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最懂受众心理的编辑

2015-02-27沈菊香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4期
关键词:版面传统媒体稿件

沈菊香

(作者单位:阿合奇县广播电视台)

做一名最懂受众心理的编辑

沈菊香

(作者单位:阿合奇县广播电视台)

摘 要:编辑每天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去掉边角余料,在对原材料精雕细琢后,奉献给受众一件尽量完美的作品。但很多时候,在辛苦之余,却得不到受众的认可。一方面,受众获取信息渠道越来越广,其中最直接最快捷的就是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受众群日益变得挑剔,如果不能跟上他们的喜好,只会失去更多宝贵的受众资源,甚至信息源。

关键词:受众;编辑;创意

1 再近一点,要洞悉受众所需

简要的说,就是记者要明白自己采写的新闻作品是为了谁,要知道受众喜欢什么样的稿子,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新闻,想从新闻中得到什么信息。

就时政新闻而言,要尽可能采取各种编辑手段,让受众有收看的兴趣和欲望。现实却是很多情况下这类稿件被要求不准改动,但做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记者,还是能寻找到有发挥的空间,如把新闻中距离受众最近的信息加以提炼放大,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能很好地满足各方需求。

相较而言,故事性和新闻性俱强的软性新闻,需要在采编的努力下,尽量让稿件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走到受众心里。如2011年11月2日新文化报一版主新闻的处理就值得借鉴。这个故事是一行乞老人常错把游戏币当成硬币买馄饨,可这家店从未拆穿老人,照样给老人付货。该报完全打破了大图片配文字的常规手段,而是用绘图把一枚硬币加一颗红心等于一碗馄饨的关键要素体现在版面上,并配加大量感人的细节语言。这种方式极其细腻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理,获得了很好的新闻传播目的。

而一些硬性新闻,如各种突发事件、灾难性报道、监督类报道等,要在允许范围内,保证安全及突出真实性的前提下保留应有的硬度。而要做好这些,更考验记者编辑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2 再精一点,文字实用重积累

对于一些民生新闻、实用新闻不要吝惜版面,要做好加法。对于一些综述类报道,要避免更多的陈词滥调,要做好减法。编辑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某个层次,必须有多年的丰富经验,注重平时的积累。而对于同样类型的稿件则力求推陈出新。如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在修建交通基础设施过程中,交警部门经常不定期发出调流通告,把诸多街路的调流图和文字交到媒体上予以刊发告知市民。那么,编辑在接到如此题材报道时,就可以通过对交警部门多图多文公告的梳理,把所有信息标注在一张图上,受众既一目了然,也节省了宝贵的媒体资源。

受众的收视是有所需,是为了获取信息、获得快乐。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的传播方式需要转型,报道内容也要随之跟着改变。要给受众呈现更加实用的信息。

3 再美一点,实现第一眼营销

新闻要策划,编辑同样需要策划。拿到稿子后,尤其是需要重点包装的稿件,在编辑的同时,就需要在头脑中有一个大致的雏形,然后不断与美编沟通,达到采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其实,如今受众每天从媒体上获取信息的时候,更多的是通过内容、标题、播报方式等来抓人眼球的。此时,每一名编辑就相当于媒体的推销员,要让受众第一眼就看你的节目,这就要求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努力。

4 再酷一点,适当纳入时尚元素

在强化视觉效果与新媒体竞争、确保传统媒体江湖地位的时代,如何让节目做到立意新颖又不失新闻属性,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包装不到位,受众不买账,市场会萎缩失去受众;而包装过度,又会抢了新闻的“戏”。因此,传统媒体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断抓住受众的心。比如,就传统纸媒而言,2006年12月31日,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联合《深圳商报》推出了8个版的年终特刊《2006文化帐单》,陈绍华、王粤飞、韩家英及杨振等8位全国闻名平面设计师抓阄分别“认领”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的一块版面,作一次报纸新视觉设计的实战演练。8个版面推出以后,业界反响强烈,对文字编辑而言,头脑中已成定式的传统版面编排模式受到不小冲击。这个事件引发了美编和文字编辑的另一种思考——报纸产品应承担的视觉文化教育和设计方向。传统媒体的编辑要学习这些创意,学习他们利用新鲜的表达方式放大新闻价值的手段和独特视角,并且能适当融入时尚的处理手段。

猜你喜欢

版面传统媒体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