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丁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浅析女性意识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例

2015-02-27牟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吉士莎菲丁玲

牟振

(兰州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 730107)

从丁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浅析女性意识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例

牟振

(兰州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 730107)

丁玲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莎菲、黑妮等一系列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不同层面上体现着丁玲的女性意识又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这些均与丁玲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同时对于丁玲后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笔者认为同样是其女性意识的表现。

丁玲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丁玲初期的文学创作因其独特的女性视角、鲜明的女性意识而广受好评,《莎菲女士的日记》更是让其响彻文坛。而其后期的创作确大多被认为是政治的喉舌,丧失了其特有的女性意识。“作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丁玲几乎完全丧失了她的艺术个性,包括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禀赋。”①而我对于多数人对于丁玲后期的评价却并不认同,我认为这只是不同的典型环境、创作者不同心境、世界观的引导下,女性意识不相同的体现和拓展。

莎菲女士,另一个丁玲。

对女性意识的探讨,总的来说,不外乎以下两种解释:第一,“女性意识也就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②,第二,“女性意识包含人的意识和性别意识,即女性对人的角色、观念与价值问题的理解。”③女性意识成为“五四”以来以女性作家为代表的现代女性共同关注的问题,丁玲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代表。

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明显地与东方传统的含蓄、委婉的女性意识相抵触。小说中,安徽男人粗俗,云霖呆拙,苇弟懦弱、可怜,凌吉士徒有外表。对苇弟、凌吉士,莎菲常常捉弄他们,让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即使是对凌吉士,一方面渴望着他的亲吻、拥抱,一方面又竭力想要征服他:“我要占有他,我要他无条件的献上他的心,跪着求我赐给他的吻呢。”因此莎菲宁愿成为自己欲望的降兵,也不愿屈尊为凌吉士的“奴隶”,而要他成为她的奴隶,献上他的心。所以,当她一旦得着了凌吉士的吻,就像个女王似地一脚把他踢开了。

在这部小说中,丁玲表现出极端的反叛情绪。这种反叛情绪来自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更来自她在孤独、仿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而随后丁玲的人物形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丁玲笔下人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山于其世界观、文学观的转变。”④

莎菲时期的丁玲是一个激进的小资产阶级作家。她充满激烈的反叛情绪,盲目倾向社会革命,实际上远离革命,坚持其孤独的倔强的个人奋斗道路。初期创作的成功,固然给丁玲带来了喜悦,但并未解除她的苦闷,因为她孜孜以求的是个人的出路和变化。之后丁玲认为,在时代的转换中,新女性应该像男性一样,自觉地融入到革命的浪潮中。

但许多评论家认为,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鲜明,而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她就逐渐丧失了其独特的女性意识魅力,而落入“政治话语体制”之中。这种评论是不公平的,当我们回顾丁玲的一生时,会发现,她并没有放弃对女性解放之路的亲身探索。“黑妮与一般的“无产阶级”文艺作品中脸谱化的人物形象有着很大的区别,她们在与社会的融合中不断的审视自我并完善自我。在她们的身上有着丁玲对特定时代下的独立女性的新见解。这种见解与丁玲所接受的革命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⑤丁玲在作品中设置黑妮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就是她已经形成的女性意识的延续。作品中,家庭对黑妮来说没有一点温暖,于是黑妮和长工程仁成了好朋友,“可是他们却被猜忌了,被防闲了。”后来,程仁翻身当了农会主任了,可是由于黑妮的身份,程仁有意和她疏远了。在钱文贵最终被打倒之后,程仁“像一个自由了的战士”,放下了思想包袱,黑妮的爱情最终失而复得。可以说,作品没有太多正面的描写,只是通过众人的眼光来刻画的,而这众多的眼光对黑妮的看法更多的是利用和不信任。这其中钱文贵把她当作土改的筹码;程仁的阶级意识使黑妮成了“革命的异类”;众人眼里“她给人的印象不坏”;在这种种交叉的目光中,黑妮的身份完成了定格,也实现了作为女性的纯真形象,她是有个性、有思想并勇于追求的,她的心灵,她对钱文贵的态度也是逐步变化的,而非简单的脸谱化。

黑妮的存在不能说是中国农村的地主家里都有,但也绝不是恶霸地主钱文贵家和暖水屯独有的。黑妮这个人物的艺术发现和创造是绝无仅有的。作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她和莎菲女士一样是无可取代的。如果要求丁玲用塑造莎菲形象的笔墨去为黑妮造型,那就没有感受到典型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我认为丁玲的女性意识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丰富和发展。

[1]王雪瑛,《论丁玲的小说创作》,《上海文论》1988年第五期。

[2]刘思谦,《关于中国女性文学》,《文学评论》,1993年第三期

[3]金燕玉,《“罗衣”与“诗句”—新时期女性文学之价值》,《中国现当代交学研究》,1999年第一期

[4]杨桂欣,《观察丁玲》,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任玲玲,《冰心、丁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比较》,《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第15卷第一期

猜你喜欢

吉士莎菲丁玲
情感与理智的博弈
——试评莎菲女士的精神斗争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闲话梧州五太史
莎菲:现代“作女”形象分析
自我而任性的“新女性”
——重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梦一场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从疾病隐喻角度重读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义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