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师生关系的伦理尊崇

2015-02-27李慧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教育

李慧

(河南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 河南驻马店 463000)

和谐师生关系的伦理尊崇

李慧

(河南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 河南驻马店 463000)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关系,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无论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在重温孔子的交往伦理的思想上,提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师生互爱,互相尊重,和而不同的。

师生关系 平等 互爱 尊重 和而不同

在信息时代、经济全球一体化等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师生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师生之间出现了各种不和谐的现象,师生缺乏沟通交流、彼此不信任。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身教示范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而且还影响着教学中德育的效果。身处教育之中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的表现方式。“人是教育的起点和终极关怀,师生关系蕴含着重要的教育本体论意义,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师生关系本身的教育意义。”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教学的目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也有道德示范的作用。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所吸取的道德经验是:责任、尊重、诚实、诚信、友爱、平等、坚强等;在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所吸取的道德经验是:冷漠、仇恨、鄙视、势利、散漫等。不管教师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师生关系的这种示范作用都时刻存在着;不管学生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时刻接受它的影响。

第二,有助于教师对学生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教育与培养。在和谐的师生氛围中,因为彼此相互信任和尊重,则可消除对方的顾虑,学生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扉,把困难与问题对老师讲,教师就可以对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民主平等、师生互爱: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素质教育,首先就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热爱学生是师德的一个基本内容,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有了师爱,学生才会爱自己的教师,正是出于对教师的爱,学生也才会敬仰教师,才会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孔子学生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师生在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既不能因为教师是管理者、教育者就高学生一等,也不能因为学生是被管理者、受教育者、无知者而低人一等。我国革命前辈徐特立同志说过:“教师和学生,一切都是相互的平等的关系。”“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尽管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与人在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都用各自的言行、情感和品性影响对方;教育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输。教育同样提倡平等对话,呼唤民主互动。

建立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从“传道者”变为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转为解决问题的参与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5]对学生倾注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做到: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实现从“师生两立观”到“师生一体观”的转变,把教师和学生当作一个共生、共存、共命运的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互相尊重、推己及人: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是最接近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尊重是一种社会公德,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教会学生尊重别人并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正在成长中的社会人来看待,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尊重。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有交往、对话、学习、合作的基础。尊重可以产生信任,相互信任才能达到和谐的可能。尊重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自然延伸,尊重必伴随着宽容;宽容是学习、欣赏的前提。

四、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动力

孔子十分重视人际交往的求同存异,倡导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将“和”作为人与人交往的最高境界,明确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和”是不同的意见,经过协调,达成一致。“同”就是与别人完全相同,是无原则的随声附和,没有独立性。实际上,每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可能与别人的意见完全相同,因此,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交往中要坚持有原则的和睦相处,反对无原则的苟同。“和而不同”,是师生之间明智的选择。只有承认差异,才能互相欣赏。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人格和个性特征,所以师生之间交往应和而不同、师生互动。

多元化是当前社会最基本特征之一,要“求同”就必须能“存异”。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一定附有社会的总体属性,也有自己的特性。根据对立统一观点,师生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听之任之、使其激化。因此,应采取求同存异,求同就是寻找师生间的共同的思想、共同的利益;存异就是双方保留不同意见、不同利益,这是师生达到和谐的条件。这样既建立起不同力量之间的合作关系,又要保证各个方面的不同利益和要求,有了这样的基础和条件,师生之间定会以宽容的心态理解对方、接纳对方,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慢慢地生成和发展。

总之,老师之于学生,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学生之视乎老师,不仅是自己的业师,也是人生的导师。所谓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赖于师生间在平等基础上的沟通与交流,在于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因此,教师、学生要通力合作,尽己所能,共建和谐师生关系、共建和谐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断努力奋斗。

[1]唐灿·中国城乡社会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J]?浙江学刊,2005?

[2]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