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德育的实施与探讨

2015-02-27皮定新

关键词:育人德育意识

皮定新 汪 程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太湖港中学 湖北荆州 434000)

生态德育的实施与探讨

皮定新 汪 程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太湖港中学 湖北荆州 434000)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内容,作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活力四射的社会环境中,接收信息的渠道之广、接受信息量之多远非以往的学生所能比的,但同时他们对社会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生活在周围的人群(包括父母、同学等)缺少应有的了解和尊重,导致情感淡薄、道德行为缺失。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此不以为然,对传统的道德教化有一种近乎固执的抗拒心理。这就使得长期以来方法单调、内容滞后的道德教育陷入困境。为适应变化,探求新路,落实“德育为先、教学为重”的办学方针,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我校开始了新的尝试,实施生态德育教育。它体现了一种新的德育观,具有主体意识、人文意识、体验意识和辩证意识等丰富内涵,我们在实施中坚持主体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等基本原则,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途径,达到养成学生的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的生态德育目标,从而提升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生态德育突出主体意识

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导师。本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生态德育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全员导师制育人模式,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每位导师至少指导3至5名学生,每周至少与学生谈心辅导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建立受导学生成长档案,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改进并确立发展目标;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主动的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建立《德育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德育导师制不仅是一种良好育人模式,而且是一种学校德育管理的载体,同时也是学校进行学生思想工作的必要补充。

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每个班级开展了以生态德育为特色的“五会六部制”建设。“五会”是指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六部”是指学习部、体育部、生活部、文化部、纪检部和评价部。全体学生分别是各部成员。每个班级根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实行小组评价机制。“五会六部”和小组建设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全体学生参与管理、参与管理的全过程。在学习上,学生在小组内“兵教兵”、“一帮一”;在生活中,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在意识上,组内人员相互提高而又互相竞争。班级设置详细的加扣分制度,组与组之间采取积分量化进行竞争,不仅将学生的表现具体化,对评先评优也有了详细的依据,然后设置规范的奖惩制度,赏罚分明,让学生有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反省失败的原因。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学生自主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生态德育培养人文意识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奋进、奋发向上。整齐、清洁、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创建优美的育人环境,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有“三林一苑”:崇德林、劝学林、启智林,尚美苑。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品位高雅,充满了绿色生态气息。每株植物上都有标牌,上有各种植物的别名、科属,其间还有一些写着温馨提示语的彩色小板如“保持校园安静,营造美好环境”,“绿草如茵,美景如画,有我一份努力”,“爱护生命、享受自然”等一句句富有人文色彩的话语,读来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无形中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每一次行走都让学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丰富其课外知识,让人感觉就像是漫步在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精神丛林。学校的每一个自然景观都折射出育人的光辉,学校的一草一木都默默地向学生展示着绿色生态文明的教育理念。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校生态德育理念还贯穿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室里整洁干净有序,让每位师生走进教室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开辟“学海拾贝”、“班级之星”等,将学生优秀作业在园地中展示;每周会根据班级的常规评比表的得分情况,评选“遵章守纪星”、“文明礼貌星”、“积极劳动星”、“专注倾听星”、“勤劳好问星”、“积极发言星”、“优秀作业星”、“学习进步星”、“特长张扬星”、“有效合作星”,并在班级的“星光灿烂”栏目中粘贴出他们的照片,这对其他同学也是榜样教育。每周一期黑板报,紧跟社会、学校主题,丰富多彩,内容充实,别具一格地在教室的每一寸空间里得到延伸,让其成为学生开阔视野的重要阵地。每班根据自己本班特色制定了班名、班训、班规、座右铭等,有的班级还在教室里张贴了“感谢老师悉心教导我们”、“老师辛苦了”等标语,让学生学会感恩。设置“文化栏”、“名人栏”等,期间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各种常识等等,充分开发班级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每个班级还设置“图书角”,让书香飘满教室,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班级文化建设不仅美化了教室的环境,而且各有特色、各具魅力。这些班级建设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倡导了健康向上的班风,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校园文化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影响。“绿色生态文明学校,让每个梦想都开花”,“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走进文学、艺术人生”“走进科技、放飞梦想”“国内外名人故事”等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最是书香能致远”,吸引师生走进书的世界,让书香浸润人生,真正营造一种书香校园的氛围。“惜时”、“为学”、诚与信、仁与义、言与行、弟子规、师说、劝学等名言警句、名家名篇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一道聆听智慧的教言,在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进行了“智”育,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处处都是育人的课堂,处处体现出人文意识、人文精神。

三、生态德育注重体验意识

通过开发生态德育校本教材体现生态德育教育,是我们学校的德育亮点。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基础性和独特性,促进学生形成的健康人格,学校开发了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1235”课程,即每天1个三十分钟的大课间;20分钟的硬笔书法练习;语文课前3分钟的国学诵读;英语课前5分钟的英语歌曲练唱。校本课程能将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在必修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德育渗透,比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创建足球、篮球、乒乓球、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社团,满足学生的多重体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相结合,形成学校生态德育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

为了有计划地开展学校生态德育教育、生态德育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校还将学生的管理工作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每个学期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将校园清洁区和绿化区划分若干块并责任到班,定期进行一系列的评比。学生会值日又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活动。学生会对每天的两操、课间、午休进行值日,对学生的主要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对上周值日的情况做小结。在学生会干部的监督下,同学们能自觉的遵守校纪校规,维护和谐的校园,同时学生会的干部参与体验了管理的全过程,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升。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秋季运动会、春季远足活动、五四文艺汇演、体艺文化节等,部分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筹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又发挥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体验意识。

在实践和体验中渗透德育教育,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精神,有着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生态德育强化辩证意识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然而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消极思想、负面效应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可是学校德育不能包含或替代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因此我们把生态德育的影响延伸到家庭、社会。经过学生及家长自荐、班级推选、学校审核,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密切家校联系,由家长与学校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家长及时与学校沟通学生思想状况和学生在校的情况,学校经常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和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学生,辩证的看待学生,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进步,解决和化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做好思想工作。家校教育产生合力。

同时,每学期定期邀请民警来我校进行法制安全知识讲座,普及法律知识,组织各种应急演练活动。针对学生因无知而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也对师生易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预防教育。对正当防卫、见义勇为等行为进行正确的解读。让学生外化于形,内化于心。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提高了学生辩证意识和生存技能。

我校自实施生态德育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如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采取以小组为基础,兼顾个人,尝试导师、班主任和学校认定相结合的评价形式,更加客观公正的体现每个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许多教师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给教师自己提供了一个重新评价学生的机会,促使老师们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更新了师生的价值取向。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实了教材,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清晰的认识到,传统的课堂和教材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教育素材,生成新的教育材料,成为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由于实施的时间短,还存在一些有待研究与探讨的问题,主要是:生态德育教育的理论还比较肤浅,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开发生态德育校本课程方面,我们还刚刚起步;在生态环保教育方面还确实相对的社会实践活动;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思考德育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意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