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评改的几点做法
2015-02-27单雪洁
单雪洁
(吉林省东丰县第四中学 吉林东丰 136300)
浅谈作文评改的几点做法
单雪洁
(吉林省东丰县第四中学 吉林东丰 136300)
语文新课标在写作能力教学要求中指出:"要初步养成改文章的习惯",在写作训练教学内容中再次强调"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究竟怎样批改作文才能做到低耗力高效益呢?
作文 评改 做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改”的优先权在于作文的本人。为此,我们认为,作文教学首先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自评作文
1.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内在动力因素。这就要对学生晓之以理,给学生讲明修改作文的意义。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四遍,这还不够。”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其中个别章节有7种稿本。《安娜卡列尼娜》其中个别章节有12种稿本。他写过一篇《为克莱赛尔乐章而作》,全文只有5页,可手稿有800页。这位世界一流作家对创作后的反复修改多么严格!
2.教给学生自评的方法,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批改。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在自我修改文章时,首先要通读自己文章的全文,找出自己本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让学生勇于发现自己文章中的缺点,发现越多越好,这样可以避免下次为文时再犯类似的错误。现在老师、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就是作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在表达上词不达意,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修改中反复诵读自己的作文,逐词逐句的推敲,找出其中的差错,并在自己的笔记上加以记录,然后利用自己手头工具加以改正。
3.要求学生改正自己作文中的错误标点。初改标点,难度很大,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实际上,我们在讲授语文新课时,就要重视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理解掌握,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所作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今后作文的提高。
4.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文章写一个自己的印象,即评语。初评时只写自己认为自己写作的优点是什么,不足之处是什么即可,在之后再做深刻的挖掘。另外在自评时还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所用的修改符号。如“×”为错字号,“0”为别字号,“()”为标点符号差错号等。
二、指导学生互改作文
学生互改作文是在学生自改作文基础上进行的一项作文训练,相互批改,取长补短,通过互批,培养学生的客观性思维,使学生在日后的自批中,排除初作思维定势的干扰,客观如实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最终形成自己改的能力。
学生互改作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一对一的互改、互评作文;二是小组互改互评作文。
1.一对一的互改互评作文,即让一个学生评改另一个学生的作文,在其本人自改的基础上,重点找遗留的错字、别字、病句以及文章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之处,另外也要查找文章中心表达是否突出,选材方面是否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完作文后,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或是疲劳等其他因素,不易发现自己的错误,与其他人互相修改,这样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以及不足之处,再与自己的作文比较,就能重新认识自己的作文,从而逐渐取得进步。
2.小组互评互改作文
(1)一个教学班通常有七行,即七个行政组,小组互评作文,原则不评自己的作文,即轮流串换评改,以此避免矛盾与偏见。
(2)评改要求
a、眉批
b、尾批
c、确定评分等级——优、良、中、差
d、评改者和组长分别署名,以示负责。
(3)讲明评改分寸
互评前教师必须把初作的整体情况、普遍倾向性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依次进行修改。
a、通过阅读,理解所批改作文的段落层次,主旨立意,让批改者的主观力求接近文章的客观。
b、品评体会文章的成与败,优与劣,并完成如下五看:一看是否切题;二看选材是否精当;三看布局是否合理;四看立意是否独特;五看语言表达是否合理。
c、在完成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和从内容到形式的品评之后,所进行再次求索。根据文题,批改所得,提出批改人认为写好此文的最佳方案,达到既助他人,又长自己的目的。
d、语气坚决。对明显的错误,如错别字和语病,断语要坚决明确,不可疏漏、含糊。
e、语气委婉。对作文中不太准确,不太符合实际的文字,要修改,但语气要委婉;切忌盛气凌人,大叉大删。
f、问题商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评改中提出问题,商讨问题,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4)在评改中答疑
要求学生在评改中问,在问中改,因水平阅历有限,评改者对某些问题认识不清是较普遍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形,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不要自以为是,轻率断定正误。
(5)双管齐下,重于一方
把评改后的作文收齐后,再由教师通阅一遍。查阅作文评改水平,纠正作文中的偏差,时而纠正评改中的不妥之处。是谓“左右开弓”,限于时间和精力,老师每次可侧重于一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评改水平方面。如:对评改的内容加以推敲,再做评改。让学生对照比较,识别精粗优劣,并对学生的评改从整体上做一次评分。总之,为了保证互批的实施,教师必须通过多种课题,做好鉴赏示范,从对比批改入手,运用师生对改,学生对改,优劣文对改等手段进行初级训练,先教会下批语的方法,然后才能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互批,教师在学生互批前要精心指导,互批中要释疑角难,互批后要抽样检查。
三、师生共评优差文
师生共评优差等文,俗称讨论作文:大体可分学生本人读文和师生共同确定本文的优缺点,找出可供借鉴的部分,教师应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参加讨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他们只要坐在那里听别人发言,但是一般的说,学生在讨论中要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效果就越好。
1、讨论作文的准备
(1)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优文和差文。
(2)评定组的小组长要在发言时讲明你组所选的优文的特点以及差文的不足之处。
(3)在听读文章时,将注意力集中于与作文要求有关的内容,不要去理会无关的内容。
(4)在听读文章时,要客观地对待文章,摈弃先入之见的偏见,公平的对待各种观点和意见。
2.讨论的组织形式和环境布置
实践证明,讨论的气氛越轻松愉快,讨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教师尽量要以亲密的和非正规的方式来安排讨论的组织形式。老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圈,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学生相互看见,可以面对面的展开讨论,当然还可以采用别的形式。
3.讨论的引导
讨论开始进行后,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确保讨论朝正确的方向热烈的展开,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点呢?具体的技巧如下:
(1)灵活地利用提问
成功地指导讨论的一个关键,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教师的作用是要引导学生发言,并围绕着作文的要求进行。为了引导学生发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随意的、广泛的和发人深思的问题,提出发散型的问题比收敛型的问题有效,而评价性的问题更为有效。老师的提问应面向所有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当然,老师出于某种特殊原因,如要某个学生参与讨论或使其集中注意力,也可以向个别学生提问。老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如提问甲:“你同意乙的看法吗?”,“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以及“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选哪一种?”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能够鼓励学生发言,使学生广开思路。在这里要注意一点,除非是学生在询问有关具体事实时,教师应尽量少进行答复或表明自己的观点,最好应由学生自己来回答。
(2)创造良好的讨论气氛
一方面,教师应尽力避免露出对学生评论意见的赞赏或厌倦的情感,做到使所有的学生均受到同样的对待;另一方面,教师对待错误又不能置之不理,应对学生中的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推论,肤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予以改正。但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当讨论处于混乱状态时,教师可以重复提问弄清情况,继而弄清各种观点正确与否。
(3)及时纠正离题现象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一旦讨论出现离题现象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所要讨论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插话说:“我想我们大概忘了讨论的主要内容了吧?”还可以临时终止讨论,并进行小结来理顺学生的思路。
(4)讨论的评价
衡量讨论是否成功,可以依靠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讨论技巧,即讨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足的方面有哪些?是否每个同学都参加了讨论等等。
总之,作文修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只有在实施中按照这三个步骤施行,逐渐摸索与磨合,才能使每一篇学生的文章都焕发出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