.9671.1130.947三台县SantaiDistrict1.0441.1041.2260.9280.954盐亭县YantingCounty0.9461.0620.9070.8611.039安县AnCounty1.3461.1971.7201.2711.133梓潼县ZitongCOUNTY1.2781.0881.5391.2701.131北川县BeichuanCounty0.9880.6561.8140.7030.726平武县PingwuCounty2.2870.6376.3270.7371.291江油市JiangyouCity0.9761.0130.8041.0511.033

表4 2011年绵阳市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评价指标的障碍度

Table 4 Obstacle degree of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indexes to obstacle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anyang City in 2011

%

2.2.3 障碍因素 根据绵阳市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评价指标的障碍度(表4)得出:

1) 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游仙区、三台县、盐亭县、安县、梓潼县、北川县、平武县和江油市8个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些地区的资源循环利用指标障碍度值均高于40%,其中以平武县为最高(55.93%)。该县化肥有效利用系数为63.3%,复种指数2.32,万人沼气池拥有量为697个,均低于绵阳市平均水平,应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

2) 资源的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为涪城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2011年涪城区的化肥施用水平为1551 kg/hm2,农业机械使用强度为6.2 kW/hm2,农村用电强度为611.5(kW·h)/万元,均高于绵阳市其他8个地区;农药和农膜的使用水平也较高,分别为31.6 kg/hm2和51.3 kg/hm2,分别位列绵阳市9个地区的第3位和第2位。

3) 北川县和平武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成为限制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两县地处盆周山区,山地面积广,农业经济落后。平武县的单位面积农业GDP为20 060元/hm2,农民人均纯收入4734元,粮食单产为1 624 kg/hm2,均为绵阳市最低水平。北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932元,粮食单产为2 511 kg/hm2,人均粮食产量197.9 kg,均低于2011年绵阳市平均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绵阳市2002—2012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主要的拉动因素为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水平和资源环境安全水平呈下降趋势,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具体包括:化肥施用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农药使用水平、农膜使用水平、农业机械使用强度、有效灌溉系数、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森林覆盖率和复种指数。

同时,2011年绵阳市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明显,平武县发展良好;安县和梓潼县为中等水平;三台县、游仙区、北川县、江油市、涪城区和盐亭县为中下水平。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游仙区、三台县、盐亭县、安县、梓潼县、北川县、平武县和江油市8个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资源的减量化投入以及资源环境安全限制着涪城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北川县和平武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限制了其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2 建议

1) 由于资源的减量投入和循环利用是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强度,降低农资消耗,并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使用缓释肥料,减少化肥用量。同时,通过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效率,推广废弃物资源无害化处理技术,加强农业资源的多次转化和多级开发,走环保型的农业发展之路。此外,应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减少耕地占用,并推广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和耕地的利用率。

2) 各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应根据地区差异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以此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利用率。此外,由于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应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和能力。

3) 依托科技、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创新,开发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的新型环保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的推广,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绵阳市及其各地区政府应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提供信息服务、项目倾斜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和措施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如对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沼气工程等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同时,通过农民个人或集体投资,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1] 方中友,陈 逸,陈志刚,等.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对策[J].江苏农业学报,2007,23(5):487-491.

[2] 毛晓丹,冯中朝.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5):597-601.

[3] 文春波,钱发军,李也桃.河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地域研究已开发,2009,28(6): 95-99.

[4] 贾士靖,刘银仓,王慧军.基于指标体系的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5):1230-1233.

[5] 张 建.贵州农村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分析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 156-161.

[6] 马其芳,黄贤金,彭补拙.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6):891-899.

[7] 徐艳梅.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8] 柴玲玲.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9] 朱鹏颐,张 国.福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思考[J].东南学术,2007(3):78-86.

[10] 冯 华,宋振湖.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东南学术,2008,18(4):94-98.

[11] 尚 丹.宁夏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4.

[12] 张瑞黎,黄明凤.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1(2):40-44.

[13] 马丁丑,王文略,马丽荣.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和制约因素诊断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2): 204-208.

[14] 马其芳,黄贤金,张丽君,等.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障碍度诊断——以江苏省13个市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9(2):108-114.

[15] 李娅婷,张 妍.北京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09-114.

[16] 丁勤仙,张文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福建省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2):102-107.

[17]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黄筑斌)

Evaluation and Obstacle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anyang City

LI Hua1,2, MA Li1

(1.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MianyangNormalUniversity,Mianyang,Sichuan621000; 2.SichuanCircularEconomyResearchCenter,Mianyang,Sichuan621010,China)

The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of Mianyang City and its 9 regions was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by 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obstacle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by calculating obstacle degree of different index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Results: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represents a rising trend in Mianyang City during 2002-2012. Main pulling factors are resource circular util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econom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but main obstacle factors are resource reduction input level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safety level. There is obvious difference in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in 2011.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of Pingwu County is good, followed by An County, Zitong County, Santai County, Youxian District, Beichuan County, Jiangyou City, Fucheng District and Yanting County.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strengthening support of technology, capital and policy and improving resources reduction input and circular utilization level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regional difference; obstacle factor; Mianyang

2015-01-13; 2015-06-07修回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基地-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项目“丘陵地区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和制约因素诊断”(XHJJ-1308) ;绵阳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丘陵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最佳管理措施(BMP)与实证研究”(2013B08)

李 华(1979-),女,讲师,硕士,从事农村环境和农业经济研究。E-mail: dancinghouse@163.com

1001-3601(2015)07-0401-0221-06

S-9; F323.2

A

猜你喜欢

平武县障碍因素绵阳市
绵阳市平武县篮球裁判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
低频脉冲电治疗在妇科快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川西北地区化探采样粒度研究——以平武县邱家沟金矿土壤测量为例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商用建筑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管理障碍因素分析
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我国工程咨询“走出去”障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