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师合唱教学问题探讨

2015-02-27肖汉

关键词:拍子幼师声部

肖汉

(安徽省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安徽铜陵 244000)

幼师合唱教学问题探讨

肖汉

(安徽省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安徽铜陵 244000)

合唱与独唱、齐唱等演唱形式相比更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在幼师声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多声部教学,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并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创新能力。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从教学目标的操作性、教材内容的审美性、教学环节的层次性、教学手段的便利性、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技巧的艺术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展开多声部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在音乐认知、音乐技能、音乐审美和情感的协调配合上获得发展和提高,有效达成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实践和探索。

幼师 合唱教学 有效性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注意其可操作性

幼师合唱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多种意识和品质,包括合作、尊重、平等、分享、自信、责任等,这就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有阶段性和可操作性。幼师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尚未接受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对多声部音乐还很陌生,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多声部概念,培养多声部听觉。

在二年级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教学研究,重点研究二部合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打破传统合唱教学的内容安排,以学生听懂、有趣、学会为目标;以不同拍子的合唱作品为单元,将内容分为二拍子的合唱、三拍子的合唱、四拍子的合唱、六拍子及其他拍子的合唱、混合拍子的合唱等。在每一个单元中始终贯穿着节奏、音高、发声方法等技能的训练。到幼师三年级,教学目标则定位于多声部歌曲的教材处理和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创设上。多声部教学追求的是整齐柔美的音色、清晰丰满的和声、优美感人的意境,与齐唱、独唱、对唱等演唱形式相比更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其艺术内涵较为丰富。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合唱作品的分析与处理,并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艺术实践的机会与氛围,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群体协作水平。

二、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其审美性

在合唱教学中,面对琳琅满目的合唱教材,面对浩如烟海的合唱作品,指挥教师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将直接影响着所教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合格的合唱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更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高雅的艺术品位。教师除了将教材中经典合唱歌曲作为基础训练的曲目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专业特点、接受能力等,在教材之外选取一些情趣高雅、风格鲜明的作品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在选材的难度上,要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进行合唱曲目的选择。

三、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意其层次性

多声部演唱一直是幼师声乐教学中的难题,刚开始接触合唱的学生,即使是简单的二部合唱,也往往是高低声部互串,更谈不上相互的配合。此时如不厌其烦地、机械地练习,学生往往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有层次性。比如,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由通俗歌曲改编的合唱入手,通过聆听、欣赏培养学生的听觉,体会和声的美感。教学中,通过对同一首歌曲的齐唱与合唱录音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启发学生从音色、音量、音响的丰满程度和表现力度等方面去对比,从而为课堂合唱教学打好基础。在合唱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做合唱的加减法。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合唱作品,可以做加法练习,如转调、变奏、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转换等。

四、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技巧的艺术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如在排练《春雨蒙蒙地下》之前,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轻松感受和声美。同时,可再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的变化,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身体语言和恰当的手势运用往往起到很重要的暗示作用。教师应尽可能地用眼神、表情、手势与学生交流,引导他们去表现音乐,这样才能达到心灵上的默契,这种非语言的交流也正是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启发学生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歌曲的情感化为自己的心声,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到美的愉悦,被音乐的情感所感动,与音乐浑然一体。如演唱《摇篮曲》时,可以让学生体会那种安静、温暖、柔和的感情;演唱《美丽的村庄》时,可以让他们体会热情欢快的情绪。有了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和情感的和声共鸣,学生才会明白,合唱作品就犹如一块色彩斑斓的纱,每一个声音都是构成这块纱的丝,只有横的不行,只有纵的也不行,只有带有情感的一根根丝线和谐统一交织在一起,才能编织出绚丽的图案。

五、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注意其合理性

已故知名合唱指挥家、中国合唱学会理事长聂中明先生说过,“艺术和竞技体育不一样,它的精神是给人带来幸福和美的感受,而不是紧张的情绪,更不是锱铢必较……”在课堂合唱教学中,笔者认为,应给学生更多的信任、时间、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我们要在合唱教学中善于运用“评价”这一教学手段,要对学生的合唱能力持信任态度,而不要以音乐权威自居,尽可能地寻找学生的优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特别是对于个性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来说,鼓励是对学生的一种态度评价,也是一种反馈。但“鼓励”并不代表完全赞同,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使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如录音评价、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次录音、聆听、比较,有意在评价中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多声部音乐与齐唱、独唱、对唱等演唱形式相比更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多声部教学,能充分启迪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并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创新能力,把参与、听辨、鉴赏和创造音乐融合于歌唱实践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及多种器官协调运动的能力,让他们运用到将来的工作中,编创出更多、更好的合作活动、合唱活动。

总之,“多读、多思考、多写、多改,一切技巧问题都在几‘多’之中”,这是现代作家严文井的一句名言。幼师声乐多声部教学的创新和完善也需声乐和合唱指挥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反复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在实践中去找方法,在思考中去改善方法,从而改善和提高幼师合唱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拍子幼师声部
妈妈的竹拍子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男幼师荒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光明正大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对羽毛球爱好者球拍选择及拉线磅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