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探索——基于U-S共生性合作视角
2015-02-27刘利
刘 利
(新乡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笔者运用文献法在中国知网上以“U-S共生性合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搜到3条结果,分别为张翔、张学敏合著的《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探究》,郭晓薇的《U-S共生性合作关系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刘利的《U-S合作视角下的全程实践教学现状》。以“全程实践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搜到12条结果,其中有两条是上面提到的郭晓薇和刘利的研究成果,在其他10条结果中,有笼统地研究师范生全程实践教学的(1篇),有研究不同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外科学总论)实践教学的(两篇),有研究不同专业(如统计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财会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7篇)。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只有两篇,分别是梁周全的《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建构》和陆雪莲的《高师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构想》。
到目前为止,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非常少,从共生性合作视角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笔者依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育人体系建设要求,以及本学院的U-S合作课题研究内容,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进行客观审视,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缩短毕业生的入职适应期。
一、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U-S共生性合作模式概况
早在19世纪末期,杜威在创办实验学校时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就已初露端倪,但制度化的U-S共生性合作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学校和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可谓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以后,U-S共生性合作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形式,现身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或地区,之后不断地开花结果,呈现逐步上升趋势[1]。
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于2011年开始构想U-S共生性合作模式,2012年春季把这个构想变成现实。第一个合作单位是新乡市红旗区实验小学,以后逐渐扩大合作范围。新乡市育才幼儿园是新乡学院自2006年以来的长期合作单位和实习基地,新乡市新区育才幼儿园是新乡市育才幼儿园在新区的分园,其地理位置靠近新乡学院,是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U-S共生性合作模式的重要合作单位之一。
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开启U-S共生性合作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为了解决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不佳。因此,探索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U-S共生性合作模式,是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
第二,U-S共生性合作模式搭建的平台能使师范生和大学、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都从中受益。该合作模式能使师范生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长,为其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缩短其入职适应期。理想化的状态是:学生到毕业就业时基本上能进行正常的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大学教师通过该合作模式经常性地深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一线,可以丰富其实践经验,增长其实践性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教育能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通过参与该合作模式,能不断地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无论大学教育还是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都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都需要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这样才能互惠互利,永葆生机与活力。闭门造车式的教育理念或模式必将行之不远。U-S共生性合作模式中的“共生”即为此道理。
二、U-S共生性合作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
(一)U-S共生性合作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现状
U-S共生性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协商性交易,合作需要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才能实现共生[2]。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开拓、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范式的转变,都需要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同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大学的支持。这种相互需求是大学与中小学、幼儿园合作的必要条件。此外,大学与中小学、幼儿园各自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则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可能[3]。
1.U-S共生性合作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缘起及概况
2011年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开始对U-S(即U-niversity-School,大学和中小学)合作模式全程实践教学进行探索。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针的指引下,同时结合U-S合作模式,教育科学学院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计划(包括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实践育人计划体系),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见习、实习方案。
(1)全程实践教学见习、实习方案
