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2-27唐晓甜
唐晓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唐晓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根据思维形式的不同,数学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直觉)思维三种类型。从这三种类型思维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探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可行的培养方法,进而切实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直觉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数学活动中的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且要依据思维规律进行的认识过程”[1]。从思维的形式上看,数学思维可以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直觉)思维三种类型。具体人的思维,不可能限于哪一种。解决一个问题,做一项工作或某个思维过程,至少是两种思维并用。由此,我们需要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逐步地培养小学生初步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指导学生掌握与学习常用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是促进学生善于思考并乐于思考,提高及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学中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到教学的始终
考虑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又持续的过程,所以不是仅仅在小学中高年级段中才开始注重培养,应该分布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中,甚至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教师要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候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供进行逻辑思维的材料。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抽象而又逻辑性强的数学语言是较难把握的,诸如一些定理、概念的语言描述。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先想后说,能用语意完整的句子表达;对于中年级,要求学生能有条理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即思考的过程;对于高年级,则要求他们能偏重于语言的准确、简练,且要有根据地进行表达。这种数学用语的表达过程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学生能够通过在大脑中重现表象、提炼关键点,接着组织语言去表达,正是思维锻炼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思维发展的需要,又是他们今后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运用概念,解决了矛盾,同时发展了形象思维,又为抽象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由此可从以下方面培养:
(一)教学中尽量选取生活化、多元化的直观性教具
直观性教具的呈现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好奇心较重的小学生群体。在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同时,注意利用教具寻找他们学习的兴趣点,及时把握兴趣点挖掘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教具的选取和呈现方式上,我们应该摒弃一些死板、古老、陈旧的教学用具,多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教学资源,可以变教师准备教具为学生自主准备教具,甚至可以将原本起辅助作用的教具变为教学结果的呈现展示。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观察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出发点,是由思维参与的一种认知活动。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去看。同时,要教会他们特别注意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在讲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时候,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教进行教学。有些学生只看到了长方体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观察长方体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要他们从三个方面观察(面、棱、顶点)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等。这样的教学过程正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思维教学过程。很好的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掌握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往往可以从两个意义上去理解,一是在短时间内直观的把握事物的本质、瞬间做出判断的思维形式。二是经过长期的思维后偶发的瞬间顿悟。[2]它将思维的显意识转化潜意识,再通过偶然因素使思维者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接通,这样思维就会有所飞跃。它是经过长期思维后的偶发的瞬间顿悟,也是思维信息迅速转化和急剧重组形成新的信息系统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由此可以进行以下思考:
(一)充分揭示数学思维过程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思维的发展主要还是在形象思维和初步逻辑思维发展上,尤其是注重两者有效的过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图的选取一些诱发学生产生直觉思维的数学材料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揭示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过程。这有利于学生高效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独立的思考。思维过程的不断学习和丰富,给学生直觉思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思维前提。
(二)创设利于直觉思维的环境
教学环境同样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开放、活跃的教学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学阶段下的受教育,从思维的发展潜力上看,相较于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受教育者来说,发展的潜能还是很大的。我们今后的教育不能从小学阶段就将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去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更应该凸显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课堂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爱护好、扶植好学生自发性的直觉思维,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大胆猜测,因势利导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在思考产生成功的喜悦。
[1]周玉仁,方金秋.小学学科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5-166.
[2]陈梦璋.形象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上)[J].辽宁教育,1995(04):34-35.
[3]马忠林,任樟辉.数学思维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5,41.
[4]岳健尧.数学资料集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52.
[5]赵光武.思维科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02.
[6]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35-136.
[7]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