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研究
2015-02-27潘多炜
潘多炜
(新疆石河子大学 新疆石河子 832000)
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研究
潘多炜
(新疆石河子大学 新疆石河子 832000)
利用音乐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只有多为学生创设环境,把音乐学习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新音乐教育方法,提局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小学音乐 教学模式 创新意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是创造力的“乳汁”,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最杰出的艺术木身就是想象”孩子们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以往的音乐教学只限于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比如听了《军队进行曲》脑中出现了什么场景?是跑步的镜头,还是游泳的场面?是走路的动作,还是跳舞的身影?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人脑皮层形成立体型网络兴奋区,促进学生的认识山自观上升到抽象思维,再回过来,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层次,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和补充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地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又对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开展音乐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在的小学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全面的现代性的学生,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小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搞好小学音乐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我们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的时代需要全新的人才,需要有素质并全面发展的人才来为国家的长足发展作贡献。
二、创新音乐教学组织形式
音乐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该是多样的。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声乐与乐理知识,教他们对音乐作品、作曲家以及创作特点进行分析,还要教他们制作和演奏几种简单的乐器,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以做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结合历史和语言知识进行作品分析等等。学生都学习过《月光》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播放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充分利用课堂上可用的资源,即兴地进行器乐合奏。这样的音乐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也可以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和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通过沟通与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之间多方位的有效互动,能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师生共同获取知识的有效渠道。
三、注重音乐教学方法创新
1.感知法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人脑,感知法就是运用感觉器官,通过倾听、律动、制作等方式去感受音乐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体验构成音乐的要素,领悟音乐的情感。
2.即兴法
即兴是指一个人禁锢的放纵,是最原始,最朴素感情的表白。学生只要一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不需要谁去刻意地教。给他一个打击乐器,他就会在上面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运用即兴法教学,首要任务是要启发和鼓励学生敢于创造,只要有想法,就可以通过唱歌、演奏、动作表达出来。这种表达不是要求他们一定要创造出什么价值非凡的作品,而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其体验到音乐创造是很容易且不神秘。在这种启发和鼓励下,学生对任何一个新的领域、新的问题,都敢于无拘无束地表达,这对于以后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引导法
教学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在于善“问”,所以教师必须提高“问”的艺术。对于学生可能产生疑惑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或以一个大问题来引出诸多小问题、或按教学顺序层层设问。问题提得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过深或过浅都不合适。问题过深学生不能理解,无法回答问题过浅,学生认为简单或熟知的问题没必要思考,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在《茉莉飘香》音乐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旋律会出现在西洋歌剧中吗”引发学生去思考、讨论,寻找答案。最后教师给出答案,在歌剧《图兰多》中隐含着《茉莉花》的旋律。
时代在发展,艺术形式也在不断翻新和变化。我们都知道生活是一门艺术,现在,音乐的艺术越来越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在新的教育环境和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教学模式,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众所周知,以往的音乐课上几乎就是“唱歌课”,也就是教师利用音乐课教会学生唱几支歌就完成了音乐的教学任务。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了音乐,只回唱自己永远都会唱的歌曲。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教师进行深思啊,尤其是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实现新的教育模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堂有实际意义的音乐课,无非是让学生面对枯燥的知识也会感到有兴趣听,更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也就体现了音乐课的生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总之,教师实现新的教育模式技术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师尽职尽责,学生自主学习,才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的整体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我们每个人都是探索者、参与者、创作者,要想在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上跟上时代,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领悟新课标,把握艺术教育的规律,以艺术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进审美的体验中。
[1]裴清品.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五性”[J].校园歌声,2008,(07).
[2]见丁钢.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