该方案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第一学期至第八学期的总实践方案。其中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教育实践(即教育见习)为每学期两周,第七学期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即教育实习)。方案规定本科的实践教学要贯穿于四年的教学活动中,本科学生的教育实践主要实行“导师制”,并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实践活动相结合。该方案分教育见习、实习两个部分,明确了教育见习、实习的组织机构和各级组织机构的任务。每学期的教育实践方案都规定了本学期的实践目的、实践任务、时间安排、实践指导教师任务、院系实践导师任务、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作业及实践组织,还规定了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考核与评价方式、程序、标准及实习成绩管理等。
(2)全程实践教学的实验对象
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是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第一届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在我校实践育人思想和学院U-S共生性合作模式指引下,他们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验对象。从2011级开始,所有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都将执行全程实践教学方案。目前2012级、2013级和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都是参与全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主体。
(3)全程实践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概况
为了更好地落实U-S共生性合作模式,我院在现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了新的实习实践基地,实习基地有新乡市育才幼儿园、新区育才幼儿园、启明小区幼儿园、市直第一幼儿园、紫郡幼儿园、小哈佛幼儿园等。新乡市早教机构及周边县区幼儿园也与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2.U-S共生性合作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的实习内容
(1)关于学生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每学期两周的教育见习与课程实习中,首先,必须进入幼儿园进行实践,身临其境地感受幼儿园生活,与幼儿进行亲密接触,了解幼儿园孩子的真实生活。其次,要了解幼儿园教师与保育员的工作并参与他们的工作,领会幼儿园保教并重的意义,感受幼儿教师的辛苦。最后,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及其内容,观摩并参与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学习幼儿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管理方法,通过与幼儿家长交流,掌握幼儿家庭和幼儿园合作的意义与技巧。这些教育见习、实习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实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应该努力的方向。
(2)关于教师方面
在学生实习期间,学院指导教师要深入幼儿园一线。一是要观摩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互相切磋教学经验,互提宝贵意见,相互促进;二是要指导实习生备课、上课,通过听实习生讲课,给实习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与班级教师一起帮助实习生不断进步。实践表明,在此过程中实习生、幼儿园教师、学院指导教师都受益匪浅,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3)大学与幼儿园的合作及教师的收获
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教师除了在幼儿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与第一手资料外,也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幼儿园需要的时候进行入园讲课、讲学、作报告。同时,我院在邀请校外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来学院给师生作报告时,也会邀请合作园的领导与教师前来学习交流,给合作园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合作园的教师对于来我院听专家作报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说自己获得了新理念,学到了新知识,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实习生在幼儿园态度端正、工作积极、表现良好,得到了合作园教师和领导的肯定与赞赏。不少幼儿园教师认为,实习生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帮助,如帮忙照顾孩子,制作玩具和教具,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部分幼儿园教师表示,实习生的认真态度和工作热情令他们很受感动,增添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U-S共生性合作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的认识不完全正确
学生对全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思想比较认同,但在全程见习、实习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偏差。一是有些学生经过几次幼儿园见习、实习后,觉得不怎么新鲜了,产生了惰性心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下降。二是一小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育见习、实习的任务而参与见习和实习。三是还有少部分准备考研的大三学生,由于备考时间紧和复习任务重,不愿意去幼儿园见习、实习。四是个别学生在幼儿园看到教师的辛勤付出和获得报酬存在较大差距后,对从事学前教育的职业初衷产生了动摇。综上所述,一部分学生对教育见习、实习的目的性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专业思想还不够坚定。
2.合作的时间和密切度不够
目前,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与幼儿园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教育见习、实习的时间段,其他时间段的合作还比较少,学生在教育见习、实习时间段的合作也由于时间紧而显得比较肤浅。
在实习生教育见习、实习时,幼儿园班级教师由于自身工作量比较大,对于实习生的指导也是根据要求而定。虽然学生进班时会向班级教师交一份实习任务书,但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指导内容并没有按照任务书上的要求去做。在实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实习生得到的指导就多一些,消极被动的实习生得到的指导可能就会少一些。幼儿园教师在指导实习生时态度比较积极的,他们所在班上的实习生得到的指导也就多一些。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只能在不耽误给其他班级上课的前提下抽空进入幼儿园对本科生进行见习、实习指导,难免时间不充足,再加上本院学生人数较多,他们并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只能是随机进入某个班级,与班上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进行短暂交流。
由此看来,园校双方合作的连续性较差,双方之间的合作经常出现个别化和断层现象,双方缺乏长期的、持续性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3.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目前,园校双方的合作面还比较狭窄,合作主要集中在教学层面,其他方面的合作还很少涉及。
园校双方合作的层面也比较浅,主要是学生与幼儿园实习班级教师之间的短期学习与交流,偶尔也出现学院个别教师与幼儿园的合作现象。
4.校内新增设的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及管理不够规范和完善
新增设的蒙台梭利教育实验室和奥尔夫音乐教育实验室处于初创阶段,相应的教学和管理也处于探索期,教师缺乏与之相关的教学经验。部分学生出于好奇与一时的兴趣会来参与和体验,但离系统、规范的学习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U-S共生性合作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的改进措施
1.端正学生的见习、实习态度,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见习、实习思想
大部分学生对于教育见习、实习的态度还是端正的。2013级学生在某学期的教育见习、实习总结大会上深有感触地说:经过前几次幼儿园见习、实习,已经对幼儿园的工作和孩子的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次见习中很快就能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在组织活动中能真正地扮演教师的角色;对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能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联系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注意到与教师相对应的教育行为,并能尝试着分析教师的这些教育行为具有的意义;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幼儿行为,能主动地向幼儿园教师请教,能够主动地帮助保育员做一些保育工作,帮助教师准备一些活动时所用的器材。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的教育见习、实习地点多样化,有市区公立幼儿园、县区集团下属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等,在不同地方见习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得到不少收获,并且对教育见习、实习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希望见习实习时间再稍微长一些,见习、实习期间参加教学实践的机会再多一些,希望能够到早教机构进行见习和参加实习活动,希望每个月能够有一到两次机会请幼儿园的优秀教师来到我院进行现场教学指导。
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端正他们对教育见习、实习目的性的态度。在这方面可以利用朋辈作用进行感染,或请幼儿园优秀教师来学院为学生作报告,如讲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责任与伟大使命,列举幼教史上无私奉献的名人事迹,介绍我国幼教界人士正在为提升幼儿教师的身份与待遇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国家和政府正在做的有益于幼教的事情。
2.探索持续密切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应进一步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应该经常性地与幼儿园开展互惠互利的活动。高校可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学生资源,在节假日或者适当的工作日与幼儿园及其教师开展有益的活动,幼儿园也可以主动邀请大学教师或者学生一起开展相关活动,改变以往使幼儿园被动接受任务的做法。
教育见习和实习应该是实习生、幼儿园教师、学院教师以及园校双方领导共同参与的活动,园校双方应密切合作,互通有无,建立一种常态化的共生性合作关系。这也需要幼儿园和高校学院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与分配各自教师的工作,并将这种合作逐渐融入日常的工作之中,使其成为日常学习工作的一部分,而不能成为教师的一种负担。
3.不断提升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园校双方合作要始终围绕教学工作开展活动,并逐步扩大到科研、管理等方面。
园校双方合作还须深入地开展,多方共同参与,且每一方面的合作都应该首先找准一个切入点,然后持续深入地进行。如教育见习、实习要把幼儿园教师组织与开展教育活动作为切入点,实习生先观摩,然后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活动结束后再请学院指导教师对幼儿园教师及实习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进行评价与指导。学院教师要以此为立足点,进行后续教学的反思与提高,也可以思考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及改进措施,有机会还可以与学院教师研究的课题相结合,进行教学研究。学院教师还要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进行后期的持续追踪研究,实现实践—研究—实践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合作的“双赢”。
4.进一步规范、完善校内新增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作
应安排专人对校内新增设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科学管理,专业教师应对该基地的运作进行指导。专业教师要具备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方面的经验与知识,要有敬业精神和专业特长,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引领。管理人员应密切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各方面的配套服务工作。多方密切协调配合,努力使新增设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常态化,真正做到对学生和教师全面开放,以利于服务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与课堂内外实践,不断地提高师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结语
目前,U-S合作模式在运作机制、管理模式、经费保障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懈的深入探讨。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正在进行的“驻园模式探索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正是在“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与幼儿园密切合作的体现[3]。该研究探索了中国教育生态特征的教师教育道路,给我们的U-S共生性合作视角下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全程实践教学一些启发。我们会以此为鉴,进一步深化和完善U-S共生性合作教学模式,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张翔.教师教育 U-S共生性合作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张翔,张学敏.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1):29-34.
[3]秦金亮.高质量幼儿园教师驻园培养模式探索:兼论中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J].幼儿教育,201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